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言不盡異-(差異與當下歷史寫作)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16800
- 條形碼:9787522716800 ; 978-7-5227-168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言不盡異-(差異與當下歷史寫作) 內容簡介
差異在當下的歷史學研究中無處不在,差異多樣化了我們的研究對象和主題,差異在改變著我們的追問方式,更重要是,差異與身份認同的連接,使得我們與研究對象之間呈現出更為復雜的關系。本書是2016年舉行的“寫歷史:實踐中的反思”系列會議之二“差異與當下歷史寫作”的討論成果結集,它展示了當下歷史研究的可能性,也呈現著差異在歷史寫作的不同階段和不同層面浮現。追問差異,也是在追問,在歷史寫作中,它的反義詞是什么,與它相關的意義糾纏如何浮現?差異的語義變化,由學術史層累造成,滲入了歷史學家日常實踐之中,從遭遇“史料”,到尋找解釋,甚至到研究成果與讀者的相遇,每一步都與差異密切相關。
言不盡異-(差異與當下歷史寫作) 目錄
主題演講
在結構與差異間探索現實與事實
自然與消費
澳大利亞灌溉敘事的演變及原因
治愈、神話與濫用——民國灑爾佛散的藥物治療與日常消費
摩登飲品——啤酒、青島與全球生態
地方與世界
“封禁之故事”——明清浙江南田島的政治地理變遷
晚清民國時期蒙陜邊界帶“賠教地”研究
王朝鼎革之際的地方史——20世紀初期濟南的清朝遺民與方志編修
不可名狀的東亞——區域和全球視野下的文化認同
思想與寫作
“吳老爹之道統”——新文學家的游戲筆墨及思想資源
新國體下的舊史學——民國初年的宣付清史館立傳(1914-1927)
影響民國史家書寫“民族問題”的三個因素——從呂思勉對傅斯年與顧頡剛的批評說起
法律與文本
清季京師模范監獄的構筑
言殊同——百年中國古代司法檔案整理與法律史研究
性別與信仰
跨界共生——唐代兩京地區比丘尼的寺院生活
特別演講
波伏娃在中國
圓桌討論
“差異與當下歷史寫作”圓桌會議
言不盡異-(差異與當下歷史寫作) 作者簡介
陳昊,2011年于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取得博士學位,之后曾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任教,現任教于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他的教學和研究主要圍繞中國3-13世紀的醫學史、知識史和文化史展開,關心的問題包括身分敘事與歷史知識論、知識的物質載體(寫本和印本文化)與文本意義的生成、歷史中的身體感官與情感表達、社會沉默、創傷與歷史敘事。他近來的著作包括《身分敘事與知識表述之間的醫者之意——6-8世紀中國的書籍秩序、為醫之體與醫學身分的浮現》和《疾之成殤——秦宋之間的疾病名義與歷史敘事中的存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與地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