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文獻與中古中國知識-信仰世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355867
- 條形碼:9787542355867 ; 978-7-5423-5586-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域文獻與中古中國知識-信仰世界 本書特色
本書以西域出土的寫本與文物為顏料,“深描”作為寫本時代知識-信仰承載體的絲綢之路的“數理”與“物象”,進而探討文明傳統構造視野中的“人物關系”、技藝傳習與信仰實踐,以范式、個案與細節充盈了中古中國知識傳統生發的脈絡肌理以及方術生成與衍變的世界圖景,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出版價值。
西域文獻與中古中國知識-信仰世界 內容簡介
本書為“中亞與絲路文明研究”叢書中的一冊。本書主要通過對敦煌吐魯番文獻、考古文物以及其他西域出土的大量寫本文獻、佛教經典的考證、研究,對中古中國或傳統中國(主要指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的知識、信仰世界及其歷史作了細致入微的梳理,對傳統中國的“知識-信仰”架構形成與確立的知識來源、思想土壤作了考查,進而對中國中古時期的禮儀、宗教、制度及其相互關系,對古代中國政權的合法性構建作了深入探究。本書的研究成果不僅拓展了敦煌學史、寫本學諸領域之疆界,亦有助于推進中國思想史、文明史、政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西域文獻與中古中國知識-信仰世界 目錄
上編:知識視域下的數術
**章 符應圖書的知識譜系:敦煌文獻與日本寫本的綜合考察…… 3**節 符應圖書的成立:唐前諸符瑞圖籍之源流………………… 4第二節 瑞應圖書在唐代的傳習:《天地瑞祥志》的知識體系與
觀念結構……………………… ………13
第三節圖像與文本:瑞應圖的視覺文獻系譜…………………… 21
第四節 瑞應圖的功能:神經瑞牒的實際運用與政治合法性的構建……………………………………………… 32
第二章 符瑞與地方政權的合法性構建:歸義軍時期敦煌瑞應考
40
**節 膺命歸義 :張議潮之符瑞……………………………… 44
第二節“紹圣繼統”:金山國立國與祥瑞制造…………………… 62
第三節“和同胡漢”:曹議金的統治基礎與白鷹之瑞…………… 78
第四節 贊祐王化 :曹延祿時期之僧人賀瑞…………………… 82
第五節·符瑞的下行:地方政權擁有祥瑞的歷史進程…………… 86
結語…………………………………………………………………… 90
第三章 知來物者:中古時代陰陽家之學與術 ……… 93
**節 陰陽五行知識譜系再思…………………………………… 94
第二節 蕭吉陰陽五行之學的義理與踐行………………………… 102
第三節中古時代占卜的理論根柢仍是陰陽五行………………… 113
第四章探抽冥賾,參驗人區:蕭吉的知行世界…………………… 116
**節理論體系的建構與蕭吉的知識背景………………… 117
第二節《五行大義·論七政》解讀……………………………… 122
第三節 中古祿命文獻的“表象”與“數理” ………………… 131
下編:儀式場域中的器物
第五章 從莫高窟到正倉院:佛教儀禮與藝術中的琉璃…………… 147
**節佛教“七寶”觀念中的琉璃…………………………… 148
第二節琉璃在佛教信仰中的功能與藝術表達…………………… 156
第三節 琉璃與佛教寫本文化…………………………………………余論:寶物與密教……………………………………………………… 179
第六章物質性·儀式性·藝術表現:經巾在中古佛道二教中的
信仰實踐………………………………………………………… 181
**節晉王楊廣與經巾的歷史性登場…………………………… 182
第二節經巾的材質與形制………………………………………… 185
第三節經巾的功能與使用方式…………………………………… 192
第四節符號性與儀式性:經巾的信仰實踐……………………… 201
第五節民生宗教與地域政治:配借經巾的福祉與權力………… 203
余論:宗教器物的歷史學研究;超越物質性與文本性…………… 206
第七章冥幣新考:新獲吐魯番考古資料的啟示…………………… 201
**節冥幣源流略述……………………………………………… 209
第二節巴達木新出木刻冥幣的意義……………………………… 212
第三節 吐魯番出土紙錢新證……………………………………… 219
余論… …………………………………………………… 22
第八章 圣域制造與守護:敦煌安傘儀式中幢傘的功能…………… 228
**節安傘旋城儀式中的圣域制造與合法性建構……………… 230
第二節力量之源:白傘蓋信仰的經典依據....?......240第三節神圣性的實現:經咒、幢傘的使用與方術傳統.?......247結語.??...261
參考文..........63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西域文獻與中古中國知識-信仰世界 作者簡介
余欣,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曾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巴黎高師、普林斯頓大學、京都大學訪問教授。研究領域為敦煌學、博物學、寫本文化與中古知識社會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