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第二語言習得:調查、分析與解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5059780
- 條形碼:9787565059780 ; 978-7-5650-5978-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第二語言習得:調查、分析與解釋 內容簡介
本教材基于聯結主義理論背景,采用基于語料庫的語言屬性統計方法和數據庫技術,分析了漢語詞匯及亞詞匯系統的特點及發展規律,探討了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詞匯習得的過程及其特點。全書從心理學實驗研究角度討論了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研究設計,提出了第二語言的詞匯習得的理論框架。書中著重探討了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三個方面:亞詞匯系統的漢字系統的特點及其發展過程,并提出了漢字的心理詞典表征模型;詞語的句法功能、詞語搭配知識與第二語言詞匯習得的關系;以中介語對比分析理論為依據,提出了中介語詞匯系統對比分析的原則和參數。本教材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詞匯習得研究和詞匯教學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漢語第二語言習得:調查、分析與解釋 目錄
漢語第二語言習得:調查、分析與解釋 作者簡介
彭家法,安徽大學文學院教授,安徽大學文學院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學術帶頭人,北京語言大學博士,曾赴烏克蘭、菲律賓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研究領域是形式句法學、形式語義學與國際中文教育。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漢語句法語義互動中的功能成分研究”(13BYY001)、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附加語習得研究”(AI_tSK07—081)43)與安徽省社科規劃項目“詢問句的形式語義和句法機制研究”(A}tSK_Y2020[)133)等課題。出版《附加語句法語義研究》(獨著,安徽大學出版社,2009)與《動態語義學》(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8),在《中國語文》《當代語言學》《外國語》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和”“或(者)”替代的機制及相關的轄域關系》《詢問語義學及漢語疑問相關現象研究的若干思考》《當代形式語義學的爭鳴與進展》等論文60余篇,其中《當代形式語義學的爭鳴與進展》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曾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4年)和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013年)。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