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大家小書:中國古典小說名作十五講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0171617
- 條形碼:9787200171617 ; 978-7-200-17161-7
- 裝幀: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家小書:中國古典小說名作十五講 本書特色
寧先生晚年精心之作多為古典小說,其思路、行文不遜往昔。其著作多以心靈史觀點為核心,多層次、多側面、多角度展示其回歸心靈之理念。所論小說部分自《鶯鶯傳》始,經明代“四大奇書”,下至《儒林外史》《紅樓夢》諸作,無不運其庖丁解牛之刀,鞭辟入里地揭示各書作者多為心靈雕刻之巨匠,而小說文本皆為作者心靈之投影。——來新夏
大家小書:中國古典小說名作十五講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寧宗一先生長期教授中國古典小說課程和中國文學史課程,根據授課經驗,從中國古典小說中選取了若干經典作品:自唐傳奇《鶯鶯傳》《碾玉觀音》始,至《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儒林外史》諸作,每部小說撰寫了精彩的賞析文章,成為《中國古典小說十五講》。本書篇幅精干,講解深入淺出,具有入門啟發性,其寫作具有兩個特點:1、通過分析小說的各色人物,觸及了古代中國社會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即在社會、文化轉型過程中人們的生存狀態和心態。2、宏觀視野和精巧結構相結合:從小說史的角度來解讀、評價中國古典小說,具有歷史縱深感,但具體敘述中仍然重視小說里的細節。中國古代社會的世故人情、風俗習慣都與現在不同,在含蓄溫和的敘述下其實都隱含了深刻的意義。如果只看故事情節,許多古典小說雖然精彩,但是文字背后的意義大多被忽略了。本書把古典小說里的故事情節、人物刻畫結合中國古代的文化、風俗進行了精彩的解讀,揭示了小說所反映出的更深刻的古代中國社會的生活和心理。
大家小書:中國古典小說名作十五講 目錄
緒論:為什么經典名著值得反復品讀
心靈的辯證法——我讀《鶯鶯傳》
考據,不應該遮蔽審美視線——讀陳寅恪的《讀〈鶯鶯傳〉》
鏤心刻骨的癡情——讀《碾玉觀音》隨想
政治史的戰爭風俗畫卷——淺論《三國演義》
《水滸傳》的民族審美風格
智慧的較量
——讀《西游記》
笑笑生對中國小說美學的貢獻——評《金瓶梅詞話》
重讀《金瓶梅》斷想
藝術與道德并存——讀《聊齋志異· 西湖主》隨想
動人魂魄——讀《聊齋志異· 促織》隨想
一位古代小說家的文化反思——吳敬梓對中國小說美學的拓展
喜劇性和悲劇性的融合——《儒林外史》的實踐
寂寞的吳敬梓——魯迅“偉大也要有人懂”心解
心靈的絕唱——《紅樓夢》論痕
面對大師的心靈史——走向世界的《紅樓夢》
綜論:明清時期小說觀念更新的宏觀考察
編后絮語
大家小書:中國古典小說名作十五講 作者簡介
寧宗一,1931年生于北京市,滿族。1954年畢業于南開大學中文系,后留校任教。1986年參與組建東方藝術系,1997年由東方藝術系退休。曾任南開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系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等職。社會兼職有中國武俠文學學會創會會長、天津紅樓夢文化研究會創會會長、中國儒林外史學會名譽會長等。
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中國文學史、小說戲曲美學,并努力建構心靈美學,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是小說美學的研究有深厚造詣,是中國文學史上位從美學角度研究《金瓶梅》的學者。專著有《中國古典小說戲曲探藝錄》《心靈文本》《心靈投影》《傾聽民間心靈回聲》《點燃心靈之燈》《名著重讀》《走進困惑》《教書人手記》《說不盡的〈金瓶梅〉》《金瓶梅可以這樣讀》《〈金瓶梅〉十二講》《寧宗一小說戲劇研究自選集》《走進心靈深處的〈紅樓夢〉》等。
- >
自卑與超越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