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62533
- 條形碼:9787569062533 ; 978-7-5690-6253-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 內容簡介
本書是基于符號學理論討論意識與意義的學術理論專著。現象學關注中心是意識,符號學關注中心是意義,哲學符號學,或稱符號現象學,關注意識與意義的關系,或者說,意識中的意義,以及意義中的意識。因此本書從意義的產生,討論到意義的經驗化,*后討論意義的社會化。無論討論任何問題,意義與意識,是本書不敢忘的兩個核心概念。本書共分解題、導論與上中下三編。上編為“意義的產生”,中編為“意義的經驗化”,下編為“意義的社會化”。
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 目錄
題解 意義理論,符號現象學,哲學符號
導論 意義世界
1.意義世界的復數性與復合性
2.物世界與實踐意義世界:認知、理解、取效
3.思維世界:范疇與籌劃
4.游戲與藝術在意義世界中的地位
上編 意義的產生
**章 意識與意義
1.《意義的意義》之意義
2.形式直觀
3.意義對象的“非勻質化”
4.統覺與共現:意義的大力度優惠形式完整度
5.指示性作為符號的**性
第二章 先驗與經驗
1.“思維-符號”與“心語假說”
2.重復:經驗的構成方式
3.想象力:先驗的與經驗的
4.想象必有“象”嗎
5.人類意義共相
第三章 解釋與交流
1.認知差:意義活動的基本動力
2.雙義合解的四種方式:取舍,協同,反諷,旋渦
3.意義的未來品質
下編 意義的社會化
第四章 真知與社群
1.展示:文化范疇對意義解釋的作用
2.真知與探究社群
3.解釋社群觀念重估
4.文本內的“橫向真知”
第五章 符號與文化
1.元符號
2.文化:社會的符號活動集合
3.文化中的錯位、畸變與轉碼
4.“超接觸性”:文本主導更替與文化變遷
余論:形式、意義、形式意義、意義形式
1.形式
2.意義
3.形式的意義
4.意義的形式
2017年版后記
展開全部
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 作者簡介
趙毅衡,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攻符號學、敘述學、形式論。著有《遠游的詩神》《重訪新批評》《文學符號學》《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符號學:原理與推演》《廣義敘述學》《哲學符號學:意義世界的形成》以及The Uneasy Narrator, Towards a Modern Zen Theatre, The River Fans Out, Philosophical Semiotics等。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