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個人信用分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180123
- 條形碼:9787208180123 ; 978-7-208-18012-3
- 裝幀:平裝-膠訂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個人信用分 內容簡介
《個人信用分》系結合平臺經濟崛起背景下的交易方式演變和社會治理變遷,聚焦個人信用分的行為特征和功能機理而進行的系統性法律研究。全書在揭示個人信用分興起、應用和屬性的基礎上,圍繞信用治理中的數據流通、算法應用、個人信息保護等多層面的價值協調這一核心問題,著重探討了個人信用分的法治挑戰及其法律回應,以此夯實信用治理理論基礎,尋求信用治理規范的體系化與系統化,優選限度地達成對現實的整體解釋與對未來的法治指引。
個人信用分 目錄
目 錄
前 言 1 章 個人信用分的基礎問題 27
節 個人信用分的溯源與演進 27
一、從信用評價到個人信用分 27
二、個人信用分的基本流程 31
第二節 個人信用分的運用 36
一、個人信用分在經濟領域的運用 36
二、個人信用分在社會領域的運用 41
第三節 個人信用分的屬性 46
一、個人信用分具有征信的本質屬性 46
二、個人信用分與其他領域個人信用評價的差異 54
三、大數據應用對個人征信的改變 62 第二章 個人信用分對征信規制機理的沖擊 69
節 個人征信的規制機理 69
一、協調個人權益與公共利益的規制理念 69
二、保護私益的應然原則與強調公益的實然原則 72
三、立基于傳統征信行為方式的個人征信制度 76
第二節 個人征信規制機理的失范 81
一、宏觀層面:理念升級導致的征信原則適用困難 82
二、微觀層面:個人信用分的具體指引難點 89
三、核心沖突:主體權益保護與個人征信制度的失衡 97
第三節 個人征信規制機理的繼承與更新 101
一、守成:保護信息弱者的宗旨 102
二、破舊:重視市場競爭的價值 103
三、立新:激勵技術發展的功能 104 第三章 信息獲取環節的信息處理制度局限與優化 107
節 信息處理行為的制度局限 107
一、征信管理制度的信息處理規則滯后 107
二、人格權制度難以保護被評價者權益 108
三、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針對性欠缺 110
第二節 信息處理制度局限的原因 112
一、具有開放性的信用概念 112
二、缺乏約束的平臺信息處理行為 115
第三節 信息處理行為的制度優化 117
一、制度優化的基本理念 118
二、個人信用分的信息處理原則 123
三、個人信用分的信息處理合法基礎 130
四、個人信用分的敏感信息處理規范 132
五、數字信用共治中的信息處理規則 135 第四章 評分生成環節的算法應用制度局限與優化 138
節 現行產品致害賠償機制的局限 138
一、 產品責任制度的適用問題 138
二、責任保險制度的難以適用 141
第二節 產品責任與算法規制融通的方案 142
一、需要改造填補實際損害的產品責任制度 143
二、構建保護預期利益的信用評價算法規制 144
第三節 信用評價算法風險的三級法律機制 150
一、以信用評價算法規制制度為核心 151
二、以信用評價算法產品責任制度為輔助 160
三、以信用評價算法致害救濟基金為補充 163 第五章 評分應用場景中的濫用行為及其規制 165
節 個人信用分應用中的濫用行為 165
一、被評價者虛構信用 165
二、平臺可能限制或排除競爭 166
三、行為人實施消費信貸欺詐 169
四、數字信用共治中的濫用行為 170
第二節 個人信用分應用中的規制困境及其成因 172
一、被評價者的訴訟渠道不暢 173
二、訴訟渠道不暢通的成因 179
第三節 規制個人信用分應用行為的新型機制 184
一、針對數字市場基礎設施的治理措施 185
二、面向新型征信市場的多元治理結構 190 后 記 193
參考文獻 197
前 言 1 章 個人信用分的基礎問題 27
節 個人信用分的溯源與演進 27
一、從信用評價到個人信用分 27
二、個人信用分的基本流程 31
第二節 個人信用分的運用 36
一、個人信用分在經濟領域的運用 36
二、個人信用分在社會領域的運用 41
第三節 個人信用分的屬性 46
一、個人信用分具有征信的本質屬性 46
二、個人信用分與其他領域個人信用評價的差異 54
三、大數據應用對個人征信的改變 62 第二章 個人信用分對征信規制機理的沖擊 69
節 個人征信的規制機理 69
一、協調個人權益與公共利益的規制理念 69
二、保護私益的應然原則與強調公益的實然原則 72
三、立基于傳統征信行為方式的個人征信制度 76
第二節 個人征信規制機理的失范 81
一、宏觀層面:理念升級導致的征信原則適用困難 82
二、微觀層面:個人信用分的具體指引難點 89
三、核心沖突:主體權益保護與個人征信制度的失衡 97
第三節 個人征信規制機理的繼承與更新 101
一、守成:保護信息弱者的宗旨 102
二、破舊:重視市場競爭的價值 103
三、立新:激勵技術發展的功能 104 第三章 信息獲取環節的信息處理制度局限與優化 107
節 信息處理行為的制度局限 107
一、征信管理制度的信息處理規則滯后 107
二、人格權制度難以保護被評價者權益 108
三、個人信息保護制度的針對性欠缺 110
第二節 信息處理制度局限的原因 112
一、具有開放性的信用概念 112
二、缺乏約束的平臺信息處理行為 115
第三節 信息處理行為的制度優化 117
一、制度優化的基本理念 118
二、個人信用分的信息處理原則 123
三、個人信用分的信息處理合法基礎 130
四、個人信用分的敏感信息處理規范 132
五、數字信用共治中的信息處理規則 135 第四章 評分生成環節的算法應用制度局限與優化 138
節 現行產品致害賠償機制的局限 138
一、 產品責任制度的適用問題 138
二、責任保險制度的難以適用 141
第二節 產品責任與算法規制融通的方案 142
一、需要改造填補實際損害的產品責任制度 143
二、構建保護預期利益的信用評價算法規制 144
第三節 信用評價算法風險的三級法律機制 150
一、以信用評價算法規制制度為核心 151
二、以信用評價算法產品責任制度為輔助 160
三、以信用評價算法致害救濟基金為補充 163 第五章 評分應用場景中的濫用行為及其規制 165
節 個人信用分應用中的濫用行為 165
一、被評價者虛構信用 165
二、平臺可能限制或排除競爭 166
三、行為人實施消費信貸欺詐 169
四、數字信用共治中的濫用行為 170
第二節 個人信用分應用中的規制困境及其成因 172
一、被評價者的訴訟渠道不暢 173
二、訴訟渠道不暢通的成因 179
第三節 規制個人信用分應用行為的新型機制 184
一、針對數字市場基礎設施的治理措施 185
二、面向新型征信市場的多元治理結構 190 后 記 193
參考文獻 197
展開全部
個人信用分 作者簡介
楊帆,上海師范大學哲學與法政學院講師,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博士,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博士后。研究領域為經濟法、數字經濟法治。于核心期刊發表相關論文10余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與部級社科基金項目2項。
書友推薦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