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晉唐時期生態環境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189109
- 條形碼:9787546189109 ; 978-7-5461-8910-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晉唐時期生態環境史 內容簡介
本書為系統考察晉唐時期生態環境變遷狀況的學術專著。內容分為晉唐時期自然生態概況、人類活動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生態技術與思想三個部分,主要涉及晉唐時期的氣候、水土環境、動植物分布、農牧業發展、經濟重心南移、薪炭砍伐、戰爭、虎患等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晉唐時期相關學術作品中的生態環境保護思想等。書稿論證嚴密,內容翔實,對當今生態文明建設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晉唐時期生態環境史 目錄
一、相關研究現狀及述評
二、研究意義及創新之處
三、研究內容、存在的不足
**章 晉唐時期自然生態環境
**節 晉唐時期氣候狀況
一、魏晉南北朝氣候寒冷之特征
二、魏晉干旱等自然災害之狀況
三、隋唐氣候變遷特征
第二節 晉唐時期水土環境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水土環境
二、隋唐時期水土環境
第三節 晉唐時期動植物分布狀況
一、魏晉南北朝時期動植物分布狀況
二、隋唐時期動植物分布狀況
第二章 晉唐北方農牧業開發與生態環境變遷
**節 生態環境變化與西域文明興衰
一、西域概況及西域文明興衰
二、自然環境與西域文明
三、人類開發、生態環境變化與西域文明興衰
第二節 晉唐時期北方農牧民族的遷徙及其動因分析
一、北方農牧民族遷徙概況
二、經濟、戰爭及民族政策因素與民族遷徙
三、生態環境變遷與民族遷徙
第三節 魏晉黃土高原農牧活動與生態變化
一、內遷少數民族與北方地區農牧業生產
二、北方農耕、畜牧業的地位及農牧分界線
三、北方地區農牧業變遷的生態影響
第四節 隋唐黃土高原農牧業發展與生態變化
一、農業區擴大分析
二、畜牧業發展的原因及狀況分析
三、黃土高原農牧業活動的生態影響
第五節 晉唐黃河清濁變化與河患
一、黃河及其支流清濁變化及河患
二、黃河渾濁與河患的原因分析
第三章 晉唐南方農業開發與生態環境變遷
**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農業開發的背景
一、自然條件
二、人口及技術條件
二三、政策因素
第二節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農業開發及生態影響
一、南方農業開發概況
二、南方農業開發的積極意義及生態影響
第三節 隋唐時期南方農業開發與生態變化
一、南方農業開發條件分析
二、南方農業開發的狀況
三、南方生態環境的變遷
第四節 隋唐南方生態環境變遷的評價及經濟重心南移
一、隋唐南方生態環境變遷的總體評價
二、經濟重心南移問題
第四章 晉唐人類日;顒优c生態變遷
**節 隋唐日常生活與林木消耗
一、薪炭消耗、管理及供應——以長安城為例
二、建筑、殯葬、日常用品制造等活動對林木的消耗
三、林術砍伐所導致的森林資源破壞及影響
第二節 晉唐帝王狩獵與生態影響——以獵捕虎類活動為中心
一、帝王崇尚獵捕虎類之概況
二、帝王崇尚獵捕虎類原因之探討
三、帝王獵捕虎類的負面作用及生態影響
第三節 晉唐戰爭與生態影響
一、火攻戰術及對生態的影響
二、戰爭過程焚毀森林及人為縱火
三、戰具制造行為對林木砍伐的影響
四、行軍過程對林木的砍伐
第五章 晉唐生態環境變遷的社會應對
**節 官民社會力量對災害的應對:以晉唐虎患為中心
一、晉唐時期的虎患概況
二、應對措施一:官民應急性捕虎殺虎行為
三、應對措施之二:官方有計劃、有組織的捕殺
四、對虎患問題的倫理性和生態性解讀
五、余論:官民對其他災患的態度
第二節 晉唐宗教社會力量的生態實踐:以僧侶為中心
一、禳災活動狀況、方式及影響
二、戒殺放生、治病濟人的生態實踐
三、植樹掘泉等生態實踐
第三節 技術角度分析:晉唐北方旱作農業技術體系的生態意義
一、精耕細作農業技術體系概況及形成背景
二、“三才”農業思想
三、抗旱保墑、合理用水技術及思想
四、合理用地養地技術及思想
五、林木種植技術及思想
六、對動植物生態習性的認識
第四節 制度建設分析:隋唐生態環境保護思想及措施
一、植樹造林及林木資源的保護
二、水利建設
三、動物資源的保護
四、園林建設
第六章 晉唐思想與生態文化
**節 晉唐佛教的生態思想
一、佛教生態觀的哲學基礎——緣起論
二、佛教生態倫理思想——生命平等觀
三、佛教生態保護思想——慈悲觀
四、佛教戒律的生態意義
五、佛教的生態理想——凈化心靈的思想
第二節 晉唐道教的生態思想
一、晉唐道教的興盛
二、萬物由道而生:道教生態思想的哲學基礎
三、道教改造和利用自然的思想
四、神學化的生態思想
五、重視生命的生態倫理觀
六、身心和諧的生態實踐思想
第三節 魏晉玄學的生態思想
一、魏晉玄學
二、“山水”與“道”的一致——玄學的山水自然觀
三、人與自然融合的生態思想
四、順乎自然的的生活方式
五、魏晉玄學與自然山水園林
結語
一、晉唐時期生態環境演變概況
二、氣候變遷與農業生產及朝代更替
三、人類活動、森林破壞和環境影響
四、災害、饑荒等生態性事件的應對方式分析
五、技術、文化因素對生態環境破壞的遏制作用
參考文獻
后記
晉唐時期生態環境史 作者簡介
梁諸英,男,1974年出生,漢族,安徽省南陵縣人,科學技術史專業博士,F為安慶師范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教授,“歷史學科教學”方向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經濟史、徽學。主持國家社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各一項。在《安徽史學》《資源科學》《中國農史》《安徽大學學報(社科版)》《東北師大學報(社科版)》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篇,出版專著一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煙與鏡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