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鉈環境分析化學方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8857978
- 條形碼:9787508857978 ; 978-7-5088-5797-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鉈環境分析化學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鉈的基本物理化學性質,生物毒性,社會用途,宇宙、地球豐度及其在環境介質中的分布。重點論述鉈的各類分析方法及使用條件,檢測范圍和檢測限,相對準確度,各類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發展歷史,以及各類分析方法在環境科學研究與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本書可供高等院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化學化工和食品科學等專業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供環境科學與工程領域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以及環境保護監測工作者參考。
鉈環境分析化學方法 目錄
目錄
第1 章 緒論 1
1.1 鉈的發現及基本理化性質 1
1.2 鉈的地球化學特性 4
1.3 鉈的生理毒性 5
1.4 鉈的應用 8 參考文獻 10
第2 章鉈的豐度分布及環境分析意義 13
2.1 鉈的宇宙豐度與隕石豐度 13
2.2 鉈的地球化學分布 15
2.3 鉈在環境介質中的分布 19
2.3.1 鉈在水體中的分布 19
2.3.2 鉈在土壤中的分布 20
2.3.3 鉈在大氣中的分布 23
2.3.4 鉈在植物和動物中的分布 24
2.4 鉈的環境分析意義 30 參考文獻 32
第3 章環境介質中鉈樣品的采集和前處理方法 38
3.1 環境空氣和廢氣的采集和處理 38
3.1.1 點位布設基本原則 38
3.1.2 點位布設的技術要求 38
3.1.3 樣品采集和保存 39
3.1.4 試樣制備 39
3.1.5 記錄填寫 39
3.1.6 數值修約 40
3.2 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的采集和處理 40
3.2.1 樣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40
3.2.2 樣品采集和保存 40
3.2.3 試樣制備 41
3.3 土壤和沉積物的采集和處理 41
3.3.1 土壤點位布設基本原則 41
3.3.2 土壤布點方法 42
3.3.3 土壤樣本量計算 43
3.3.4 土壤樣品采集 43
3.3.5 沉積物樣品的采集 45
3.3.6 樣品制備 45
3.3.7 試樣制備 46
3.4 農、畜、水產品采集和處理 47
3.4.1 農作物樣品采集基本要求 47
3.4.2 農作物監測點布設 47
3.4.3 農作物樣品采集 48
3.4.4 畜禽、水產品樣品采集 48
3.4.5 樣品制備 49
3.4.6 試樣制備 49
3.5 固體廢物的采集和處理 50
3.5.1 固體廢物樣品采集 50
3.5.2 固體廢物樣品制備 52
3.5.3 固體廢物試樣制備 52
3.6 其他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53
第4 章鉈的光度分析法 54
4.1 鉈的分光光度法 54
4.1.1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54
4.1.2 分光光度法的顯色體系 57
4.1.3 分光光度法檢測鉈的技術 62
4.1.4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66
4.1.5 分光光度法分析鉈的實例 70
4.2 鉈的熒光光度法 77
4.2.1 熒光光度法的原理 77
4.2.2 鉈的熒光光度分析法 80
4.2.3 熒光光度法測量鉈的實例 85
4.3 鉈的化學發光法 87
4.3.1 化學發光法的原理 87
4.3.2 化學發光法的分類和鉈的化學發光分析 88
4.3.3 化學發光法分析鉈的實例 89 參考文獻 91
第5 章鉈的原子吸收光譜法 94
5.1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發展 94
5.1.1 **階段:原子吸收現象的發現與科學解釋 94
5.1.2 第二階段:原子吸收光譜儀器的產生 94
5.1.3 第三階段:電熱原子吸收光譜儀器的產生 95
