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3)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7965
- 條形碼:9787522817965 ; 978-7-5228-1796-5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3) 內容簡介
本書是青少年藍皮書的第九部,基于第11次調查數據和本領域專家學者的專項研究,對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新情況進行了報告,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對有關區域的情況進行了專題報告。
本書結合*新專項研究,重點對中國未成年人網絡行為、網絡社交、網絡素養、網絡文化等*新情況進行了報告。結合歷年調查數據,分析了教師和家長兩個維度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認知及態度變化。同時,對張家港市和廣州市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現狀做了深入研究報告。本書是青少年藍皮書的第九部,基于第11次調查數據和本領域專家學者的專項研究,對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新情況進行了報告,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對有關區域的情況進行了專題報告。
本書結合*新專項研究,重點對中國未成年人網絡行為、網絡社交、網絡素養、網絡文化等*新情況進行了報告。結合歷年調查數據,分析了教師和家長兩個維度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認知及態度變化。同時,對張家港市和廣州市未成年人的網絡素養現狀做了深入研究報告。
本書還針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研究發現:①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幾乎飽和,觸網低齡化趨勢明顯,城市未成年人觸網年齡整體早于鄉村,手機是上網的主要設備;②未成年人用網集中在娛樂和學習上,短視頻類應用網站*受未成年人歡迎;③未成年人“數字觸角”極大延展,普遍具備基本的科學素養;④未成年網民的職業理想取向集中,職業選擇存在性別差異和認知固化;⑤未成年人網絡素養呈現城鄉差異,職業規劃折射出區域信息鴻溝﹔⑥未成年人使用的社交媒體平臺逐漸從QQ轉移至微信,自我呈現意愿下降,網絡參與不深入﹔⑦未成年人運用互聯網保持同輩和代際聯系,數字“互哺”特征明顯﹔⑧未成年人網絡流行文化盛行,網絡模仿現象突出,網絡流行語被廣泛使用,流行文化消費呈現社交化、圈層化特點﹔⑨未成年人更加融入數字生活,疫情加速未成年人向網絡世界位移,使得未成年人觸網、用網頻率大幅上升;⑩未成年人云端溝通加強,更加關注社會熱點,社會參與度提高。
發現的主要問題∶①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仍存在城鄉差距,區域之間信息差異明顯﹔②未成年人用網的風險意識普遍不足,網絡素養教育滯后于未成年人用網的現實需求﹔③部分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問題持續,影響其身心健康和價值觀形成﹔④家長和教師對未成年人上網的態度趨向開放,但保護和引導工作尚需更多配合;⑤未成年人用網相關政策存在一定的錯位、滯后,已有規制手段效果尚不理想。
本書的主要建議包括∶①重視區域信息差異,促進教育資源流通,彌合城鄉數字鴻溝﹔②尊重未成年人網民作為社會成員的主體性,助力未成年人在觸網用網中自我保護﹔③以制度完善和文化發展促進全民網絡素養提升,建設未成年人用網友好社會﹔④加強技術保護,用好技術手段為未成年人用網有效地保駕護航;⑤敏感于時代變化,進一步創新和完善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政策規制。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3) 目錄
1努力建設有益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友好互聯網世界 季為民 王惠容/001
一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基本狀況/002
二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存在的主要問題/010
三建設有益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友好互聯網世界/013
Ⅱ 分報告
2未成年人對互聯網運用的態度變化趨勢 劉佩瑩/018
3未成年人社交媒體平臺運用狀況 劉朝霞 劉美琳/043
4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的新冠疫情前后比較 劉嘉琪/069
5家長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態度變化 季為民 李沐蕓 劉蘅儀/087
6教師對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態度變化 季為民 汪文/109
Ⅲ 熱點報告
7近五年網絡流行語流變中的未成年人情緒表達 楊斌艷 張寧悅/126
8未成年網民的職業理想與擇業取向 劉柯欣/144
9未成年人互聯網社會交往的狀況 董艷春/164
10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與流行文化消費狀況 曾昕/182
Ⅳ 保護治理
11未成年人的互聯網風險認知與行為呈現 陳玉真/196
12“青少年模式”的實踐、困境與對策 楊斌艷 周錦瑞/217
13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中個人信息保護狀況 王穎/239
14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的治理與保護 葉俊 雷紫晶/252
Ⅴ 網絡素養
15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與科學素養 杜智濤 張新俏/275
16未成年人與家長數字互哺的現狀 王實荻 劉藝琳 黨生翠/299
17張家港市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現狀 左燦 蔣俏蕾/318
18未成年人網民影像素養現狀 曾昕 趙琰 徐捷/340
19廣東構建“家校社企”協同育人的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體系 張海波 楊曉紅/355
附錄未成年人與互聯網發展大事記(2022年度) 季琳/363
Abstract/370
Contents/373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23) 作者簡介
方勇,漢族,1963年1月生,江蘇盱眙人,1993年7月入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自動控制系無線電技術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學歷。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曾被評為“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國務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突出貢獻專家”;曾榮獲團中央第四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目前兼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專委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文化產業。
季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媒介傳播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修組首席專家,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副會長,北京青年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會青年社會學專委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傳播倫理、青少年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數十項課題,編著出版研究報告集、訪談文集、專著(合著)20多本,論文數十篇,1000多萬字,如《艱難的新聞自律》(合著)、《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共筑基層教育中國夢》、《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青年學者看中國》、《國情調研》系列叢書等。獲第二屆政府出版獎提名獎、中宣部好信息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對策信息特等獎、全國黨建研究會科研院所專委會調研課題優秀成果獎等。方勇,漢族,1963年1月生,江蘇盱眙人,1993年7月入黨,1988年7月參加工作,自動控制系無線電技術專業畢業,碩士研究生學歷。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曾被評為“北京市青年學科帶頭人”;國務院授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突出貢獻專家”;曾榮獲團中央第四屆“中國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目前兼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絲綢之路文化產業專委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文化產業。
季為民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媒介傳播與青少年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編修組首席專家,中國記協新聞道德委員會委員、中國新聞史學會中國特色新聞學研究委員會副會長,北京青年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社會學會青年社會學專委會理事。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馬克思主義新聞學、傳播倫理、青少年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等數十項課題,編著出版研究報告集、訪談文集、專著(合著)20多本,論文數十篇,1000多萬字,如《艱難的新聞自律》(合著)、《學問有道——學部委員訪談錄》、《共筑基層教育中國夢》、《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青年學者看中國》、《國情調研》系列叢書等。獲第二屆政府出版獎提名獎、中宣部好信息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對策信息特等獎、全國黨建研究會科研院所專委會調研課題優秀成果獎等。
沈杰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發表獨著論文69篇,獨立和合作著譯12部,主編和合作研究報告23部。發表的著述成果中,13項獲國家級學會或省部級獎,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文章58篇。近年主要著述有:《青年對社會變遷的反應: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青年社會心理的變遷》(獨著)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青年發展狀況研究》(主編)人民出版社2015年;《青年世界的社會學洞見》(獨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
- >
自卑與超越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