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心智的生命觀與后人類社會議題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17364
- 條形碼:9787522717364 ; 978-7-5227-173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智的生命觀與后人類社會議題 內容簡介
心智的生命觀認為,心智本質上是一個生命現象或有機體現象,要全面地理解心智首先要深刻認識生命的本性,即生命本質上是一個源于內部自我生產過程(新陳代謝)的自我維持體系。心智的生命觀將當代生命理論、具身心智、生成認知、預測加工、自體平衡等不同思想路線融會貫通,并據此討論當代心智科技、日益多樣的“會聚技術”、技術增強等不斷挑動起來的與各種技術文化思潮、人類存在性危機相關的后人類社會的議題。
心智的生命觀與后人類社會議題 目錄
導言
**部分 心智的生命觀
**章 自創生:生命與認知
**節 引言:生命-心智連續性論題與自創生
第二節 生命組織與自創生
一 自創生的定義
二 自創生的標準
第三節 自創生、生命和認知
一 馬圖拉納和瓦雷拉的觀點
二 博登的觀點
三 比特博爾和路易斯的觀點
第四節 結語
第二章 從實用主義到預測心智
**節 引言
第二節 生命演化中的(認)知-行(動)關系
一 渾然一體的感覺-運動
二 感覺-運動循環
三 基于表征的行動
第三節 實用主義:認識論與生命
一 實用主義之根本
二 反對旁觀者式的認識論和對經驗概念的改造
三 探究的模式
第四節 預測加工、行動與生命
一 生成認知
二 預測加工概要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章 生成的自我
**節 自我觀:實體論、錯覺論、中道論,與生成論
第二節 佛學的“無我”思想
第三節 *小生命自我的自創生機制
第四節 建構“無我之我”的一般原則
第五節 感覺運動自我的自我限定
第六節 結語
第四章 人工意識與整合信息理論
**節 引言
第二節 從神經元群選擇理論到整合信息理論
一 IIT的立場和思路
二 TNGS:意識的現象學本質與神經機制
三 II3.0:意識的現象學公理與物理公設
第三節 IIT的哲學蘊含
一 核心同一性
二 復合體與聚集物
第四節 對人工意識問題的回應
一 腦是選擇系統而不是指令系統
二 內在因果力無法被計算和模擬
第五節 結語
第二部分 人工智能威脅與后人類社會議題
第五章 人工智能威脅與心智考古學
**節 引言
第二節 人工智能威脅論之種種
一 Ⅰ型:工具性威脅
二 Ⅱ型:適應性威脅
三 Ⅲ型:觀念性威脅
四 Ⅳ型:生存性威脅
五 關于威脅的進一步辨析
第三節 心智考古學
一 潘克塞普的心智考古學
二 自創生與規范性的起源
第四節 結語
第六章 對人工智能奇點論的批判
**節 引言
第二節 我們的觀點和思路
第三節 心智與生命
一 從生命開始
二 自我維持與生命組織
三 生命與新陳代謝
四 論證1:心智不只是智能
第四節 生命與感受
一 自體平衡
二 感受與智能
三 達馬西奧對奇點的批判
第五節 生命不是機器
一 博登的推演
二 論證2:新陳代謝是不可計算實現的
第六節 結語
第七章 賽博格與(后)人類主義
**節 引言
第二節 演化中的賽博格
一 混合1.0:控制論與前賽博格
二 混合2.0:從宇航學中誕生的賽博格
三 混合3.0:觸及心智的賽博格
第三節 賽博格的挑戰:從人類到后人類
第四節 結語
第八章 后人類社會圖景與人工智能
**節 引言
第二節 不同含義的“后人類”思想
第三節 后人類社會與技術文化思潮
一 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社會與人類中心主義
二 生命的演進——賽博格社會與超人類主義
三 人類的落幕——技術奇點社會與技術決定論
第四節 人工智能在后人類社會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第五節 結語
第三部分 再啟兩種文化的對話
第九章 認知科學中的第三種文化
**節 引言
第二節 兩種文化
一 兩種文化的分野和分裂
二 兩種文化的旨趣和氣質
第三節 認知科學與第三種文化
一 兩種文化在認知科學中互動的兩種可能性
二 認知科學中第三種文化的形態
第四節 結語
附錄
附錄1 預測心智:一個可能的統一認知理論
附錄2 《萬物的古怪秩序》的譯者后記
