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風味傳 吃的探險與人類進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9639724
- 條形碼:9787549639724 ; 978-7-5496-3972-4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風味傳 吃的探險與人類進化 本書特色
“年度zui佳科學作品”
“2021年zui值得一讀的科學書籍之一”
——科學雜志New Scientist
窺探風味全貌的硬核科普
解構味覺、嗅覺、口感,甚至觀感等諸多飲食感官體驗,考查風味的橫向構成與縱向演化。味覺受體、嗅覺受體、神經末梢,淀粉酶、消化酶、蒜氨酸酶,乳酸菌、醋酸菌、嗜熱鏈球菌,辣椒素、胡椒堿、催產素......風味科學因子逐一登場。
探究美味與人類進化關系的社科作品
約6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使用工具;約350 萬年前,“南方古猿”以植物根莖為主要食物;190萬年前,古人類留下食用水生有殼動物的痕跡;熟食為人類祖先提供足夠的能量,使大腦有機會進化得更大;人類按時烹飪的歷史已不短于10萬年;公元前2000 年,猛犸象從人類的食譜上消失......
多學科融合的寬廣視域與細密肌理
以人類生態學、人類學、生態學和進化論等為基礎,結合物理、化學、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學,細致闡述風味、風味的演變及其結果;綜合當代大廚的判斷、生態學家對動物需求(特別是人類)的認識,以及進化生物學家對人類感官演變方式的了解——大膽猜測,小心求證,交織出風味演化,以及它與人類進化關系的全貌。
讓人大跌眼鏡或會心一笑的風味百科
猛犸象曾是古人類的佳肴;母親懷孕期間,胎兒能體會到母親所吃食物的味道和香氣;豬與生俱來就能將松露的氣味與愉悅感綁定,狗則沒有這種腦回路;雌性野豬本能地為雄性充滿欲望的體態和泡沫狀唾液的氣味心動;大約3億年前,所有的鳥類都能分辨出咸、甜和鮮,但現代鳥類幾乎無法感知甜味......“年度zui佳科學作品”
“2021年zui值得一讀的科學書籍之一”
——科學雜志New Scientist
窺探風味全貌的硬核科普解構味覺、嗅覺、口感,甚至觀感等諸多飲食感官體驗,考查風味的橫向構成與縱向演化。味覺受體、嗅覺受體、神經末梢,淀粉酶、消化酶、蒜氨酸酶,乳酸菌、醋酸菌、嗜熱鏈球菌,辣椒素、胡椒堿、催產素......風味科學因子逐一登場。
探究美味與人類進化關系的社科作品約600萬年前,人類祖先開始使用工具;約350 萬年前,“南方古猿”以植物根莖為主要食物;190萬年前,古人類留下食用水生有殼動物的痕跡;熟食為人類祖先提供足夠的能量,使大腦有機會進化得更大;人類按時烹飪的歷史已不短于10萬年;公元前2000 年,猛犸象從人類的食譜上消失......
多學科融合的寬廣視域與細密肌理以人類生態學、人類學、生態學和進化論等為基礎,結合物理、化學、神經生物學和心理學,細致闡述風味、風味的演變及其結果;綜合當代大廚的判斷、生態學家對動物需求(特別是人類)的認識,以及進化生物學家對人類感官演變方式的了解——大膽猜測,小心求證,交織出風味演化,以及它與人類進化關系的全貌。
讓人大跌眼鏡或會心一笑的風味百科猛犸象曾是古人類的佳肴;母親懷孕期間,胎兒能體會到母親所吃食物的味道和香氣;豬與生俱來就能將松露的氣味與愉悅感綁定,狗則沒有這種腦回路;雌性野豬本能地為雄性充滿欲望的體態和泡沫狀唾液的氣味心動;大約3億年前,所有的鳥類都能分辨出咸、甜和鮮,但現代鳥類幾乎無法感知甜味......
妙趣橫生的知識“彩蛋”一本小巧的小冊子夾在書頁中。它是作者興之所至,提供給讀者的超綱知識,包含“鮮”是如何被發現的、脂肪令人愉悅的原因、“苦”何以讓人望而卻步、黑猩猩為什么偏愛寡淡的水果,等等。
風味傳 吃的探險與人類進化 內容簡介
何謂“風味”?它是如何形成的?為什么有些食物令人愉悅,有些則不然?在大自然與人類的悠長相處中,風味可曾改變?作者鄧恩夫婦在生物進化學、考古學、食品科學等學科的多元視域中,探尋美好風味的緣起,解構味蕾及嗅覺等感官體驗,講述酸、甜、苦、辣、咸、鮮、臭的科學秘密與進化故事。美味是人類對風味前赴后繼的追求,對飽腹與愉悅的渴望推動了風味的演化。與此同時,對美味的探索,促使人類發明了工具、啤酒、發酵技藝......甚至發展出新的社會關系;其他物種也有自己喜愛的風味,它們或導致了大型哺乳動物(如巨齒象)的滅絕,或引導了水果的進化。這是一部可口的風味史,啟發我們重新審視食物所激發的愉悅,也將改變我們思考人類進化的方式。
風味傳 吃的探險與人類進化 目錄
風味傳 吃的探險與人類進化 作者簡介
﹝美﹞羅布·鄧恩 Rob Dunn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應用生態學教授,同時任職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化全基因組學中心,著有《顯微鏡下的室友:邂逅二十萬種小小生物》《遠離野蠻的身體: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勇敢的心:心臟科學與外科手術的傳奇故事》及《生命探究的偉大史詩》等,獲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
研究項目包括人類肚臍眼的生物多樣性、人類面部的螨蟲生態、后院的螞蟻,以及居室內、腳趾里的真菌和細菌物種特性;研究作品發表于《BBC野生動物雜志》(BBC Wildlife Magazine)《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史密森雜志》(Smithsonian Magazine) 、《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雜志。
﹝美﹞羅布·鄧恩 Rob Dunn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應用生態學教授,同時任職于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進化全基因組學中心,著有《顯微鏡下的室友:邂逅二十萬種小小生物》《遠離野蠻的身體:人體的原始記憶與演化》《勇敢的心:心臟科學與外科手術的傳奇故事》及《生命探究的偉大史詩》等,獲美國國家戶外圖書獎。
研究項目包括人類肚臍眼的生物多樣性、人類面部的螨蟲生態、后院的螞蟻,以及居室內、腳趾里的真菌和細菌物種特性;研究作品發表于《BBC野生動物雜志》(BBC Wildlife Magazine)《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 、《史密森雜志》(Smithsonian Magazine) 、《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等雜志。
﹝美﹞莫妮卡·桑切斯 Monica Sanchez
醫學人類學家,致力于該學科的文化屬性研究。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推拿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