5.1.4 第四階段:原子吸收分析儀器的發展 96
5.2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 96
5.2.1 共振線和吸收線 96
5.2.2 譜線輪廓與譜線展寬 97
5.2.3 積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98
5.3 原子吸收光譜儀的結構組成 99
5.3.1 光源系統 99
5.3.2 原子化系統 102
5.3.3 分光系統 106
5.3.4 檢測系統 107
5.4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優劣分析 109
5.4.1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的干擾及消除方法 109
5.4.2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114
5.5 原子吸收光譜法應用實例 115
5.5.1 環境樣品 115
5.5.2 地質樣品 117
5.5.3 食品樣品 119
5.5.4 生物樣品 120
5.6 原子吸收光譜法發展趨勢 121
參考文獻 121
第6 章鉈的電化學分析法 124
6.1 概述 124
6.1.1 電化學分析法的特點和分類 124
6.1.2 電化學分析法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126
6.2 鉈的極譜分析法 127
6.2.1 極譜分析法的原理與特點 127
6.2.2 極譜分析法的依據 129
6.2.3 極譜分析法的分類和分析裝置 132
6.3 鉈的極譜分析技術 136
6.3.1 重疊伏安峰的分辨方法 136
6.3.2 提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方法 139
6.3.3 極譜法分析鉈的實例 141
6.4 鉈的溶出伏安法 144
6.4.1 溶出伏安法的原理 144
6.4.2 溶出伏安法的分類和分析裝置 145
6.4.3 溶出伏安法分析鉈的實例 146
6.5 鉈的電化學分析新技術 150
6.5.1 化學修飾電極 151
6.5.2 電化學傳感器 155
6.5.3 納米材料與新鉈傳感器 161
參考文獻 167
第7 章鉈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法與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 170
7.1 ICP-MS 分析法概述 170
7.1.1 ICP-MS 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70
7.1.2 ICP-MS 的發展 170
7.1.3 ICP-MS 的應用進展 170
7.2 ICP-MS 分析法基本原理 171
7.2.1 基本原理 171
7.2.2 基本組成 171
7.2.3 分析方法的特點 179
7.2.4 干擾及消除 179
7.3 ICP-MS 分析法的應用 180
7.3.1 環境監測 181
7.3.2 食品安全 185
7.3.3 生物及醫學 185
7.3.4 巖礦分析 187
7.4 ICP-AES 分析法概述 188
7.4.1 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的發展 188
7.4.2 ICP 光譜儀 188
7.4.3 發射光譜分析原理 189
7.4.4 發射光譜分析應用 189
7.5 ICP-MS 和ICP-AES 的質量控制與管理 191
7.5.1 空白試驗 191
7.5.2 定量校準 191
7.5.3 精密度控制 192
7.5.4 準確度控制 192
7.5.5 留樣復測 193
7.5.6 注意事項 194
參考文獻 194
第8 章鉈的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MC-ICP-MS)分析法 198
8.1 MC-ICP-MS 分析法的發展 198
8.2 MC-ICP-MS 分析法基本原理 201
8.2.1 樣品引入系統 201
8.2.2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離子源 202
8.2.3 界面區和離子透鏡系統 203
8.2.4 質量分析器 204
8.2.5 檢測系統 206
8.3 鉈的MC-ICP-MS 分析應用 207
8.3.1 鉈的化學分離方法 207
8.3.2 MC-ICP-MS 分析測定方法 209
8.4 鉈的MC-ICP-MS 分析案例 212
參考文獻 213
第9 章鉈的化學形態分級提取分析法 216
9.1 元素化學形態分析基本原理 216
