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知覺的認知滲透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743169
- 條形碼:9787511743169 ; 978-7-5117-4316-9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知覺的認知滲透性 內容簡介
知覺的認知滲透性是一個哲學問題,它所討論的核心在于——在視覺中是否存在一個概念上不可中介或認知上不可滲透的部分,使得存有不同信念的人可以進行溝通本書就是從認知滲透性的歷史與發展入手,逐漸深入到視覺、注意、認知滲透性、知覺內容、物體識別、錯覺、感知和現實主義等幾個部分,進行全面的論述和研究,探討了“人們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這一問題。
知覺的認知滲透性 目錄
目錄
章認知滲透性:歷史與近期發展1
節計算主義理論的認知不可滲透性2
一、福多的模塊說2
二、派麗夏恩的“早期視覺”4
三、格式塔組織原則8
第二節知覺新觀理論11
一、“知覺新觀”運動實驗11
二、“目擊者”的準確性13
第三節知覺的理論負載性15
一、知覺學習16
二、內隱知覺記憶19
三、注意力偏向21
第四節知覺研究的近期發展25
一、知覺認知滲透性相關討論總結25
二、知覺認知滲透性的近期發展27
三、“知覺的認知滲透”與“自上而下對知覺的影響”29 第二章視知覺32
節早期視覺32
一、早期視覺的提出33
二、二維(2D)草圖36
第二節視覺處理過程38
一、靈長類動物大腦中的視覺處理過程39
二、眼球的運動與靈長類動物的大腦40
三、視覺輸出42
第三節視覺的“約束”44
一、早期視覺的“約束”機制45
二、顏色感知的恒常性47
第四節連續性理論的質疑50
一、知覺錯覺51
二、視覺感知規律及其原則51
三、神經科學的觀點53
第五節價值和需求對視知覺的影響55
一、布魯納的價值—需求實驗56
二、感覺的認識論建構主義59 第三章注意62
節視覺處理中的注意63
一、注意的空間注意模型64
二、注意的“偏置競爭模型”67
第二節注意理論73
一、注意是一個選擇性過程73
二、特征整合理論75
三、指導搜索理論79
四、注意相依理論80
五、視覺注意障礙理論81
第三節認知視角下的注意84
一、順序瓶頸84
二、早期的聽覺注意研究86
三、早期的視覺注意研究90
第四節滲透性視角下的“注意過程論”分析91
一、注意的實驗研究92
二、注意的多樣性94
三、捆綁問題96
四、非注意特征綁定98
五、偏向競爭的注意100
六、注意是認知的統一103 第四章認知滲透性106
節認知滲透性的涵義107
一、馬克菲森(Markfisson)對認知滲透性的解釋107
二、里昂斯(Lyons)的“注意調節”解釋111
三、愛德華(Edouard)的“傾斜效應”解釋113
第二節認知滲透性假設中的重要概念114
一、認知不可滲透性、模塊性、信息封閉性115
二、認知滲透性、早期視覺、后期視覺117
三、認知滲透性和固有概念知識120
四、認知滲透性和知覺學習122
五、認知滲透性和觀察理論負載性123
六、認知滲透性和注意126
七、知覺和認知:有區別嗎?128
第三節認知滲透性在認識論上存在的問題131
一、感性信念與自上而下的影響132
二、認知滲透性的問題所在137
三、認知滲透的軌跡146
四、小結147 第五章知覺內容149
節知覺中非概念性內容的存在性149
一、知覺的認知不可滲透性150
二、高層次知覺內容和低層次知覺內容153
三、非概念性內容及其特征157
第二節知覺內容的認識特性162
一、知覺經驗表征的特性初議163
二、知覺體驗表征了對象的低級屬性167
三、知覺體驗表征了對象的高級屬性169
四、知覺內容的現象性表征172
五、總結176
第三節知覺經驗與非概念內容178
一、內容和對象179
二、準確性和真理181
三、經驗的內容184
四、非概念性內容186
第四節特殊的內容188
一、“現象性意識”和“報告意識”189
二、各特殊內容和意識之間的相互關系191 第六章物體識別197
節視覺模式識別198
一、模板匹配模型198
二、特征理論200
三、認知神經科學的證據204
四、面孔識別206
第二節視覺識別障礙的神經心理學證據210
一、視覺性失認211
二、認知科學證據214
三、高水平視覺的一般理論218
四、計算機模擬219
第三節類別言語識別220
一、聲譜圖221
二、類別言語知覺222
三、單詞識別224
四、單詞識別理論228
五、TRACE 模型232
第四節聽覺識別障礙的認知神經心理學證據236
一、聽覺分析系統237
二、深層失語癥239 第七章錯覺241
節馬爾的視覺理論242
一、初級簡圖243
二、212D簡圖和比德爾曼(Biederman)成分識別理論245
三、3-D模型表征247
四、對馬爾模型的評價250
第二節模糊圖形表征的解釋251
一、模糊的數據252
二、鴨—兔圖形錯覺255
三、菱形—正方形錯覺258
第三節視覺認知和非視覺認知261
一、倒像262
二、方面切換263
三、自然類屬性266
第四節Travis的錯覺模型267
一、客觀外觀268
二、不恰當比較論269 第八章感知和現實主義272
節知覺的唯實論273
一、實踐性的非命題知識273
二、超越模塊“看”向感知274
三、知識與目標對早期視覺的影響276
第二節空間注意力對感知的影響277
一、P1效應278
二、空間注意力建構對科學哲學的意義281
三、認知對知覺的直接滲透和間接滲透282
第三節知覺系統和現實主義286
一、信念的真實性與現實主義286
二、感知告訴了我們世界的什么?290
三、總結294 參考文獻296
節計算主義理論的認知不可滲透性2
一、福多的模塊說2
二、派麗夏恩的“早期視覺”4
三、格式塔組織原則8
第二節知覺新觀理論11
