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作為知識的遺產:響水稻作探源與實踐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3974199
- 條形碼:9787503974199 ; 978-7-5039-7419-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為知識的遺產:響水稻作探源與實踐研究 本書特色
該書內容學術性強,亦貼近人民生活,有清晰的說理,也有科普功能。介紹此類圖書上市,有利于加深人民理解“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深刻意義。
作為知識的遺產:響水稻作探源與實踐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運用人類學和知識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深入研究(遺產)知識與社會的關系,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黑龍江寧安響水稻作文化系統為研究對象,通過其兩個核心要素即渤海國文化帶和響水稻作農業鄉村社會文化帶進行考察和理解,具體結合區域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農耕實踐、傳統技術以及文化系統中的“主體”等討論文化遺產的保護,進而挖掘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對遺產復興促進社會文化建設、鄉村振興進行新的詮釋。在此基礎上,關注遺產如何接入現代世界的知識體系,開啟作為知識的遺產研究新嘗試。
作為知識的遺產:響水稻作探源與實踐研究 目錄
導 論 / 1
**節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之思 / 2
第二節 相關研究簡述 / 11
第三節 研究主題與思考 / 2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38 **章 歷史浸潤下的文化系統 / 41
**節 秀麗寧安悠遠歷史 / 44
第二節 區位地理自然資源 / 51
第三節 渤海起源厚植文化 / 54 第二章 自然為主:響水稻作與稻米 / 77
**節 稻作遺產分布重點調查區域 / 80
第二節 得天獨厚的黑龍江稻作 / 82
第三節 農食之響水稻米 / 85
第四節 御貢響米 / 87
第五節 湖水為基泉水為底 / 89 第三章 稻種為輔:品種與傳統技術 / 99
**節 寒地水稻種植區別與技術發展 / 102
第二節 響水稻探源 / 122
第三節 與環境共生的農業技術體系 / 127
第四節 傳統知識與現代技術的結合 / 131
第五節 稻米的物質性和意義之反思 / 141 第四章 文化系統中的“主體” / 145
**節 朝鮮族移民的風俗 / 149
第二節 滿族的民俗及演變 / 155
第三節 生計影響 / 159
第四節 主體之間的多重關系 / 162 第五章 農業非遺元素與資源物產 / 165
**節 民族習俗 / 167
第二節 傳統技藝 / 176
第三節 地方物產 / 179
第四節 民間文化 / 182 第六章 遺產復興與鄉村振興 / 187
**節 農業考古實踐 / 189
第二節 稻作主題與村落景觀構建 / 191
第三節 農業文化遺產的市場化 / 198
第四節 遺產助力鄉村振興 / 205 第七章 農業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 / 209
**節 農耕智慧與生態價值 / 211
第二節 社會文化價值 / 214
第三節 農業:奢侈還是精品? / 219 結 論 / 225 附 錄 / 241
附錄一•大事記 / 243
附錄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項目保護試點 / 251
附錄三•我國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清單及簡介 / 253 參考文獻 / 254
**節 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之思 / 2
第二節 相關研究簡述 / 11
第三節 研究主題與思考 / 2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 38 **章 歷史浸潤下的文化系統 / 41
**節 秀麗寧安悠遠歷史 / 44
第二節 區位地理自然資源 / 51
第三節 渤海起源厚植文化 / 54 第二章 自然為主:響水稻作與稻米 / 77
**節 稻作遺產分布重點調查區域 / 80
第二節 得天獨厚的黑龍江稻作 / 82
第三節 農食之響水稻米 / 85
第四節 御貢響米 / 87
第五節 湖水為基泉水為底 / 89 第三章 稻種為輔:品種與傳統技術 / 99
**節 寒地水稻種植區別與技術發展 / 102
第二節 響水稻探源 / 122
第三節 與環境共生的農業技術體系 / 127
第四節 傳統知識與現代技術的結合 / 131
第五節 稻米的物質性和意義之反思 / 141 第四章 文化系統中的“主體” / 145
**節 朝鮮族移民的風俗 / 149
第二節 滿族的民俗及演變 / 155
第三節 生計影響 / 159
第四節 主體之間的多重關系 / 162 第五章 農業非遺元素與資源物產 / 165
**節 民族習俗 / 167
第二節 傳統技藝 / 176
第三節 地方物產 / 179
第四節 民間文化 / 182 第六章 遺產復興與鄉村振興 / 187
**節 農業考古實踐 / 189
第二節 稻作主題與村落景觀構建 / 191
第三節 農業文化遺產的市場化 / 198
第四節 遺產助力鄉村振興 / 205 第七章 農業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 / 209
**節 農耕智慧與生態價值 / 211
第二節 社會文化價值 / 214
第三節 農業:奢侈還是精品? / 219 結 論 / 225 附 錄 / 241
附錄一•大事記 / 243
附錄二•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項目保護試點 / 251
附錄三•我國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清單及簡介 / 253 參考文獻 / 254
展開全部
作為知識的遺產:響水稻作探源與實踐研究 作者簡介
侯學然,女,1988年3月生人,黑龍江哈爾濱人,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專業,法學博士。現就職于中國藝術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文化遺產、經濟人類學等領域研究。
書友推薦
- >
姑媽的寶刀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