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音樂與大腦:藝術與科學的奇妙旅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2350
- 條形碼:9787100202350 ; 978-7-100-20235-0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音樂與大腦:藝術與科學的奇妙旅程 本書特色
音樂,似乎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卻為何被達爾文稱為難解的謎團? 為什么尼采說我們是在用肌肉聽音樂? 音樂何以激發人們充沛的情感,又何以療愈病痛? 結合天文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語言學和遺傳學的*新進展,作者帶領我們揭秘音樂在大腦中的感知密碼。 搖滾、爵士、古典、歌劇、說唱、電音……為什么人們會喜歡不同類型的音樂? 為什么有些曲調讓我們為之落淚,或讓我們為之興奮甚至為之起舞? 為什么喪失了運動和語言能力的人,能夠在聽到音樂時奇跡般地做出回應? 當然,這一切都始于耳朵。由鋼琴、長笛、小提琴等樂器產生的聲波,鉆進我們的耳朵,被轉化成神經信號,傳遞到大腦的各個不同區域。但隨后又發生了什么事,使得音樂令人沉醉呢? 長期關注醫學健康與科學前沿的記者米歇爾·羅雄通過這本書,帶領讀者對我們的大腦一探究竟,梳理音樂被心靈感知的奧秘。他在書中引述了近年來在天文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語言學和遺傳學領域的研究進展,這些科研成果將刷新我們對音樂乃至聲音的認知:原來,音樂不僅是治愈人心的精神良藥,更是植根于我們身體的存在。
音樂與大腦:藝術與科學的奇妙旅程 內容簡介
從古至今,音樂一直是人們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音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明之初。但音樂如何被大腦感知,則是科學家長久以來關心的謎題。從古希臘先哲提出音樂宇宙的概念,到神經學家揭曉聽覺的生理機制,再到如今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創造“賽博格”,用音樂療法對抗精神疾病,科學界孜孜不倦地探索著音樂的奧秘。長期關注醫療健康領域的科學記者米歇爾?羅雄將通過回顧這些發現,引導我們領略音樂與人類大腦之間不可思議的關聯。
音樂與大腦:藝術與科學的奇妙旅程 目錄
用音樂建立聯系
我們的音樂已經飛出太陽系
傾聽宇宙的音樂
系外行星的音樂
音樂宇宙
從自然界的和諧到音樂的和聲
第二章 捕捉大地的聲音
聽覺的起源
脊椎動物的聽覺
人類的聽覺
進入耳朵內部
發現聽覺的復雜性
馮·亥姆霍茲事件
偉大的馮·貝凱希
戈爾德假說:耳蝸自己會振動!
第三章 語言和音樂的誕生
達爾文認為的音樂起源
基礎性音樂:兒語
音樂的出現:*早的樂器
*早的禮樂
造就了音樂大腦的儀式
驚人的無言之語
第四章 音樂是什么?
聲音的組織
音樂宇宙和比例
音符背后隱藏的比例
協和與不協和和音的矛盾
大小調之間搖擺的心
標記時間的節奏,像心跳一樣
如此復雜而玄妙的音色
……
第五章 大腦如何解碼音樂?
第六章 音樂家的大腦
第七章 音樂里的混亂
第八章 音樂與醫學:永結同好
第九章 音樂治療:敞開之門
第十章 我們基因里的音樂
第十一章 動物與音樂
第十二章 音樂大腦的未來:從賽博格到人工智能
尾聲 一部未完成的交響曲
結論:享受音樂
致謝
參考文獻
音樂與大腦:藝術與科學的奇妙旅程 作者簡介
米歇爾·羅雄(Michel Rochon),加拿大科學記者,生理學專業背景,擅長科普寫作,主要研究方向是醫學健康領域,參與錄制多檔電視節目。 楊恩毅,2012年畢業于外交學院,獲碩士學位,就職于國家圖書館,出版譯著《戰略情報的批判性思維》《理性的多向思考者》《莫奈》等。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