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水墨金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519750
- 條形碼:9787556519750 ; 978-7-5565-197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墨金華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包括:水工精粹——婺水遺萃澤千年、村水流長——婺水遺脈憶滄桑、浮橋古渡——婺水遺運通江海等。
水墨金華 目錄
水墨金華
水工精粹——婺水遺萃澤千年
引言
(一)堰
白沙溪三十六堰(東漢) 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洲義堰(東漢) 圣旨頒布用水制度的古堰
都督堰(唐) 都督務實清廉渠水福澤千秋
長安堰(唐) 首個引水入城的浙中古堰
倉部堰(唐) 錢塘江流域興建*早的潛涵
木衢橋坑古陂群(元) 農田生產的生命線
(二)壩
李漁壩(清) “東方莎士比亞”的利民工程
石龜壩(三國吳) 永康立縣配套水利工程
(三)塘庫
蜀墅塘(宋) 山地型水庫的鼻祖
駱家塘(唐) 駱賓王作《詠鵝》之塘
金蘭水庫 浙江省**座興建的中型水庫
橫錦水庫 全國首例水權交易的名片
(四)堤
阮堤(東晉) 中原水利技術傳入古越的活化石
梅溪口堤防工程(民國) 蘭溪人民的治水縮影
蘭溪古城墻(宋) 屹立浙中的千年城防
萬工堤(宋) 千錘萬鑿文溪安瀾
(五)水倉
浦江水倉(宋) 浦江獨有的抗旱水利工程
(六)小水電
湖海塘水電站 新中國成立后浙江省首座水電站
雙龍水電站 我國電力機械制造和農村水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村水流長——婺水遺脈憶滄桑
引言
(一)池湖村落水系
白麟溪十橋九閘(宋) 金蓉山上云采采 白麟溪前水歸海
鐘池(宋) 中國**奇村的八卦陣“核”
芝堰古村水系(宋) 水流千家千家流水
俞源水系(明) 星河流淌天人合一
嵩溪村水系(宋) 明暗溪流陰陽堰壩
舟山二村地下水道(清) 遇澇可排水 逢險可逃生
登高山天渠和蓄水塘(宋) 鑿石引清泉 筑池分功用
(二)井泉
蓮花井(宋) 浙中名泉
四眼井(宋) 婺城井魁
攔路井(明) 古城奇竅
星宮巷雙眼井(宋) 翁婿佳話
春秋戰國古井 道傍有古井久廢無與汲
后井(南朝) 千年時光的見證
月泉(隋) 隨月盈虧千年文脈
浮橋古渡——婺水遺運通江海
引言
(一)橋
通濟橋(元) 浙江境內古代*長的石拱橋
通州橋(清) 竹葉潭深留舊網掛 鐘尖外送飛霞
西津橋(清) 永康江上的弦月
熟溪橋(宋) 巨大的板梁橋
道德橋(清) 橫跨南北 古道通途
(二)碼頭和埠
佛堂古碼頭(清) 興商埠千帆競發 臨古津濤聲依舊
上浮橋碼頭(明) 金華城市變遷的見證
金華小碼頭(唐) 聞說金華渡 東連五百灘
蘭江古碼頭(唐) 三江之匯 七省通衢
人文古跡——婺水遺跡寫春秋
引言
(一)塔樓
古方洞山塔(明) 聳壑昂霄
八詠樓(南朝) 千古名樓
(二)廟碑記
履坦禹王廟(明) 千秋感德奠山川
玉山堰碑(清) 平息糾紛的判決書
白沙水利碑記(明)
夏厲都督堰碑記(元)
堤工碑記(清)
永康寨坑塘塘碑(清)
義烏鐘村“壬戌洪災”石碑(民國)
義烏壬戌賑濟碑銘(民國)
永康松明塘塘碑(民國)
(三)人物與文獻
張國維與《吳中水利全書》(明)我國古代篇幅*大的水利學巨著
朱之錫與《河防疏略》(清)入選《四庫全書》的水利典著
祈水鄉風——婺水遺風傳福脈
引言
(一)金東民俗
金東布龍(五龍嬉珠)
金東劃旱船
金東邢侯信仰
(二)蘭溪民俗
蘭溪斷頭龍
(三)東陽民俗
東陽接龍求雨
(四)義烏民俗
義烏龍祈山祈雨
義烏游龍燈
義烏水車“打車子”
(五)永康民俗
永康后淺水燈節
永康醒感戲《溺水殤》
(六)浦江民俗
浦江板凳龍與滾地龍
(七)武義民俗
武義取龍求雨
武義《鯉魚跳龍門》
(八)磐安民俗
磐安接龍求雨
磐安佳村舞龍民俗
磐安船車
附錄——金華市古代、近代重大治水事件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