附錄3 人工意識與當代意識理論
附錄4 意識神話
附錄5 羅伯特·羅森的預期系統
參考文獻
后記
**部分 心智的生命觀
**章 自創生:生命與認知
**節 引言:生命-心智連續性論題與自創生
第二節 生命組織與自創生
一 自創生的定義
二 自創生的標準
第三節 自創生、生命和認知
一 馬圖拉納和瓦雷拉的觀點
二 博登的觀點
三 比特博爾和路易斯的觀點
第四節 結語
第二章 從實用主義到預測心智
**節 引言
第二節 生命演化中的(認)知-行(動)關系
一 渾然一體的感覺-運動
二 感覺-運動循環
三 基于表征的行動
第三節 實用主義:認識論與生命
一 實用主義之根本
二 反對旁觀者式的認識論和對經驗概念的改造
三 探究的模式
第四節 預測加工、行動與生命
一 生成認知
二 預測加工概要
第五節 結語
第三章 生成的自我
**節 自我觀:實體論、錯覺論、中道論,與生成論
第二節 佛學的“無我”思想
第三節 *小生命自我的自創生機制
第四節 建構“無我之我”的一般原則
第五節 感覺運動自我的自我限定
第六節 結語
第四章 人工意識與整合信息理論
**節 引言
第二節 從神經元群選擇理論到整合信息理論
一 IIT的立場和思路
二 TNGS:意識的現象學本質與神經機制
三 II3.0:意識的現象學公理與物理公設
第三節 IIT的哲學蘊含
一 核心同一性
二 復合體與聚集物
第四節 對人工意識問題的回應
一 腦是選擇系統而不是指令系統
二 內在因果力無法被計算和模擬
第五節 結語
第二部分 人工智能威脅與后人類社會議題
第五章 人工智能威脅與心智考古學
**節 引言
第二節 人工智能威脅論之種種
一 Ⅰ型:工具性威脅
二 Ⅱ型:適應性威脅
三 Ⅲ型:觀念性威脅
四 Ⅳ型:生存性威脅
五 關于威脅的進一步辨析
第三節 心智考古學
一 潘克塞普的心智考古學
二 自創生與規范性的起源
第四節 結語
第六章 對人工智能奇點論的批判
**節 引言
第二節 我們的觀點和思路
第三節 心智與生命
一 從生命開始
二 自我維持與生命組織
三 生命與新陳代謝
四 論證1:心智不只是智能
第四節 生命與感受
一 自體平衡
二 感受與智能
三 達馬西奧對奇點的批判
第五節 生命不是機器
一 博登的推演
二 論證2:新陳代謝是不可計算實現的
第六節 結語
第七章 賽博格與(后)人類主義
**節 引言
第二節 演化中的賽博格
一 混合1.0:控制論與前賽博格
二 混合2.0:從宇航學中誕生的賽博格
三 混合3.0:觸及心智的賽博格
第三節 賽博格的挑戰:從人類到后人類
第四節 結語
第八章 后人類社會圖景與人工智能
**節 引言
第二節 不同含義的“后人類”思想
第三節 后人類社會與技術文化思潮
一 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社會與人類中心主義
二 生命的演進——賽博格社會與超人類主義
三 人類的落幕——技術奇點社會與技術決定論
第四節 人工智能在后人類社會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第五節 結語
第三部分 再啟兩種文化的對話
第九章 認知科學中的第三種文化
**節 引言
第二節 兩種文化
一 兩種文化的分野和分裂
二 兩種文化的旨趣和氣質
第三節 認知科學與第三種文化
一 兩種文化在認知科學中互動的兩種可能性
二 認知科學中第三種文化的形態
第四節 結語
附錄
附錄1 預測心智:一個可能的統一認知理論
附錄2 《萬物的古怪秩序》的譯者后記
附錄3 人工意識與當代意識理論
附錄4 意識神話
附錄5 羅伯特·羅森的預期系統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心智的生命觀與后人類社會議題 作者簡介
李恒威,工學學士、哲學博士、博士后、浙江大學哲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浙江省“萬人計劃”人文社科領軍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科學哲學、意識研究、認知科學與東方心學比較、技術與未來社會等。出版專著《意識:形而上學、第一人稱方法和當代理論》《意識:從自我到自我感》等,出版譯著《具身心智:認知科學和人類經驗》《生命中的心智:生物學,現象學和心智科學》《看不見的視力;對有意識和無意識視覺的探索》等。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