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綿陽建置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9058666
- 條形碼:9787569058666 ; 978-7-5690-5866-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綿陽建置 內容簡介
“建置沿革”是地方志書的重要篇章,它是對一個地方歷史演變的提綱和匯總,堪稱一部志書的“總綱”。綿陽市市縣兩級志書均有對本轄區建置沿革情況的詳細記述,然而由于歷史久遠,朝代更迭頻繁,各地建置沿革情況復雜多變,加上志書要求文風樸素、述而不作,令一般讀者在讀志書的“建置沿革”部分時往往覺得枯燥無味。作為地情普及讀物,《綿陽地情》叢書系列之《綿陽建置》則采用了歷史文化散文的形式,力圖更加簡明生動地對綿陽市及所轄各縣(市、區)的建置沿革和歷史發展情況進行概要介紹,同時勾連各地的自然地理、交通地位、城建變遷、特色文化等方面內容,讓讀者不僅能夠較為清晰地把握各地的歷史發展脈絡,也能夠領略到各地深厚的人文積淀和獨特的地域風采。
綿陽建置 目錄
綿陽市境政區建置沿革概況
“綿州”“左綿”“綿陽”之得名由來考釋
“綿州”得名由來
“左綿”得名由來
“綿陽”得名由來
戲說古綿州的四種表情
喜——財貨之州
怒——征伐之州
哀——災難之州
樂——詩意之州
綿州筑城記
李貞刺綿筑王府
知州程德降重筑州城
大水沖了綿州城
劉印全重筑州城州衙回遷
涪城:故縣新區本不同
涪城縣不是涪縣
涪城區是涪縣*合適的“接班人”
游仙:大路、稻香和舊縣的精彩過往
走道要走長安道
說稻不可太專業
故縣已經成傳說
安州:嶄新的回歸
古代軍事防御重地
“孫孫打婆婆”,暗藏著詭異的歷史密碼
文星降臨耀星空
江油:因水得名,從大山走入平原
三國重鎮,涪江所由
悠悠古彰明,詩仙誕生地
清代水陸碼頭,民國四川名鎮
梓州:那些因移江而固定下來的盛唐流風
梓州的由來
梓州移江記
詩意古梓州
潼川:以水命名,輝煌八百載
潼川身世之謎
潼川筑城記
潼川余韻耀三臺
鹽亭:界分巴蜀的興旺與衰落
出蜀通道,川北鎖鑰
梁魏爭邊,高渠保障
雄鎮邊關,界分巴蜀
梓潼:接“天氣”,更接地氣
縣或立于秦,五度為郡治
地當沖要,隸屬關系頻繁變更
接“天氣”的文昌文化
接“地氣”的梓潼美食
北川:治地三遷,涅槃重生
**個縣治地青石——漫漶于青史的絕塞之地
第二個縣治地禹里——1300年不變的治城
第三個縣治地曲山——多難興邦的深刻注腳
第四個縣治地——走向新生的永昌
龍安府:從囂張的胖子到安靜的漢子
龍安府是明代朝廷推行“改土
歸流”政策的產物
“瘦身”之后,歸于寂寞
后記
展開全部
綿陽建置 作者簡介
中共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綿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是中共綿陽市委直屬正縣級事業單位,主管全市黨史和地方志工作。本書是集體研究成果,由中共綿陽市委黨史研究室(綿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組織編纂,并以單位名義公開出版。
書友推薦
- >
推拿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