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三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343319
- 條形碼:9787301343319 ; 978-7-301-34331-9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三版) 本書特色
這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中國法律思想史教材,既重點突出、簡明扼要,又為學生自主學習、拓展延伸提供了門徑,更能給愛好者呈現思想上的風云激蕩、帶來別樣的閱讀體驗。
北大三代法律史研究者的教學傳承:本書上承張國華先生主編的《中國法律思想史綱》,由李貴連教授和李啟成教授合著,積淀了三代學者有關本學科的研究精華和授課心得。本書在前作基礎上,充分吸納學界研究成果進行全面修訂。
“重其所重,輕其所輕”的內容框架:本書突出了春秋戰國和近現代兩大社會轉型期時的法律思想,充分呈現其豐富多彩的樣貌;對于社會定型、思想相對凝固的階段,則盡量控制篇幅,只對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和作品予以必要介紹。這有助于抓住學科重點
基礎講授與學術探討的洽切結合:本書為照顧那些對本課程有一些鉆研興趣,尤其是那些希望在本領域攻讀研究生的讀者,撰寫了以查照基本材料、了解大概研究狀況為內容的注釋;每章之后附錄參考閱讀材料和思考題目,既與正文互相闡證,也為初學者提示思考鉆研的可能方向。
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三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主要面向法學本科生的基礎教材,根據學界有關中國社會轉型和歷史分期的理論,分為古代、近代上下兩編,結合近期新研究成果及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需要,對歷史中國各階段的法律思想做了詳略不同的處理。其中,上編即古代部分,介紹中國傳統法律思想,重點是春秋戰國中國社會**次轉型期內儒、墨、道、法四個主要學派的法律學說,各占一章篇幅;下編即近代部分,介紹晚清民國中國社會轉型期內洋務派、改良派、革命派等政治派別有關法律變革的主張,亦各占一章篇幅;上下編皆設置導論章,上編導論同時也發揮了統領全書、介紹整門課程的作用。此外,上編為介紹明清之際思想家黃宗羲、王夫之的法律思想,下編為介紹晚清法律改革“禮法之爭”及沈家本的法律思想,皆設置專章,突出兩位作者的研究心得,充分呈現思想演變的內在理路以及制度與學說的交互影響。在“重其所重”的同時,作者兼顧內容完備,在上編中,對中國古代**次社會轉型前的神權宗法等法律思想,及秦漢以后的正統法律思想,亦各設一章,予以必要介紹。
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三版) 目錄
一、本課程的研究對象及其特點 /
二、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態度 /
三、學習中國法律思想史的方法 / 第二章 中國上古時期的神權法思想
**節 夏、商、西周的神權法思想
一、夏代的“天命”“天罰”思想 /
二、神權法思想在商代的發展 /
第二節 法思想由神權向世俗的演進——西周
一、“以德配天”說 /
二、“明德慎罰”說 /
三、大宗法制下的禮治思想 / 第三章 儒家的法律思想
**節 儒家學說概述
一、儒家學說在先秦之形成 /
二、先秦儒家學說之思想脈絡簡介 /
第二節 “為國以禮”的禮治思想
一、禮治思想的淵源 /
二、儒家對西周禮治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三、儒家禮治思想的等級社會觀 /
四、禮的作用和禮與法的關系 /
第三節 “德主刑輔”的德治學說
一、“省刑罰,薄稅斂”,“富而后教” /
二、“以德去刑” /
三、“寬猛相濟”“德主刑輔” /
第四節 儒家的“人治”學說
第五節 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命運和歷史地位
第四章 墨家的法律思想
**節 儒、墨兩家的對立與互融
一、“敬鬼神而遠之”與“事鬼神” /
二、“愛有差等”與“兼相愛” /
三、“小人喻于利”與“交相利” /
第二節 墨家以“兼愛”為核心的法律思想
一、“天下之人皆相愛”的理想社會 /
二、“法天”的法律觀 /
三、“尚賢” /
四、墨家的一些重要刑罰命題 / 第五章 道家的法律思想
**節 老子的法律思想
一、“法自然”之“道” /
二、對仁義禮法的批評 /
第二節 莊子的法律虛無主義
一、莊子思想概述 /
二、主張絕對無為,否定仁義禮法 / 第六章 法家的法律思想
**節 法家法治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法家的法律觀
一、關于法律的本質 /
二、關于法律的起源 /
