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與運行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847956
- 條形碼:9787521847956 ; 978-7-5218-4795-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與運行機制研究 內容簡介
當前的技術創新已經演變為各個相關經濟體間系統的整合行為,整個技術創新活動需要從基礎研究到產品創新各環節主體的協作共生。圍繞著同一產業或相關產業供應鏈不同環節的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等也由此形成一個個技術創新鏈,來創造以往無法實現的超額價值。但目前的技術創新鏈還存在諸如技術創新主體創新能力不強、技術創新鏈的結構性失衡、技術成果轉化不暢、鏈上生態位缺位、創新體制機制存在障礙、創新資源缺乏、創新環境不夠完善等問題。結合當前技術創新的新發展、新特點和新問題,迫切需要我們從新的研究視角出發,解決問題,謀求發展。作為一門研究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生態系統的綜合性熱門科學——生態學無疑為我們研究技術創新鏈提供了新視角。借鑒生態學理論研究技術創新生態鏈,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本專著在提出技術創新生態鏈基本理論框架的基礎上,探討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與運行機制和優化策略。具體包括:首先,借鑒生態鏈理論、產業形成理論、產業鏈理論、技術創新理論以及信息經濟學理論,結合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和發展的實際狀況,研究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的過程與標志、動力與條件、方式與途徑。然后,借鑒生態鏈、技術創新、信息生態學、系統動力學、價值鏈等理論,運用文獻調查、專家咨詢、網絡觀察等方法,結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從多個方面探討技術創新生態鏈運行的流轉機制、共生機制、協同競爭機制和價值創造機制。*后,綜合前述理論研究成果,借鑒社會利益平衡理論、戰略聯盟理論、協同學、互利共生理論、資源配置等理論,探討技術創新生態鏈的鏈內優化策略、鏈間優化策略和環境優化策略。通過研究形成體系較為完整、觀點正確新穎的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運行理論,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技術創新發展政策提供參考,為創新企業的發展和運行提供指導。
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與運行機制研究 目錄
1.1 選題背景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3 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創新之處
1.4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第2章 技術創新生態鏈基本理論
2.1 技術創新生態鏈的概念與特點
2.2 技術創新生態鏈的構成要素及其作用
2.3 技術創新生態鏈的類型
2.4 技術創新生態鏈的結構模型
第3章 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機制
3.1 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標志與過程
3.2 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動力與條件
3.3 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方式與途徑
第4章 技術創新生態鏈運行機制
4.1 技術創新生態鏈資源流轉機制
4.2 技術創新生態鏈節點選擇機制
4.3 技術創新生態鏈協同競爭機制
4.4 技術創新生態鏈知識轉移機制
4.5 技術創新生態鏈共生互利機制
第5章 技術創新生態鏈鏈內優化
5.1 節點優化發展
5.2 技術創新生態鏈結構優化
5.3 技術創新生態鏈協同創新強化
5.4 技術創新生態鏈利益分配協調
5.5 技術創新生態鏈知識轉移優化
第6章 技術創新生態鏈鏈間優化
6.1 加強技術創新生態鏈鏈間互利合作
6.2 確保技術創新生態鏈鏈間合理競爭
第7章 技術創新生態鏈環境優化策略
7.1 技術創新生態鏈資源環境優化
7.2 技術創新生態鏈制度環境優化
7.3 技術創新生態鏈市場環境優化
7.4 技術創新生態鏈基礎設施環境優化
7.5 技術創新生態鏈文化環境優化
7.6 構建和維護技術創新生態系統的平衡
第8章 總結及研究展望
8.1 本書總結
8.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技術創新生態鏈形成與運行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楊瑤,女,1983年生,湖北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信息經濟與信息資源管理、信息生態,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多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