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云陽塘坊遺址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60074
- 條形碼:9787030760074 ; 978-7-03-076007-4
- 裝幀:圓脊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云陽塘坊遺址 內容簡介
重慶云陽塘坊遺址位于長江北岸階地上,現屬云陽新縣城范圍內的三峽水庫淹沒區。2004年對該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其文化層堆積較厚,時代從新石器時代末期、夏商時期、東周時期、東晉南朝、唐五代、宋代、明清,歷經多個時代。發現有建筑遺跡、灰坑、灰溝、墓葬、水井和陶窯等遺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瓷器、磚瓦、銅器、鐵器和卜甲等。該遺址長時間的反復有人類居住活動,并與緊鄰的絲栗包遺址在早期存在互動關系,晚期存在共存關系,這些都為了解四川盆地東部長江沿岸古代聚落分布,以及各時代人類居住生活與遷徙活動特點等都提供了新資料。
云陽塘坊遺址 目錄
目錄**章概述(1)一、自然環境與資源(1)二、歷史沿革(3)三、發現與發掘整理經過(4)四、遺址環境與地層堆積(6)第二章新石器時代遺存(13)**節遺跡(13)一、H33(13)二、H34(16)第二節 第10層出土陶器(22)一、T7第10層出土陶器(22)二、T9第10層出土陶器(24)三、T11第10層出土陶器(28)四、T12第10層出土陶器(30)五、T14第10層出土陶器(31)六、T17第10層出土陶器(32)第三節 第10層出土玉石器(33)一、T9第10層出土玉石器(33)二、T11第10層出土石器(37)三、T12第10層出土石器(38)四、T13第10層出土石器(38)五、T14第10層出土石器(38)第三章 夏商時期遺存(40)**節 遺跡(40)H35(40)第二節 第9層出土陶器(44)一、T11第9層出土陶器(44)二、T14第9層出土陶器(45) 三、T15第9層出土陶器(48)四、T18第9層出土陶器(49)第三節 第9層出土石器(49)第四章 東周時期遺存(50)**節 遺跡(50)一、G5(50)二、H23(55)三、H25(59)四、H36(61)第二節 第8層出土陶器(62)一、T3第8層出土陶器(63)二、T13第8層出土陶器(63)三、T14第8層出土陶器(64)四、T15第8層出土陶器(65)五、T16第8層出土陶器(66)六、T17第8層出土陶器(67)七、T18第8層出土陶器(68)第三節 第8層出土石器(68)第五章 東晉南朝遺存(69)**節 遺跡(69)一、H1(69)二、H2(76)三、H3(78)四、H7(80)五、H8(82)六、H10(83)七、H11(84)八、H12(85)九、H19(86)十、H21(87)十一、H26(89)十二、H30(92)十三、Y1(93)第二節 第7層出土遺物(95) 第六章 唐五代遺存(96)**節 遺跡(96)一、F1(96)二、F2(102)三、F3(104)四、F4(105)五、H6(106)六、H9(107)七、H13(109)八、H15(110)九、H17(112)十、H20(114)十一、H22(116)十二、H29(117)十三、J1(118)十四、M1(119)第二節 第6層出土遺物(121)一、T1第6層出土遺物(121)二、T2第6層出土遺物(122)三、T3第6層出土遺物(123)四、T4第6層出土遺物(129)五、T5第6層出土遺物(129)六、T6第6層出土遺物(130)七、T7第6層出土遺物(131)八、T9第6層出土遺物(131)第三節 第5層出土遺物(132)一、T1第5層出土遺物(132)二、T2第5層出土遺物(133)三、T3第5層出土遺物(134)四、T9第5層出土遺物(135)五、T14第5層出土遺物(135)第七章 宋代遺存(136)**節 遺跡(136)一、柱洞(136)二、G1(136) 三、G2(138)四、G3(140)五、G9(141)六、H27(143)七、H28(145)第二節 第4層出土遺物(147)一、T1第4層出土遺物(147)二、T2第4層出土遺物(147)三、T3第4層出土遺物(147)四、T5第4層出土遺物(147)五、T7第4層出土遺物(148)六、T13第4層出土遺物(148)七、T14第4層出土遺物(148)八、T16第4層出土遺物(149)九、T18第4層出土遺物(150)第八章 明清遺存(151)**節 遺跡(151)一、F5(151)二、G4(157)三、G6(158)四、G7(161)五、G8(163)六、H4(164)七、H5(166)八、H14(169)九、H16(170)十、H18(172)十一、H24(174)十二、H31(175)十三、H32(177)十四、冶煉遺跡(179)第二節 第3層出土遺物(179)一、T1第3層出土遺物(179)二、T2第3層出土遺物(180)三、T3第3層出土遺物(181) 四、T14第3層出土遺物(181)五、T19第3層出土遺物(181)第三節 