一、“知覺新觀”運動實驗11
二、“目擊者”的準確性13
第三節知覺的理論負載性15
一、知覺學習16
二、內隱知覺記憶19
三、注意力偏向21
第四節知覺研究的近期發展25
一、知覺認知滲透性相關討論總結25
二、知覺認知滲透性的近期發展27
三、“知覺的認知滲透”與“自上而下對知覺的影響”29 第二章視知覺32
節早期視覺32
一、早期視覺的提出33
二、二維(2D)草圖36
第二節視覺處理過程38
一、靈長類動物大腦中的視覺處理過程39
二、眼球的運動與靈長類動物的大腦40
三、視覺輸出42
第三節視覺的“約束”44
一、早期視覺的“約束”機制45
二、顏色感知的恒常性47
第四節連續性理論的質疑50
一、知覺錯覺51
二、視覺感知規律及其原則51
三、神經科學的觀點53
第五節價值和需求對視知覺的影響55
一、布魯納的價值—需求實驗56
二、感覺的認識論建構主義59 第三章注意62
節視覺處理中的注意63
一、注意的空間注意模型64
二、注意的“偏置競爭模型”67
第二節注意理論73
一、注意是一個選擇性過程73
二、特征整合理論75
三、指導搜索理論79
四、注意相依理論80
五、視覺注意障礙理論81
第三節認知視角下的注意84
一、順序瓶頸84
二、早期的聽覺注意研究86
三、早期的視覺注意研究90
第四節滲透性視角下的“注意過程論”分析91
一、注意的實驗研究92
二、注意的多樣性94
三、捆綁問題96
四、非注意特征綁定98
五、偏向競爭的注意100
六、注意是認知的統一103 第四章認知滲透性106
節認知滲透性的涵義107
一、馬克菲森(Markfisson)對認知滲透性的解釋107
二、里昂斯(Lyons)的“注意調節”解釋111
三、愛德華(Edouard)的“傾斜效應”解釋113
第二節認知滲透性假設中的重要概念114
一、認知不可滲透性、模塊性、信息封閉性115
二、認知滲透性、早期視覺、后期視覺117
三、認知滲透性和固有概念知識120
四、認知滲透性和知覺學習122
五、認知滲透性和觀察理論負載性123
六、認知滲透性和注意126
七、知覺和認知:有區別嗎?128
第三節認知滲透性在認識論上存在的問題131
一、感性信念與自上而下的影響132
二、認知滲透性的問題所在137
三、認知滲透的軌跡146
四、小結147 第五章知覺內容149
節知覺中非概念性內容的存在性149
一、知覺的認知不可滲透性150
二、高層次知覺內容和低層次知覺內容153
三、非概念性內容及其特征157
第二節知覺內容的認識特性162
一、知覺經驗表征的特性初議163
二、知覺體驗表征了對象的低級屬性167
三、知覺體驗表征了對象的高級屬性169
四、知覺內容的現象性表征172
五、總結176
第三節知覺經驗與非概念內容178
一、內容和對象179
二、準確性和真理181
三、經驗的內容184
四、非概念性內容186
第四節特殊的內容188
一、“現象性意識”和“報告意識”189
二、各特殊內容和意識之間的相互關系191 第六章物體識別197
節視覺模式識別198
一、模板匹配模型198
二、特征理論200
三、認知神經科學的證據204
四、面孔識別206
第二節視覺識別障礙的神經心理學證據210
一、視覺性失認211
二、認知科學證據214
三、高水平視覺的一般理論218
四、計算機模擬219
第三節類別言語識別220
一、聲譜圖221
二、類別言語知覺222
三、單詞識別224
四、單詞識別理論228
五、TRACE 模型232
第四節聽覺識別障礙的認知神經心理學證據236
一、聽覺分析系統237
二、深層失語癥239 第七章錯覺241
節馬爾的視覺理論242
一、初級簡圖243
二、212D簡圖和比德爾曼(Biederman)成分識別理論245
三、3-D模型表征247
四、對馬爾模型的評價250
第二節模糊圖形表征的解釋251
一、模糊的數據252
二、鴨—兔圖形錯覺255
三、菱形—正方形錯覺258
第三節視覺認知和非視覺認知261
一、倒像262
二、方面切換263
三、自然類屬性266
第四節Travis的錯覺模型267
一、客觀外觀268
二、不恰當比較論269 第八章感知和現實主義272
節知覺的唯實論273
一、實踐性的非命題知識273
二、超越模塊“看”向感知274
三、知識與目標對早期視覺的影響276
第二節空間注意力對感知的影響277
一、P1效應278
二、空間注意力建構對科學哲學的意義281
三、認知對知覺的直接滲透和間接滲透282
第三節知覺系統和現實主義286
一、信念的真實性與現實主義286
二、感知告訴了我們世界的什么?290
三、總結294 參考文獻296
展開全部
知覺的認知滲透性 作者簡介
白潔,1980年生,哲學博士,現為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山西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山西省首屆“三晉英才”支持計劃入選者。主要從事認知哲學、認知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著力以哲學的視角探討心理過程和心理現象。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2項、JY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山西省軟科學項目、山西省教育廳研究生教學改革項目、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后期資助項目等省部級課題多項。在《哲學動態》、《自然辯證法研究》等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篇,出版專著2部。
書友推薦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