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村落、蒙旗與國家-(清代以來內蒙古土默特的鄉村社會變遷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19627
- 條形碼:9787522719627 ; 978-7-5227-1962-7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村落、蒙旗與國家-(清代以來內蒙古土默特的鄉村社會變遷史) 內容簡介
村落是中國社會的基本單元,也是中國史研究的重要議題。土默特地區位于中國北方農牧交錯地帶,其村落的歷史,具有獨特的發展路徑。本書引入歷史人類學的研究視角,綜合運用傳世典籍、衙門檔案與民間資料等多種史料,結合文獻解讀和田野調查,深入討論內蒙古土默特地區的村落形成、村落的空間構建、村落中的家族、基層組織與村落社會、水利秩序與村落社會等問題。土默特地區的村落歷史具體呈現了16世紀以來當地從游牧到農耕、從北元到清朝,從傳統到現代的多重社會轉變,讓我們可以在一個連續的時間脈絡和特定的空間場域中,觀察地方社會的發展進程和歷史轉型,進而從蒙地的角度探究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鑄成的內在邏輯與深層機理。
村落、蒙旗與國家-(清代以來內蒙古土默特的鄉村社會變遷史) 目錄
**節 區域、問題與思路
第二節 學術史回顧
一 村落研究的主要理路
二 歷史人類學村落研究
三 內蒙古地區村落研究
第三節 方法、資料與架構
一 研究方法
二 基本資料
三 章節安排
**章 編旗設佐、土地墾殖與米糧貿易
**節 明蒙關系與板升農業
一 俺答汗與板升農業
二 俺答汗之后的板升農業
第二節 編旗設佐、西征朔漠與土地墾殖
一 編旗設佐與民人初拓
二 西征朔漠與土地墾殖
三 牽混不清的土地
第三節 北上南下:米糧貿易與土默特社會
一 旅蒙商與部票
二 土默特與大青山后的米糧貿易
三 土默特與山西的米糧貿易
小結
第二章 村落的生成路徑與空間構建
**節 扎占下來:民蒙定居與村落形成
第二節 地方動亂與修堡并村
一 變亂之中的地方社會
二 修堡與并村
第三節 空間構建與社會轉型
一 蒙古人如何組織空間
二 走西口與漢人的空間想象
三 村落空間的形成
四 小村并大村與蒙古人的空間表達
小結
第三章 蒙漢家族的土地經管與社會交往
**節 蒙古家族的土地租佃與生計方式
一 高家與高家契約
二 高家土地的來源與種類
三 土地租佃與地租構成
第二節 漢人家族的土地經營與生計方式
一 劉家與劉家契約
二 口里口外的土地經營
三 分家析產與生計變動
第三節 蒙漢家族的系譜編修與族際互動
一 蒙古家族的系譜書寫
二 漢人家族的系譜編修
三 系譜編寫與族際交往
小結
第四章 基層組織與村落社會
**節 佐領制與牌甲制
第二節 村社的建立
一 民社與蒙社
二 大戶與村社
第三節 村政改革與保衛團設置
一 村政改革與基層組織變化
二 保衛團與民團
小結
第五章 水利秩序與村落社會
**節 水權的生成
一 游牧時代的用水狀況
二 水分來歷與產權觀念
三 水利法規與產權變更
第二節 水利經費與地方社會
一 民間集股與水利經費的籌措
二 官方撥款與水利經費的供給
三 水租與水利經費的維持
第三節 用水秩序與基層社會
一 村落聯盟與賈家淤地
二 灌區與用水村落
三 傳說故事、祈雨儀式與水利秩序
第四節 水井灌溉與民眾生活
一 契約文書中的水井信息
二 水井開鑿背后的行政力量
三 數字所見之鑿井成效
小結
結語
一 蒙旗社會的國家整合
二 蒙地村落與社會統合
三 比較視野下的邊疆社會
參考文獻
后記
村落、蒙旗與國家-(清代以來內蒙古土默特的鄉村社會變遷史) 作者簡介
田宓,內蒙古赤峰人,歷史學博士,現為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明清社會經濟史、歷史人類學。長期運用歷史人類學方法研究中國北部邊疆地區的貿易活動、基層社會等問題。在《民族研究》《近代史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民俗研究》《清史研究》《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歷史人類學學刊》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