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化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48676
- 條形碼:9787030748676 ; 978-7-03-074867-6
- 裝幀:圓脊精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氣溶膠化學 本書特色
本書是大氣氣溶膠污染控制和大氣化學領域的科學研究以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實用性參考書,也可作為綜合性大學大氣化學、環境科學、污染控制工程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參考書。
氣溶膠化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氣溶膠化學基礎、氣溶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無機和有機氣溶膠的形成和化學反應過程、氣溶膠與灰霾、以及氣溶膠的離線和在線分析技術,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重點介紹了近些年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本書介紹了氣溶膠化學基礎、氣溶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無機和有機氣溶膠的形成和化學反應過程、氣溶膠與灰霾、以及氣溶膠的離線和在線分析技術,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重點介紹了近些年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氣溶膠化學 目錄
目錄
叢書序
前言
第1章 氣溶膠基礎 1
1.1 概述 1
1.2 氣溶膠理化性質 1
1.2.1 氣溶膠粒徑 1
1.2.2 氣溶膠的濃度 3
1.2.3 氣溶膠的相態 4
1.3 氣溶膠的組成、分類及來源解析 4
1.3.1 氣溶膠的組成 4
1.3.2 氣溶膠的分類 5
1.3.3 氣溶膠的來源解析 6
1.4 氣溶膠的氣候、環境、健康與生態效應 7
1.4.1 氣溶膠的氣候效應 7
1.4.2 氣溶膠的環境效應 7
1.4.3 氣溶膠的健康效應 8
1.4.4 氣溶膠的生態效應 8
1.5 本章小結 9
參考文獻 9
第2章 大氣氣溶膠的物理性質 11
2.1 大氣氣溶膠動力學性質 11
2.2 氣溶膠成核與大氣新粒子生成 12
2.2.1 大氣新粒子生成概述 12
2.2.2 成核理論 12
2.2.3 新粒子生成研究的主要技術手段 15
2.2.4 新粒子生成研究仍存在的問題 15
2.3 氣溶膠的吸濕性質 16
2.3.1 氣溶膠吸濕性質基本概念 16
2.3.2 單一組分的吸濕生長 16
2.3.3 有機/無機混合顆粒的吸濕生長 17
2.3.4 液相化學與吸濕性 19
2.3.5 氣溶膠液態水含量 19
2.3.6 吸濕性質研究手段 20
2.3.7 熱力學方法 21
2.3.8 云凝結核和冰核 22
2.4 氣溶膠的遙感與反演 22
2.5 本章小結 23
參考文獻 23
第3章 礦塵、海鹽、黑碳氣溶膠化學 27
3.1 概述 27
3.1.1 氣溶膠表面非均相反應簡介 27
3.1.2 礦塵、海鹽、黑碳的研究方法 28
3.2 礦塵氣溶膠化學 30
3.2.1 礦塵氣溶膠簡介 30
3.2.2 礦塵氣溶膠表界面化學 31
3.2.3 總結與展望 37
3.3 海鹽氣溶膠化學 37
3.3.1 海鹽氣溶膠簡介 37
3.3.2 海鹽氣溶膠表界面化學 38
3.3.3 總結與展望 40
3.4 黑碳氣溶膠化學 40
3.4.1 黑碳氣溶膠簡介 40
3.4.2 黑碳氣溶膠表界面化學 41
3.4.3 黑碳氣溶膠環境效應 42
3.4.4 總結與展望 43
3.5 本章小結 43
參考文獻 44
第4章 硫酸鹽與硝酸鹽 51
4.1 概述 51
4.1.1 S、NOx、NH3全球排放量 51
4.1.2 細顆粒物的化學組成 52
4.2 我國特殊的二次顆粒物爆發增長 52
4.3 硫酸鹽的來源及形成過程 53
4.3.1 硫酸鹽的一次源與二次源 53
4.3.2 硫循環與硫排放 53
4.3.3 硫酸鹽生成過程 54