9.1.1 化學形態分析基本概念 216
9.1.2 化學形態分析技術 217
9.1.3 重金屬化學形態的環境影響因素 219
9.2 元素化學形態分級提取分析法的發展 221
9.2.1 Tessier 法流程 221
9.2.2 歐盟BCR(SM&T )流程 222
9.2.3 BCR 法和Tessier 法的比較 223
9.3 鉈的化學形態分級提取步驟 224
9.3.1 樣品選擇 225
9.3.2 實驗部分 226
9.3.3 改進的鉈BCR 分析法 234
9.4 鉈的化學形態分析實例 235
9.4.1 實驗溶液配制 235
9.4.2 分級提取操作流程 235
參考文獻 239
第10 章鉈環境分析化學發展趨勢 244
參考文獻 246
第1 章 緒論 1
1.1 鉈的發現及基本理化性質 1
1.2 鉈的地球化學特性 4
1.3 鉈的生理毒性 5
1.4 鉈的應用 8 參考文獻 10
第2 章鉈的豐度分布及環境分析意義 13
2.1 鉈的宇宙豐度與隕石豐度 13
2.2 鉈的地球化學分布 15
2.3 鉈在環境介質中的分布 19
2.3.1 鉈在水體中的分布 19
2.3.2 鉈在土壤中的分布 20
2.3.3 鉈在大氣中的分布 23
2.3.4 鉈在植物和動物中的分布 24
2.4 鉈的環境分析意義 30 參考文獻 32
第3 章環境介質中鉈樣品的采集和前處理方法 38
3.1 環境空氣和廢氣的采集和處理 38
3.1.1 點位布設基本原則 38
3.1.2 點位布設的技術要求 38
3.1.3 樣品采集和保存 39
3.1.4 試樣制備 39
3.1.5 記錄填寫 39
3.1.6 數值修約 40
3.2 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的采集和處理 40
3.2.1 樣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40
3.2.2 樣品采集和保存 40
3.2.3 試樣制備 41
3.3 土壤和沉積物的采集和處理 41
3.3.1 土壤點位布設基本原則 41
3.3.2 土壤布點方法 42
3.3.3 土壤樣本量計算 43
3.3.4 土壤樣品采集 43
3.3.5 沉積物樣品的采集 45
3.3.6 樣品制備 45
3.3.7 試樣制備 46
3.4 農、畜、水產品采集和處理 47
3.4.1 農作物樣品采集基本要求 47
3.4.2 農作物監測點布設 47
3.4.3 農作物樣品采集 48
3.4.4 畜禽、水產品樣品采集 48
3.4.5 樣品制備 49
3.4.6 試樣制備 49
3.5 固體廢物的采集和處理 50
3.5.1 固體廢物樣品采集 50
3.5.2 固體廢物樣品制備 52
3.5.3 固體廢物試樣制備 52
3.6 其他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53
第4 章鉈的光度分析法 54
4.1 鉈的分光光度法 54
4.1.1 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54
4.1.2 分光光度法的顯色體系 57
4.1.3 分光光度法檢測鉈的技術 62
4.1.4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66
4.1.5 分光光度法分析鉈的實例 70
4.2 鉈的熒光光度法 77
4.2.1 熒光光度法的原理 77
4.2.2 鉈的熒光光度分析法 80
4.2.3 熒光光度法測量鉈的實例 85
4.3 鉈的化學發光法 87
4.3.1 化學發光法的原理 87
4.3.2 化學發光法的分類和鉈的化學發光分析 88
4.3.3 化學發光法分析鉈的實例 89 參考文獻 91
第5 章鉈的原子吸收光譜法 94
5.1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發展 94
5.1.1 **階段:原子吸收現象的發現與科學解釋 94
5.1.2 第二階段:原子吸收光譜儀器的產生 94
5.1.3 第三階段:電熱原子吸收光譜儀器的產生 95
5.1.4 第四階段:原子吸收分析儀器的發展 96
5.2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 96
5.2.1 共振線和吸收線 96
5.2.2 譜線輪廓與譜線展寬 97
5.2.3 積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98
5.3 原子吸收光譜儀的結構組成 99
5.3.1 光源系統 99
5.3.2 原子化系統 102
5.3.3 分光系統 106
5.3.4 檢測系統 107
5.4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優劣分析 109
