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科幻電影的多維定位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742988
- 條形碼:9787030742988 ; 978-7-03-074298-8
- 裝幀:平裝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科幻電影的多維定位 本書特色
我國科幻電影的創意定格于繁星般的影片之中,凝視它們組成的璀璨 星座,不僅可以追蹤中華民族有關科技興邦的期盼,而且可以把握當下國產電影的增長點與新動能,同時還可以展望人類的未來。
中國科幻電影的多維定位 內容簡介
本書對國產科幻電影進行綜合性理論研究,并非具體影片的評論。緒論扼要介紹了我國科幻電影的發展、創意取向和角色設定。正文共分九章,從三個層面、九種不同的維度對我國科幻電影加以考察:(1)社會層面(含主體、對象、中介)。**章著眼于主體維度,分別闡述人類世、新人物和弄潮兒和災難想象、性別想象與黑客想象的關系。第二章著眼于對象維度,分別用超自我、超身份、超他者概括生物科技想象、信息科技想象、人工智能想象的要旨。第三章著眼于中介維度,從天下觀、策略觀、需要觀入手,將共同體觀念具體化,闡明了我國科幻電影與傳統文化之間的聯系。(2)產品層面(含手段、內容、本體)。第四章著眼于手段維度,分析我國科幻電影中的新媒體想象、異科技想象和機器人想象。第五章著眼于內容維度,分析我國科幻電影所體現的生態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科技價值觀。第六章著眼于本體維度,對我國科幻電影的樣態加以分析,界定了63種分類標簽。(3)運營層面(含方式、環境、機制)。第七章著眼于方式維度,依據筆者所提出的藝術交往論原理,闡述了我國科幻電影的憧憬性、虛構性和創造性。第八章著眼于環境維度,剖析了我國科幻電影的時間想象、江湖想象和命運想象。第九章著眼于機制維度,闡明了我國科幻電影的分析角度、評價尺度和反饋渠道,從理論上回答"何為科幻電影"、"何為成功科幻電影"、"何為中國科幻電影"的問題。余論展望了我國科幻電影發展的前景。
中國科幻電影的多維定位 目錄
中國科幻電影的多維定位 作者簡介
黃鳴奮(1952-),福建南安人,廈門大學特聘教授,人文學院中文系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津貼專家。主要從事古典文論、文藝心理學和數碼藝術理論研究,已經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5項(含重點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12項,出版個人專著24部、教材1種,發表論文300多篇,合計1000多萬字;獨立獲得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3項、廈門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2項,中國文藝評論優秀作晶獎1項。代表作為《西方數碼藝術理論史》(六卷本,學林出版社,2011)、《數碼藝術潛學科群研究》(四卷本,學林出版社,2014)。 主編《民間吉言》(3種,鷺江出版社,1996)、《網絡狂飆》(5種,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鼓浪學術書系》(8種,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2004)、《文藝與媒體》(8種,學林出版社,2008-2009)、《泛動畫與文化軟實力》(4種,廈門火學出版社,2010-2014)、《新媒體藝術研究博士論叢》(6種,學林出版社,2016)等叢書,《潮聲:廈門大學入文講演錄》(黃山書社,2003)、《海外教育五十年》(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新媒體時代藝術研究的新視野》(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福建文化產業年鑒》(廈門大學出版社,2015)等文集。 著有長篇小說《當即宙·鷺島放飛夢想(廈大科幻社傳說)》(中國文聯出版社,2015)、學術散文《美麗廈門百景千聯·濱海文化旅游札記》(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等。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回憶愛瑪儂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