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太后西奔:帝國晚期的倉皇與激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52512
- 條形碼:9787513352512 ; 978-7-5133-5251-2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太后西奔:帝國晚期的倉皇與激蕩 本書特色
本書的特點一是大量采用新材料。作者鉤沉宮廷朝野史料,綜合運用清末因為印刷技術的普及和電報的使用而產生的大量筆記、日記、回憶錄、報刊時文、外國在華人員的信件、回憶錄,各國外交文書等新材料,還原歷史細節,洞察歷史走向,揭示歷史現場的復雜與偶然。本書的特點二是新觀察。庚子之變關系萬千重,絕不僅是如過去的史學所揭示,由一義和團運動所能解釋。其中有人情:慈禧為光緒皇帝的姨母,母子隔閡是先天形成的。戊戌變法,康有為鼓動圍園殺后,事出宮闈,外人不得知,但六君子不待審訊,匆忙處斬,就是為了怕牽出不堪。但從此太后皇帝有了心結。其中有私心:戊戌變法之后,朝中開明勢力被打壓,保守勢力大起,為了派系私利,防止太后死后皇帝清算,遂鼓動太后廢光緒,就有了 1899 年易儲風波。其中有知識的狹隘:進入近代后,國際因素**次成為影響中國內政的因素,保守派對外交的無知,帶來中外誤解。因緣際會,因為華北持續的干旱,鐵路、輪船興起等帶來的失業等原因,義和團在山東直隸蔓延,保守派遂利用群眾運動來挾持朝政,對抗洋人。于是引起一場罕見的國際干涉,唐明皇倉皇入蜀之事千年后再現。此事由 1901 年的辛丑條約結束。從此,大清不再討論開明與保守,而是如何改變,快一點還是慢一點。本書的特點三是新寫法。采用歷史非虛構的寫法,力求以小見大,以豐富的細節展現這場起于一家一姓的私怨,終于家國命運的大動蕩。其間穿插整個晚清*后二十年的政治糾葛,人物關系,滿漢提防,在國際因素和民間宗教的背景下,呈現新意,呈現歷史的生動,人物的鮮活,命運的悲劇。
太后西奔:帝國晚期的倉皇與激蕩 內容簡介
1900年庚子事變,清廷太后“西狩”。這一獨立的歷史事件,卻關乎中華社會的歷史走向。作者以大歷史的視野,小切口進入,使用新的研究材料,以豐富的細節展現這場起于一家一姓私怨、終于家國命運的大動蕩。其間穿插晚清*后二十年的政治糾葛、人物關系、滿漢沖突,在國際環境和民間宗教的背景下,呈現歷史的生動,人物的鮮活,命運的悲劇。太后西奔關系萬千重,晚清*后二十年乃至近代中國社會的歷史脈絡,在這里都看得見說得清。
太后西奔:帝國晚期的倉皇與激蕩 目錄
太后西奔:帝國晚期的倉皇與激蕩 相關資料
譚木聲先生的《太后西奔》是說庚子事變前因后果的通俗讀本。敘事詳盡細膩,有小說體的生動,但不是虛構的小說,而是真人實事的歷史,風格可追臺灣的高陽與大陸的二月河。中外專業史家之作,多為專家學者而寫,一般讀者難以卒讀,通俗歷史之需要,不言可喻。譚氏此書之出版,值得歡迎與推薦。——汪榮祖 從鴉片戰爭到庚子劇變整整一甲子,六十年間近代中國的變與不變、各種尖銳矛盾與激烈沖突,在這血與火的一年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大小小的事件、形形色色的人物,錯綜復雜,纏結糾葛,互相刺激,終于造成慘烈的悲劇。木聲此書條分縷析、娓娓道來,簡明扼要,把如此復雜的歷史一幕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細細讀來,當給人以歷史的啟發。——雷頤 1900年“太后西狩”是一個重大事件。百年來關于這一事件的解讀充滿悲情、陰謀、戲謔。譚木聲這部《太后西奔:帝國晚期的倉皇與激蕩》從歷史學立場仔細爬疏各種史料,從歷史而不是從戲說重建這一重大事件的來龍去脈,卻又因其史料爬梳的細密而寫得細節豐富,人物立體,殊為不易。——馬勇
太后西奔:帝國晚期的倉皇與激蕩 作者簡介
譚木聲,青年歷史研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西方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學術研究方向為晚清政治史,特別是清末憲政的外交因素。曾任經濟觀察報高級編輯、界面傳媒創始合伙人,F為人文歷史教育傳播機構“新亞人文學院”創始人。曾出品“中國通史大師課”系列人文課,為大眾所喜愛,在喜馬拉雅等平臺有數百萬收聽量。
- >
姑媽的寶刀
- >
莉莉和章魚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