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七葉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3119403
- 條形碼:9787553119403 ; 978-7-5531-1940-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七葉集 內容簡介
該書是作者普慧(張弘)十幾年來陸陸續續撰寫的一些序、跋、記、評和學術散論,分為上、中、下三編。上編是作者著述的序、跋、記;中編是作者給自己博士生和學界好友出版的著作寫的序;下編是撰寫的幾篇學術短文,大部分均已發表,內容不一,形式有異(論、考、注、致辭等)。這些小文結集成冊出版,一是讓分散的小短文便于收集;二是這些小短文在內容上浸透了一些窳劣之見,或可為后輩學人提供一些啟發和借鑒。該書對舊稿以及發表的文字均做了修訂、增刪,尤其是全書的注釋,按時下學術規范,一一析出文獻來源,便于讀者覈對、查檢。該書頗具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七葉集 目錄
上篇
一、《白居易與佛禪》后記
二、《南朝佛教與文學》前言
三、《南朝佛教與文學》后記
四、《南朝佛教與文學》(增訂本)后記
五、《中古佛教文學研究》自序
六、《中古佛教文學研究》跋
七、《滄浪詩話評注》序
八、《歷代名家書〈心經〉》序
九、《佛教:從印度到中國——對知識、信仰、實踐、審美的考察》前言
十、《佛教:從印度到中國——對知識、信仰、實踐、審美的考察》后記
十一、《中國宗教思想史研究(漢唐)》自序
十二、《中國宗教思想史研究(漢唐)》后記
十三、《長安都市文化與朝鮮、日本》后記
十四、《西北大學中文學科 110 年論文集粹》后記
十五、《大學語文》序
十六、儒釋道(筆談)·主持人語
十七、中國俗文化研究(筆談)·主持人語
中篇
一、《佛教文學十六講》序
二、《敘事與接受—漢譯佛典文學的現代詮釋》序
三、《地獄觀念與中古文學研究》序
四、《張衡詩文研究》序
五、《河東裴氏家族文學研究》序
六、《漢代畫像石審美研究》序
七、《道家哲學與古代文論》編后記
八、《宋金文論與蘇軾接受研究》序
九、《三教論衡與唐代文學》序
十、《漢譯佛典文體及其影響研究》推薦意見
十一、論著審查意見
十二、《宏斯“三義” 以興詩學——讀劉懷榮〈賦比興與中國詩學研究〉》
下篇
一、佛教文學芻議
二、走出神圣的天堂——唐代詩僧的世俗化
三、21 世紀《文學遺產》發表佛教文學研究論文之回觀
四、李綱《王摩詰畫渡水羅漢贊》注
五、文學經典的形成與傳承
六、漢語俗文學及其研究的經典化
七、莊嚴·神圣·慈悲·凈潔:南普陀山佛教大會上的發言
八、佛教文學:東亞審美心靈世界的印證
九、民族精神與西北民族宗教
十、“史”與宗教
十一、“中古”小議
十二、上郡治所小考
十三、現代大學制度的來源及其建設進程
十四、釋“普慧”
跋
展開全部
七葉集 作者簡介
普慧,本名張弘,陜西榆林人。現任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所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閩江學者講座教授(福建師范大學)、山東大學特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漢語佛教文學、中國文學批評史、宋前宗教思想史等,著有《南朝佛教與文學》等論著多部,在《文學評論》《文藝研究》《文學遺產》《世界宗教研究》《世界宗教文化》等刊發表論文百馀篇。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經典常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