4.4 硝酸鹽的來源及形成過程 61
4.4.1 硝酸鹽的來源 61
4.4.2 硝酸鹽的形成途徑 62
4.4.3 N2O5的水解 63
4.4.4 氣態硝酸的非均相反應 64
4.5 銨鹽及酸堿平衡 65
4.5.1 銨鹽的來源 65
4.5.2 銨鹽的形成 65
4.5.3 PM2.5的酸度 66
4.6 本章小結 68
參考文獻 68
第5章 有機氣溶膠 72
5.1 概述 72
5.2 一次有機氣溶膠 73
5.3 二次有機氣溶膠 74
5.3.1 研究手段 74
5.3.2 反應動力學的測量 75
5.3.3 反應產物的檢測 76
5.3.4 氣-粒分配 77
5.3.5 均相反應 79
5.3.6 非均相過程 84
5.3.7 SOA形成與演變模型 86
5.4 本章小結 87
參考文獻 88
第6章 氣溶膠與灰霾 93
6.1 氣溶膠的光學性質 93
6.1.1 基本概念 93
6.1.2 氣溶膠光學輻射特性的研究技術 95
6.1.3 氣溶膠光學輻射特性 95
6.1.4 光學性質與吸濕性質的相互作用 101
6.1.5 氣溶膠光學性質的新進展 101
6.2 污染的輸送及與邊界層的雙向反饋 103
6.3 重污染預警預報 106
6.4 本章小結 108
參考文獻 108
第7章 氣溶膠樣品離線分析 113
7.1 離線樣品的采集 113
7.1.1 采樣布點 113
7.1.2 采樣系統 115
7.2 常規離線分析技術 122
7.2.1 無機氣溶膠 123
7.2.2 有機氣溶膠 125
7.3 氣溶膠單顆粒分析技術 131
7.3.1 氣溶膠單顆粒離線分析技術概述 131
7.3.2 常見的氣溶膠離線單顆粒分析技術及其應用 131
7.4 同位素分析 138
7.4.1 同位素基本概念 138
7.4.2 單體同位素分析 139
7.5 本章小結 144
參考文獻 144
第8章 氣溶膠在線監測 151
8.1 概述 151
8.2 氣溶膠質量濃度在線監測 152
8.2.1 微量振蕩天平法 152
8.2.2 β射線衰減監測儀 152
8.2.3 光散射法 153
8.2.4 壓電晶體法 153
8.3 氣溶膠數濃度和粒徑分布在線監測 154
8.3.1 空氣動力學粒徑譜儀 154
8.3.2 顆粒物掃描電遷移率粒徑譜儀 154
8.3.3 寬范圍粒徑譜儀 156
8.4 化學組分在線監測 156
8.4.1 水溶性無機離子組分的在線監測 156
8.4.2 氣溶膠重金屬組分的在線監測 160
8.4.3 氣溶膠碳質組分的在線監測 160
8.4.4 水溶性有機組分的在線監測 163
8.4.5 有機硝酸酯的在線監測 164
8.5 本章小結 165
參考文獻 165
第9章 氣溶膠在線質譜監測 169
9.1 氣溶膠質譜儀 169
9.1.1 氣溶膠質譜儀簡介 169
9.1.2 構造與原理 170
9.1.3 應用實例 174
9.2 氣溶膠化學成分在線監測儀 182
9.3 化學電離質譜 182
9.4 本章小結 185
參考文獻 186
縮略詞 189
索引 197
展開全部
氣溶膠化學 作者簡介
葛茂發,在吉林大學獲工學學士,理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任分子動態與穩態結構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大氣化學動力學、環境污染機理和控制技術研究,開展了大氣瞬態物種化學、氣溶膠非均相過程、大氣氧化、二次粒子形成和灰霾成因研究。2004年獲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9年獲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目前擔任中國氣象學會大氣成分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顆粒學會氣溶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任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編輯,《化學通報》副主編,Scientific Reports、《光譜學與光譜分析》、《環境化學》、《大氣和環境光學學報》和《高等學校化學學報》編委,Environmental Science Advances顧問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