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見證歷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1942—201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70517
- 條形碼:9787519470517 ; 978-7-5194-7051-7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見證歷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1942—2015 本書特色
跨越1942—2015,將見證過我們時代的普利策新聞攝影作品精選在冊普利策新聞攝影獎自1942年開始每年頒發一次,它象征著新聞攝影成就的巔峰,許多新聞攝影工作者都將獲得普利策新聞攝影獎視為畢生追求。 本書將這些見證過我們時代的作品精選在冊,包括:底特律勞工沖突,馬丁·路德·金遺孀,科麗塔的莊嚴肖像,美國總統里根遇襲全過程,虎視眈眈的禿鷲和饑腸轆轆的非洲女孩,克林頓-萊溫斯基丑聞,“9·11”恐怖襲擊,伊拉克戰爭,埃博拉瘟疫……除歷年獲獎作品外,還以圖文并列的方式簡要介紹了當年未獲獎的重大新聞事件照片。在直觀的影像之外,借助文字還原作品背后的歷史事件及拍攝經過照片很容易在互聯網上獲得,有關攝影師與照片背后的故事卻并不能輕易知曉。在美聯社擔任攝影總監長達25年的哈爾·比爾用近20萬字道出照片背后的一切,關于事件,關于攝影師,關于刊出后帶來的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千鈞一發的救人之際、唐人街上警察與兒童真誠的交談、凝固汽油彈下被燒傷的女孩……在哈爾筆下,他們不再是定格在紙張上無法出聲、不被了解的一張張陌生的臉,每一張照片的背后,都有或心碎或溫情或令人深思的真實故事。銘記歷史,超越歷史,以貫穿始終的人性見證新聞攝影存在之必要如若不能親眼見證歷史,也要盡可能記住它們,或許從中便能窺見人類之所以存續的星火光芒。正因如此,1968年馬丁·路德·金的葬禮上,當時還被抱在懷里的小女孩伯妮絲·金在32年后站在了抗議黑人被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演講臺上;2015年弗格森街頭燃燒的烈火5年后在明尼阿波利斯市重現。銘記歷史的意義在于超越歷史,這或許也是新聞攝影存在的必要性。 【特別說明】 攝影作為一種具有強大感染力的藝術形式,可以調動人們的觀感和情緒。書中的4幅作品(P77、P109、P113)因對暴力或火災現場的真實記錄,可能會引發某些爭議或心理不適。基于對讀者感受的考慮以及書籍內容要求等多方面因素,我們不得不予以刪除。收入本書的獲獎作品采用的是每幀2頁或4頁的對開版式,為了保持版式的完整性,所刪照片的位置并未填充其他內容。 您在書中可以看到,所刪照片的位置,還留有框線和注釋;排版整齊,印刷清晰,這是為了保留本書的完整所做的設計,并非是印刷質量問題。為給您造成的疑惑再次致歉,并誠摯感謝您的理解!
見證歷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1942—2015 內容簡介
普利策獎被譽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其新聞攝影獎象征著新聞攝影成就的巔峰,自1942年開始頒發,除1946年因故未評之外,每年評選一次。 本書精選了自1942年開始至 2015 年的普利策新聞攝影獎獲獎作品(包括1968年起分設的突發新聞攝影獎和專題攝影獎)。在直觀的影像之外,哈爾·比爾通過優美的筆觸和詳實的史料,力圖借助文字還原作品背后的歷史事件及拍攝經過。 此外,本書還以圖文并列的方式簡要介紹了當年未獲獎的作品或重大事件。
見證歷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1942—2015 目錄
見證歷史:普利策新聞攝影獎1942—2015 作者簡介
著者簡介 [美] 哈爾·比爾(Hal Buell)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攝影編輯,在超過35個國家從事攝影工作逾40年,曾在美聯社擔任攝影總監長達25年。編著并出版了十幾本關于新聞攝影的書。 大衛·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撰寫前言,他被譽為“美國記者之父”,普利策獎得主、著名記者、作家與歷史學家。 譯者簡介 鄭惠敏,1991年生,福建廈門人,英文系畢業,自由職業。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