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58576
- 條形碼:9787030758576 ; 978-7-03-075857-6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探討了有效教學、教學后方法時代的文化現實主義和折衷主義、以成果為導向的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的行為目標描述法、教師技能培養中的教學內容知識和技術教學內容知識等重要問題。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對漢語教學的流派、模式和教學設計等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從教學的普遍規律方面闡述了如何衡量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如何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活動設計。下篇主要研究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相關特點及研究,包括語音教學、漢字教學、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和文化教學。從學生的學習規律方面闡述了對教師基本教學技能的要求,并進一步探討外語教學或稱為第二語言教學的一些普遍特征。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目錄
目錄叢書序前言**章 緒論 1**節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概念 1一、母語(本族語)、外語與傳承語(祖語) 1二、**語言和第二語言 3三、雙語與多語 4四、習得與學習 4第二節 學科發展:從“對外漢語教學”到“國際中文教育” 6一、對外漢語教學 6二、對外漢語教育學 7三、漢語國際教育 9四、國際中文教育 12第三節 培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宏觀意識 15一、語言觀—教什么與相關教學策略 16二、語言教學觀—怎么教與相關教學策略 17三、語言習得觀—怎么學與相關教學策略 19參考文獻 22第二章 第二語言教學的方法時代和后方法時代 25**節 第二語言教學原理、教學流派、教學方法 25第二節 第二語言教學的方法時代 26一、強調自覺掌握語言規則的認知派 26二、強調習慣養成的經驗派 29三、強調情感體驗的人本派 35四、強調交際運用的功能派 36第三節 后方法時代和文化現實主義 39一、后方法時代的三個參量 40二、后方法時代的十大宏觀策略 40三、師生角色的變化 41四、文化全球化 43第四節 后方法時代關注內容的教學法 45一、沉浸式教學法 46二、基于內容教學法 47三、課語整合式教學法 49四、真實語料教學法 50第五節 歐洲、美國的外語學習標準和中國國際中文教育標準 52一、歐洲語言教學與評估框架性共同標準 52二、美國5C 外語學習標準 53三、國際中文教育標準的發展:從“大綱”到“標準” 54參考文獻 58第三章 有效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 60**節 有效教學 60一、有效教學的理念 60二、有效教學的要素 61三、有效教學的關鍵 63第二節 國際中文教師專業發展 63一、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 64二、國際中文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及實現對策 66三、國際中文教師發展的模式 66四、實現國際中文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67第三節 國際中文教師標準與考試 70一、國際中文教師標準的發展 70二、國際中文教師考試 73參考文獻 76第四章 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 78**節 教師教學能力 78一、教師教學能力的組成 78二、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技巧 79三、教學內容知識與技術教學內容知識 83第二節 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方式 83一、課堂觀摩 83二、微格教學 87三、教學反思 109四、行動研究 117參考文獻 119第五章 國際中文教學設計 122**節 教學設計的系統觀 122一、教學設計的定義 122二、教學設計的三個層次 123三、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程序 125四、教學設計相關案例 130五、對教學設計的評估 142第二節 教學目標 143一、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143二、國際漢語教學課程教學目標 145三、課堂教學目標的特征 146四、教學目標的描述法 149第三節 以成果為導向的逆向教學設計 150一、成果導向 150二、逆向設計的定義和步驟 151三、逆向設計的理念 152四、逆向設計的案例 153參考文獻 158第六章 國際中文課堂教學實施與活動 160**節 課堂的教學過程與教學活動 160一、教學活動的定義和分類 160二、教學活動的教學環節 161三、語言點教學活動的教學步驟 163四、教學活動組織的原則 164第二節 課堂活動設計的理念與原則 166一、教學活動的理論基礎 167二、課堂活動設計的基本原則 168三、課堂活動設計的要素 170四、課堂活動設計的環節 170五、課堂活動的有效性評估 171第三節 課堂活動設計案例 172一、漢語教學的課堂活動設計分類 172二、不同教學內容的課堂活動案例 173三、不同教學環節的課堂活動案例 181第四節 課外活動 186一、課外活動的相關理論 186二、國際中文教育常見的課外活動分類 188參考文獻 189第七章 國際中文課堂教學組織管理 191**節 教學組織 191一、教學內容組織 191二、班級組織 192三、課內外活動組織 193四、溝通交流 193五、突發事件應變 194第二節 課堂管理 195一、課堂環境管理 195二、課堂紀律管理 199三、課堂時間管理 201四、課堂問題行為管理 201第三節 線上教學的組織管理 202一、課前制定針對網絡教學的課堂管理規則 203二、利用技術手段記錄學生上課表現 203三、增強線上課堂活動互動方式 203參考文獻 204第八章 國際中文教學評價 205**節 國際中文教學評價的定義和作用 205一、國際中文教學評價的定義 205二、國際中文教學評價的三個層面 206三、教師評價素養 206第二節 多元的教學評價觀 207一、全過程評價 207二、多維度評價 208三、多形式評價 208四、多主體評價 211五、多標準評價 213第三節 積極反饋和糾正性反饋 214一、積極反饋 214二、糾正性反饋 215第四節 作業和測試 216一、作業 216二、測試 217參考文獻 221第九章 國際中文教學中的教學資源 223**節 教學資源的定義和作用 223一、教學資源的定義 223二、教學資源的分類 223三、學會選取、運用、建設教學資源的重要性 224四、國際中文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225第二節 國際中文教育教學資源 227一、教學資源類型 228二、教學內容類型 232第三節 如何搜索、選取、運用網絡教學資源 235一、Big 6信息問題解決模式 235二、Big 6的流程及案例 236三、選擇、運用教學資源的原則 237參考文獻 239后記 241
展開全部
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理論與實踐 作者簡介
陳珺,女,華南師范大學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1977年4月出生,籍貫湖北,中山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與習得。近年來的研究興趣有留學生與本土教師的身份認同研究、專門用途漢語的教學資源與課程開發、技術輔助教學。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多篇,主編教材一套3本、專著1本,參與編寫教材與著作多本。曾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和圣地亞哥州立大學訪學,赴韓國大邱大學作為交換教授進行交流。獲2018年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