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漫說文化叢書 續編:域外雜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6131938
- 條形碼:9787556131938 ; 978-7-5561-3193-8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漫說文化叢書 續編:域外雜記 本書特色
三十年前風靡中國的漫說文化叢書,由北京大學教授陳平原攜手十二位中青年實力派學者,再續新章。陳平原總編、總序,講述編選原則與架構。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從改革開放起編選,直到2020年,記錄改革開放40年以來的社會、文化、生活變遷。 漫說文化叢書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兩個甲子的風起云涌,鳥語花香,借助千多篇散文得以呈現。 一部以文學為經、以文化為緯、兼及思考與休閑的專題散文集,一套文章好讀、裝幀好看的小書。 域外書寫,為中國人了解域外文學藝術、歷史地理、政治經濟、地方文化,真正打開了一扇窗。隨著時間的推移,作者們的書寫直接源自他們的域外生活經驗,也逐漸歸于平淡。今天,圍繞著這些域外文字,啟發著我們繼續思考如何看待域外世界,以及如何走向世界。 在海德堡的涼臺、在曼哈頓的中央公園、在京都的老鋪,幾代詩人、學人、作家留下他們域外求索的日常書寫,這些細碎的個體記憶,生動地縫綴出域外的肌理與面貌,為你鋪下想象的另一種基石。 “漫說文化叢書·續編”封面插畫由2023年美國傳達藝術獎(CA獎)獲獎者、插畫師stano專門創作,切合主題,使用中國傳統配色,兼具復古與現代氣息。特別繪制書脊叢書logo,體現中國文化“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理念和“筆寫山河”的叢書主題。封面使用雅美紋紙,內文使用JM書紙。裝幀雅致精美,閱讀、收藏、贈送皆宜。 隨書贈送全文有聲書,隨時可聽可讀。
漫說文化叢書 續編:域外雜記 內容簡介
《域外雜記》所選編的作品是作者經過實地旅行、勘察乃至長期生活之后,對“域外”的觀感與沉思。 全書分為三輯,“歐洲”一輯展現了改革開放后首批訪歐者看見的歐洲,而隨著時間的迫近,作家筆下的“歐洲”也由*初的震撼逐漸成為與我們生活無異的日常。“美國”一輯主要側重對具體的生活事項進行了描述。“亞非”一輯則多為近年作品,再次審視這人類文明的搖籃,在當代社會中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產生的影響。
漫說文化叢書 續編:域外雜記 目錄
漫說文化叢書 續編:域外雜記 作者簡介
陳平原,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現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系主任)、北京大學現代中國人文研究所所長、“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主要研究領域有20世紀中國文學、現代中國教育及學術、中國小說史、中國散文史等。先后出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千古文人俠客夢》《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 : 以章太炎、胡適之為中心》《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作為學科的文學史》《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 : 晚清畫報研究》《大學何為》《現代中國的述學文體》等著作三十余種。 張麗華,1980年生,湖北黃石人,北京大學中文系副教授。2009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研究、現代小說文體研究、晚清民國文學翻譯研究。著有《現代中國“短篇小說”的興起:以文類形構為視角》(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文體協商:翻譯中的語言、文類與社會》(北京大學出版社,2023年)。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