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復旦談譯錄(05)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680976
- 條形碼:9787542680976 ; 978-7-5426-8097-6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復旦談譯錄(05) 本書特色
在復旦,翻譯與前衛詩學2.0版交匯。21世紀各色文學思潮興起,急需我們在更深層結構上大力多方推動“本土”與域外、創作與“理論”的諸語言間雙向或多向的交流,《復旦談譯錄》為此提供了一個高端的跨語言服務平臺。它著眼于華文語境探索而兼蓄其他。特別是當今日偽包容性和空洞的多樣性膚淺地合流,使人們時常不知所以時,《復旦談譯錄》內中觀點爭鳴的創造性和跨學科性昭顯了翻譯,尤其是作為一門本身具有高度創新性的研究何以在今天至關重要。 ——紐約市立大學教授 李圭(Kyoo Lee) 《復旦談譯錄》是一批翻譯實踐者和翻譯理論研究者對翻譯進行認真思考與大膽探索后的真知灼見,圈外人讀之,可以感受到譯事的艱難與樂趣;圈內人讀之,可以獲得思想上的啟迪與繼續求道的動力。 ——上海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副教授、《霍比特人》中文版譯者 吳剛
復旦談譯錄(05) 內容簡介
《復旦談譯錄》 第五輯收錄的12 篇翻譯研究論文,不僅博涉古今,而且橫跨多學科。郜元寶對《野草·秋夜》與魯迅譯作之關系的梳理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段懷清以《癡漢騎馬歌》為例,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揭示出譯者辜鴻銘以往被忽略的重要思想層面;蔡雅芝論博爾赫斯對明清小說的接受與闡釋、李佳偉解讀余上沅翻譯的劇本《長生訣》,以及曹琪琳對張棗譯詩的脈絡化考察,也都是文學翻譯研究的力作;鄧科從語言學角度切入,充分利用滿文檔案,辨析康乾時期“翻譯”概念的內涵;莊馳原和楊焯分別以嚴復《法意》和19 世紀國際法為考察對象,展現了翻譯研究的不同路徑介入法律文本的方式;崔峰、黃馨儀將新加坡國花“胡姬花”置于文化研究的視域中加以剖析;王海、孫一赫對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外報譯名和史實譯介的錯誤做了整理和訂正,為新聞傳播學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參考;傅翀在對印度古代文論《韻光目》進行翻譯和注釋的同時,討論梵語哲學類文獻的翻譯策略;王理行則從實踐角度回應了本刊第二輯約翰·內森的《忠實與通順可兼得焉?》。
復旦談譯錄(05) 目錄
復旦談譯錄(05)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陶磊,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翻譯史研究。出版專著《“直譯”“意譯”觀念溯源:從佛經翻譯到蘭學翻譯》(2020),在《復旦學報》《華東師范大學學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文化》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參譯《黑暗的閘門:中國左翼文學運動研究》(夏濟安)。
【副主編簡介】【主編簡介】
陶磊,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翻譯史研究。出版專著《“直譯”“意譯”觀念溯源:從佛經翻譯到蘭學翻譯》(2020),在《復旦學報》《華東師范大學學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中國文化》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參譯《黑暗的閘門:中國左翼文學運動研究》(夏濟安)。
【副主編簡介】
戴從容,南京大學全球人文研究院長聘教授,上海市曙光學者,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文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上海市比較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作協理事、上海市翻譯家協會理事。曾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副系主任,復旦大學文學翻譯研究中心主任、寶山區教育局副局長(掛職)、愛丁堡大學蘇格蘭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愛爾蘭科克大學訪問學者、美國韋恩州立大學客座副教授,國際期刊James Joyce Quarterly 顧問委員會委員。著有《當代英語文學的多元視域》《喬伊斯、薩義德和流散知識分子》《自由之書:〈芬尼根的守靈〉解讀》《喬伊斯小說的形式實驗》等;譯有喬伊斯的《芬尼根的守靈夜》(第一卷)、班維爾的《藍色吉他》、弗蘭克·富里迪的《知識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戴維·錢尼的《文化轉向》、喬治·拉雷恩的《意識形態與文化身份》等;在國內各類刊物發表論文百余篇。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