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613105
- 條形碼:9787519613105 ; 978-7-5196-1310-5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本書特色
推薦語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重點是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系統闡述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內涵、使命定位,探討了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展現狀、典型案例、協同機制以及戰略科技人才力量建設機制,對相關研究和管理實踐有重要參考價值。
穆榮平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
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黨中央做出的新發展階段統籌我國科技安全、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決策,是新形勢下應對國際挑戰、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重要抓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多位專家學者合作研究的成果,也是一部系統研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專著。本書的作者以全球視野,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了精辟闡述,分類研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功能定位和運行體制機制,以及相互之間的分工協作,并提出了新發展階段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戰略思路。本書對我們全面認識和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為從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研究和實際工作的人員提供了有益參考。
呂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原部長,研究員
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致力于從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解決事關國家安全、國家發展、國計民生等方面的根本性問題,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競爭實力與發展潛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書是國內一部專門研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著作,全面分析了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創新聯合體等戰略科技力量的基本理論、發展現狀和強化路徑。本書時代感強、內容豐富,給人深刻啟迪,能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堅強智力支撐。
胡志堅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
推薦語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事關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重點是優化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定位和布局,形成國家實驗室體系,統籌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系統闡述了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內涵、使命定位,探討了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展現狀、典型案例、協同機制以及戰略科技人才力量建設機制,對相關研究和管理實踐有重要參考價值。
穆榮平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理事長
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黨中央做出的新發展階段統籌我國科技安全、經濟安全乃至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決策,是新形勢下應對國際挑戰、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重要抓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是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的多位專家學者合作研究的成果,也是一部系統研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專著。本書的作者以全球視野,從國家發展和安全的戰略高度,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作了精辟闡述,分類研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功能定位和運行體制機制,以及相互之間的分工協作,并提出了新發展階段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戰略思路。本書對我們全面認識和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為從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研究和實際工作的人員提供了有益參考。
呂薇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研究部原部長,研究員
科技強國競爭,比拼的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致力于從國家戰略全局的高度,解決事關國家安全、國家發展、國計民生等方面的根本性問題,從整體上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競爭實力與發展潛力。《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書是國內一部專門研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著作,全面分析了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區域科技創新高地、創新聯合體等戰略科技力量的基本理論、發展現狀和強化路徑。本書時代感強、內容豐富,給人深刻啟迪,能為科技強國建設提供堅強智力支撐。
胡志堅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原院長,研究員
科技創新是世界現代化演進的*大變量、*大增量,以科技創新實力比拼為核心的大國博弈,根本上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戰略人才力量的競技場、逐鹿場。《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著眼開放創新全球視野、“國之大者”戰略高度,系統梳理各創新主體的內涵、特征及功能定位,對強化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化協同、統籌提升國家科技整體能力提出了獨到見解,對構建國家科技基礎制度、塑造創新基礎能力具有重要的政策價值。期待本書啟迪思想、碰撞智慧、助益決策,助力我國早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吳善超 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梳理了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視角下,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內涵、特征、使命定位和強化路徑,深入分析了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區域科技創新高地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發展現狀、典型實踐探索案例與未來展望,特別從國際比較的視角提出國家戰略科技人才的重要引領作用和培育機制,*后探討了如何以創新聯合體驅動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化協同,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有效支撐世界科技強國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目錄
**章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內涵、特征與強化路徑
1.1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緣起 / 12
1.2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內涵、應有特征與使命定位 / 14
1.3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理論和戰略邏輯 / 18