三、關于法律的作用 /
第三節 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論
一、“法治”與“禮治”“德治”和“人治”的對立 /
二、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論前提 /
三、法家推行法治的方法 /
第四節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簡介
一、被法家奉為先驅的管仲 /
二、法家的開創者李悝 /
三、法家思想的奠基人商鞅 /
四、以重“勢”著稱的慎到 /
五、重“術”的申不害 /
六、集法家思想之大成的韓非 / 第七章 秦以后的正統法律思想
**節 秦漢之際正統法律思想的形成
一、法家思想在秦漢之際命運由盛而衰的大轉折 /
二、黃老思想在漢初的得勢與衰落 /
三、儒學在漢初的發展 /
四、董仲舒與儒學獨尊 /
第二節 正統法律思想的演變
一、兩漢之際的經義決獄 /
二、魏晉時期“法律儒家化”進程的逐步展開 /
三、正統法律思想的典范:《唐律疏議》的立法思想 /
四、理學思潮與正統法律思想的強化 /
第三節 正統法律思想的特點
一、通過法制來治官治吏以維護君主的權威 /
二、儒家思想法律化 / 第八章 明清之際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節 黃宗羲的法律思想
一、抨擊君主專制和限制君權 /
二、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
第二節 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一、以“夷夏大防”為中心的民族主義 /
二、立法以成就“一代之制” /
三、“任法”不如“任人” /
四、成就“一代之制”的司法舉措 / 第二編 中國近代法律思想 第九章 中國近代法律思想導論
**節中國社會從傳統到近代的轉型
一、近代前夕的中西社會情形 /
二、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逐漸深化——器物、制度和文化 /
第二節 中國近代法律思想發展之脈絡
一、近代早期西方法的輸入 /
二、近代轉型的中心任務——憲政和法治 /
三、中國近代法律思想演變綜述 / 第十章 洋務派的法律思想
**節 洋務派及其“中體西用”思想
第二節 張之洞的法律思想
一、變而不失其道的變法觀 /
二、整頓中法與采用西法 /
三、博采東西諸國律法,力求合于國家政教大綱 /
四、任法不如任人 / 第十一章 改良主義的法律思想
**節 19世紀的社會改良運動和“戊戌變法”
第二節 康有為的法律思想
一、維新時期的“變法”思想 /
二、康有為晚年的法律思考——《擬中華民國憲法草案》 /
第三節 梁啟超的法律思想
一、“隨時創法”的變法觀 /
二、君憲與共和——梁啟超的憲政觀 /
三、“民權”與“法治” /
四、“立法”與“司法” /
五、地方自治 /
第四節 嚴復的法律思想
一、嚴復的變法思想 /
二、嚴復的自由與民權觀 /
三、嚴復的法治觀 / 第十二章 晚清法律改革和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節 晚清法律改革
一、對《大清律例》的改造 /
二、外國法典和法學著作之翻譯 /
三、制定新法律 /
第二節 法律改革中的禮法之爭
一、禮法之爭概述 /
二、禮法之爭核心內容舉例 /
三、國家主義與家族主義之爭 /
第三節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一、治國強國的法律救國論 /
二、儒家仁政與人道主義思想 /
三、酌古準今,融會中西 /
四、中西法律的融會點——法理 /
五、沈家本的法治(Rule of Law)理想 / 第十三章 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節 革命派法律思想概述
一、民權至上 /
二、主張共和憲政 /
三、對傳統綱常倫理的批判 /
第二節 孫中山的法律思想
一、民主法治的追求者 /
二、三民主義理論和五權憲法構想 /
三、“黨治”理論的倡導者 /
四、南京國民政府的“黨治” /
第三節 章太炎的法律思想
一、專以法律為治,反對人治和人法兼治 /
二、反對專制和代議制 /
三、中華民國成立后的法治方案 /
四、軍閥割據下的聯省自治 / 后記 修訂三版后記
中國法律思想史(第三版) 作者簡介
李貴連、李啟成
----------------------------
李貴連,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華中科技大學近代法研究所名譽所長,著有《沈家本年譜長編》《沈家本傳》等;李啟成,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北京大學近代法研究所所長,著有《晚清各級審判廳研究》《外來規則與固有習慣:祭田法制的近代轉型》等。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