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光影內外:倪震自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3247
- 條形碼:9787507853247 ; 978-7-5078-5324-7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光影內外:倪震自選集 本書特色
* 以北京電影學院學者名義整體推出的**套文庫,所選老師及作品具有代表性和專業影響力。
* 倪震教授長期從事電影理論的教學工作,對電影理論以及相關導演、編劇、美工等都有深入研究,其理論功底扎實、分析鞭辟入里。除了是優秀的教授,倪震老師還是非常成功的編劇:主要電影劇本《大紅燈籠高高掛》,此片獲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第64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外語片提名;電影劇本《紅粉》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視覺效果銀熊獎等。
* 本書精選了倪震老師在電影評論方面的優秀論文,在宏觀層面,就新中國電影創新、中國電影和國家形象等問題展開論述;在微觀層面則深入謝晉、吳貽弓、陳凱歌、張藝謀等知名導演的作品肌理,分析其作品背后的思想和淵源,對電影學院的學生以及喜歡、熱愛電影的人都有很強的可讀性和借鑒意義。
光影內外:倪震自選集 內容簡介
《光影內外:倪震自選集》收錄了倪震教授關于電影評論方面的論文,涉及新世紀以來中國電影國家形象的表達和中國電影體制轉型帶來的產業定位、創作導向、類型發展以及市場拓展諸方面的問題,同時對導演、攝影師、美工師、表演藝術家的創作研究,可以窺見倪震教授對于中國電影發展與轉型的密切關注和獨到思考。倪震教授憑借扎實的電影實踐和豐富的理論學養,對很多我們關心的電影問題、知名人物進行了系統剖析,見解獨到、鞭辟入里,為廣大電影研究者和學生撥開迷霧,帶領讀者一起領略光影的魅力和電影巨匠的風采。
光影內外:倪震自選集 目錄
20世紀銀幕上的中國人
——紀念中國電影百年
新中國電影創新之路
20世紀80至90年代中國電影理論話語的嬗變
中國電影倫理片的世紀傳承
軟實力和中國電影
中國電影和國家形象
我們將為世界銀幕生產什么
——再論中國電影和國家形象
歷史視野中的個體生命
——改革開放 30年電影銀幕上的中國人
大眾文化心理的滿足和擴展
——中國主流商業片的回顧
努力培植中小型電影的優化生產力
低成本電影可持續發展的前景
中國電影:敘事經濟和意義創造
電影的美文與文學的美文
第二編 肩負重任:記憶詢喚與傳統文化的延續
謝晉:20世紀中國主流電影的杰出代表
謝晉電影和中國通俗文學
《天云山傳奇》:歷史反思和個人寫作
一個完美的人是孤獨的
_x005f_x005f_x005f_x005f_x001f_——黃蜀芹電影論
歷史和詩情
——丁蔭楠電影創作論
謝飛:一個儒者的電影人生
吳貽弓的電影創作道路
中國傳統文化的闡釋者
——陳凱歌電影論
從《長城》到《懸崖之上》:論張藝謀近期電影作品
第三編 匠心于行:理論鉆研與專業技術的堅守
鐘惦棐的電影美學思想
中國攝影藝術的世紀同齡人
——紀念吳印咸誕辰110周年
一代宗師黃紹芬
光影內外:倪震自選集 作者簡介
倪震,1938年7月—2022年12月,生于上海,江蘇吳縣人。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理事。主要著作有《探 索的銀幕》《北京電影學院故事——第五代電影前史》 《銀幕上的中國人》等;主要電影劇本有《大紅燈籠高高掛》,此片獲第4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第64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提名;電影劇本《紅粉》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視覺效果銀熊獎等;主要美術作品有《牛虻》插圖、油畫《導演系女生》等。
1953年至1956年,就讀于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附中,隨后于1960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1980年起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教授多門課程,于1986年任理論研究室主任,1994年獲評教授,曾多次被評為院內優秀教師,并在1993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任教期間,曾多次受邀前往國內外大學(如意大利米蘭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等)進行學術交流,分享在北京電影學院培養人才的教學經驗,搭起交流的橋梁,并堅持進行科研寫作和創作實踐。2011年在北京電影學院退休后,受聘于上海戲劇學院、浙江傳媒學院。2022年,接受北京電影學院的安排再次回到北京,計劃著手研究《江南電影文化——從夏衍到謝晉》。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