第2層出土遺物(182)一、T1第2層出土遺物(182)二、T2第2層出土遺物(182)三、T4第2層出土遺物(182)四、T13第2層出土遺物(183)第九章 初步研究(184)**節 新石器時代遺存(184)一、遺跡(184)二、陶器特點與分類(185)三、石器特點與分類(194)四、文化性質與年代(200)第二節 夏商時期遺存(202)一、遺跡(202)二、陶器特點與分類(202)三、石器分類(209)四、文化性質與年代(210)第三節 東周時期遺存(211)一、遺跡(211)二、陶器特點與分類(211)三、石器分類 (220)四、晚期遺存出土早期玉石器(221)五、文化性質與年代(222)第四節 東晉南朝遺存(223)一、遺跡(223)二、瓷器分類(226)三、陶器分類(232)四、其他遺物(233)五、文化特征與年代(234)第五節 唐五代遺存(235)一、遺跡(235)二、瓷器分類(240)三、陶器分類(245)四、卜甲(247) 五、文化特征與年代(248)第六節 宋代遺存(250)一、遺跡(250)二、瓷器分類(252)三、陶器與瓦(253)四、文化特征與年代(254)第七節 明清遺存(255)一、遺跡(255)二、瓷器分類(260)三、陶器與磚瓦(262)四、文化特征與年代(263)第八節 幾點認識(264)一、遺址性質與聚落變遷(264)二、與絲栗包遺址的關系(267)三、該遺址發現的意義(268)附表遺跡一覽表(269)附錄一各探方層位關系一覽(274)附錄二各層分布、遺跡層位與時代一覽(275)附錄三塘坊遺址出土動物骨骼鑒定(277)后記(278) 插圖目錄圖1-1 塘坊遺址位置示意圖(1)圖1-2 遺址地形及周邊遺址位置示意圖(5)圖1-3 遺址地形及發掘區位置示意圖(6)圖1-4 遺址布方及遺跡總平面圖(7)圖1-5 T3東壁地層剖面圖(9)圖1-6 T7南壁地層剖面圖(10)圖1-7 T11南壁地層剖面圖(11)圖1-8 T13西壁地層剖面圖(12)圖2-1 新石器時代遺跡分布圖(14)圖2-2 H33平面、剖視圖(15)圖2-3 H33出土陶器紋飾拓本(15)圖2-4 H33出土陶卷沿罐(16)圖2-5 H34平面、剖視圖(16)圖2-6 H34出土陶器紋飾拓本(17)圖2-7 H34出土陶器(一)(19)圖2-8 H34出土陶器(二)(20)圖2-9 H34出土石器(21)圖2-10 T7第10層出土陶器紋飾拓本(23)圖2-11 T7第10層出土陶器(23)圖2-12 T9第10層出土陶器紋飾拓本(25)圖2-13 T9第10層出土陶器(一)(26)圖2-14 T9第10層出土陶器(二)(27)圖2-15 T11第10層出土陶器紋飾拓本(29)圖2-16 T11第10層出土陶器(30)圖2-17 T11第10層出土陶紡輪(30)圖2-18 T12第10層出土陶器(31)圖2-19 T14第10層出土陶器(32)圖2-20 T17第10層出土陶罐交錯線劃紋拓本(33)圖2-21 T17第10層出土陶器(33)圖2-22 T9第10層出土打制石器(一)(35)圖2-23 T9第10層出土打制石器(二)(36) 圖2-24 T9第10層出土磨制玉石器(37)圖2-25 T11第10層出土磨制石器(38)圖2-26 T12~T14第10層出土石器(39)圖3-1 夏商時期遺跡分布圖(41)圖3-2 H35平面、剖視圖(42)圖3-3 H35出土陶器紋飾拓本(42)圖3-4 H35出土陶器(43)圖3-5 H35出土石器(43)圖3-6 T11第9層出土陶高柄器(44)圖3-7 T14第9層出土陶器紋飾拓本(45)圖3-8 T14第9層出土陶罐(46)圖3-9 T14第9層出土陶罐、尊形器(47)圖3-10 T14第9層出土陶器(48)圖3-11 T15、T18第9層出土陶器(49)圖3-12 T14第9層出土磨石(49)圖4-1 東周時期遺跡分布圖(51)圖4-2 G5平面、剖視圖(52)圖4-3 G5出土陶器紋飾拓本(52)圖4-4 G5出土陶器(一)(53)圖4-5 G5出土陶器(二)(54)圖4-6 H23平面、剖視圖(55)圖4-7 H23出土陶器紋飾拓本(56)圖4-8 H23出土陶器(一)(57)圖4-9 H23出土陶器(二)(58)圖4-10 H23出土石器(59)圖4-11 H25平面、剖視圖(59)圖4-12 H25出土陶器紋飾拓本(60)圖4-13 H25出土陶器(60)圖4-14 H25出土石切割器(61)圖4-15 H36平面、剖視圖(61)圖4-16 H36與T14、T15第8層出土陶器紋飾拓本(62)圖4-17 T13、T15、T16第8層出土陶網墜、紡輪(63)圖4-18 T14第8層出土陶器(64)圖4-19 T15、T16、T17第8層出土陶器(65)圖4-20 T16、T17、T18第8層出土陶器紋飾拓本(66)圖4-21 T17第8層出土小石刀(68) 圖5-1 東晉南朝遺跡分布圖(70)圖5-2 第7層下遺跡分布圖(71)圖5-3 第6層下南朝遺跡分布圖(72)圖5-4 H1平面、剖視圖(73)圖5-5 H1出土瓷器(74)圖5-6 H1出土陶罐(75)圖5-7 H1出土石器(76)圖5-8 H1出土五銖錢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