5.4.1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中的干擾及消除方法 109
5.4.2 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優點與局限性 114
5.5 原子吸收光譜法應用實例 115
5.5.1 環境樣品 115
5.5.2 地質樣品 117
5.5.3 食品樣品 119
5.5.4 生物樣品 120
5.6 原子吸收光譜法發展趨勢 121
參考文獻 121
第6 章鉈的電化學分析法 124
6.1 概述 124
6.1.1 電化學分析法的特點和分類 124
6.1.2 電化學分析法發展中的重要事件 126
6.2 鉈的極譜分析法 127
6.2.1 極譜分析法的原理與特點 127
6.2.2 極譜分析法的依據 129
6.2.3 極譜分析法的分類和分析裝置 132
6.3 鉈的極譜分析技術 136
6.3.1 重疊伏安峰的分辨方法 136
6.3.2 提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方法 139
6.3.3 極譜法分析鉈的實例 141
6.4 鉈的溶出伏安法 144
6.4.1 溶出伏安法的原理 144
6.4.2 溶出伏安法的分類和分析裝置 145
6.4.3 溶出伏安法分析鉈的實例 146
6.5 鉈的電化學分析新技術 150
6.5.1 化學修飾電極 151
6.5.2 電化學傳感器 155
6.5.3 納米材料與新鉈傳感器 161
參考文獻 167
第7 章鉈的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分析法與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分析法 170
7.1 ICP-MS 分析法概述 170
7.1.1 ICP-MS 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70
7.1.2 ICP-MS 的發展 170
7.1.3 ICP-MS 的應用進展 170
7.2 ICP-MS 分析法基本原理 171
7.2.1 基本原理 171
7.2.2 基本組成 171
7.2.3 分析方法的特點 179
7.2.4 干擾及消除 179
7.3 ICP-MS 分析法的應用 180
7.3.1 環境監測 181
7.3.2 食品安全 185
7.3.3 生物及醫學 185
7.3.4 巖礦分析 187
7.4 ICP-AES 分析法概述 188
7.4.1 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的發展 188
7.4.2 ICP 光譜儀 188
7.4.3 發射光譜分析原理 189
7.4.4 發射光譜分析應用 189
7.5 ICP-MS 和ICP-AES 的質量控制與管理 191
7.5.1 空白試驗 191
7.5.2 定量校準 191
7.5.3 精密度控制 192
7.5.4 準確度控制 192
7.5.5 留樣復測 193
7.5.6 注意事項 194
參考文獻 194
第8 章鉈的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MC-ICP-MS)分析法 198
8.1 MC-ICP-MS 分析法的發展 198
8.2 MC-ICP-MS 分析法基本原理 201
8.2.1 樣品引入系統 201
8.2.2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離子源 202
8.2.3 界面區和離子透鏡系統 203
8.2.4 質量分析器 204
8.2.5 檢測系統 206
8.3 鉈的MC-ICP-MS 分析應用 207
8.3.1 鉈的化學分離方法 207
8.3.2 MC-ICP-MS 分析測定方法 209
8.4 鉈的MC-ICP-MS 分析案例 212
參考文獻 213
第9 章鉈的化學形態分級提取分析法 216
9.1 元素化學形態分析基本原理 216
9.1.1 化學形態分析基本概念 216
9.1.2 化學形態分析技術 217
9.1.3 重金屬化學形態的環境影響因素 219
9.2 元素化學形態分級提取分析法的發展 221
9.2.1 Tessier 法流程 221
9.2.2 歐盟BCR(SM&T )流程 222
9.2.3 BCR 法和Tessier 法的比較 223
9.3 鉈的化學形態分級提取步驟 224
9.3.1 樣品選擇 225
9.3.2 實驗部分 226
9.3.3 改進的鉈BCR 分析法 234
9.4 鉈的化學形態分析實例 235
9.4.1 實驗溶液配制 235
9.4.2 分級提取操作流程 235
參考文獻 239
第10 章鉈環境分析化學發展趨勢 244
參考文獻 246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