1.4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主要路徑思考 / 22
第二章 國家實驗室
2.1 實驗室的溯源和類型 / 30
2.2 國家實驗室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中堅 / 34
2.3 科技發達國家典型的國家實驗室 / 39
2.4 國家實驗室發展前景展望 / 52
第三章 國家科研機構
3.1 國家科研機構的發展溯源 / 57
3.2 國家科研機構的內涵特征 / 59
3.3 世界典型的國家科研機構 / 63
3.4 國家科研機構的發展展望 / 76
第四章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4.1 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職能定位與時代使命 / 82
4.2 強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擔當 / 85
第五章 科技領軍企業
5.1 科技領軍企業的定義、定位與核心特征 / 95
5.2 科技領軍企業的分類與評價思路要點 / 99
5.3 培育科技領軍企業的對策思路 / 102
第六章 區域科技創新高地
6.1 創新高地建設和區域創新布局的理論基礎 / 108
6.2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112
6.3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113
6.4 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 114
6.5 優化區域科技創新布局的幾點思考 / 122
第七章 國家戰略人才力量
7.1 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內涵 / 126
7.2 戰略科學家的引領作用 / 129
7.3 戰略科技人才的國際比較 / 134
7.4 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建設機制 / 152
第八章 創新聯合體
8.1 高能級創新聯合體的內涵、構成與特征 / 160
8.2 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建設的戰略邏輯與體系化協同機制 / 166
8.3 高能級創新聯合體的建設路徑與典型實踐 / 171
8.4 展望 / 176
參考文獻 / 178
后 記 / 184
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作者簡介
陳勁,教育bu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擔任國內外多個科技管理類期刊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中國科協等中央部委及北京、重慶等地方政府決策咨詢項目10余項;執筆完成“十四五”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規劃等,為20余家科技領軍企業提供創新戰略規劃、創新體系設計等決策咨詢。以“思想解讀—理論創新—實踐探索”為主線,系統研究新時代科技創新思想、理論與方法,是“整合式創新”的提出者。主編干部教材《自立自強:論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及主題出版物,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發表多篇文章,闡釋黨的科技創新理論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在國內外發表論文800余篇,完成專著50余部。先后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聘教育bu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3年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賈寶余,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五級職員,科技哲學博士,兼任全國黨建研究會科研院所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研究專員,主要從事宣傳思想、黨的建設、科技和教育政策研究工作。曾在《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技論壇》《科技導報》《科技中國》等期刊以及《人民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科學報》等報紙體發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問道創新》。陳勁,教育bu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清華大學技術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副理事長,擔任國內外多個科技管理類期刊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項目首席專家。主持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科技部、中國科協等中央部委及北京、重慶等地方政府決策咨詢項目10余項;執筆完成“十四五”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規劃等,為20余家科技領軍企業提供創新戰略規劃、創新體系設計等決策咨詢。以“思想解讀—理論創新—實踐探索”為主線,系統研究新時代科技創新思想、理論與方法,是“整合式創新”的提出者。主編干部教材《自立自強:論新時代的科技創新》及主題出版物,在《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發表多篇文章,闡釋黨的科技創新理論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在國內外發表論文800余篇,完成專著50余部。先后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獲聘教育bu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23年獲第三屆全國創新爭先獎。
賈寶余,中國科學院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五級職員,科技哲學博士,兼任全國黨建研究會科研院所黨建研究專業委員會研究專員,主要從事宣傳思想、黨的建設、科技和教育政策研究工作。曾在《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技論壇》《科技導報》《科技中國》等期刊以及《人民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科學報》等報紙體發表文章百余篇,著有《問道創新》。
尹西明,清華大學經濟學學士、管理學博士,北京理工大學特別副研究員,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融合發展研究基地副主任、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技術創新管理、數字經濟與科技政策前沿交叉研究,是整合式創新、場景驅動的創新、產業數字化動態能力等理論的聯合提出者和領先研究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10余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和《光明日報》等權威媒體發表文章100余篇,多次獲評“全國百優案例”和國家一級學會年會優秀論文獎。
陳套,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黨委辦公室副主任,五級職員,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創新政策、創新治理,在《中國科學院院刊》《科學管理研究》《公共管理與政策評論》等期刊以及《光明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報紙發表文章100余篇。
楊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博士后,研究領域為科技政策、創新管理、科技人才等。近三年來,在《軟科學》《Chinese Management Studies》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在光明網、《科技日報》等主流媒體發表包括《構建完善的基礎研究人才支撐體系》《發揮戰略科學家在基礎研究中的“帥才”作用》等政策建議類文章。先后參與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部委和企業類課題近10項。
崔明明,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干部教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為科技創新政策。近年來,主持來自教育bu等多項課題,在《管理評論》、Journal of Systems and Sceience Information等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起草《關于加強科學教育的研究報告》《關于科學教育政策演變的研究報告》《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有組織科研創新模式、基本經驗和問題建議》等多篇政策研究報告并被相關部門采納,部分研究內容成為中央級別會議重要支撐材料。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虎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