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論藝術的“過去性”:黑格爾、莎士比亞與現代性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8306
- 條形碼:9787100218306 ; 978-7-100-21830-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藝術的“過去性”:黑格爾、莎士比亞與現代性 本書特色
以黑格爾美學為線索,重審藝術的“過去性”本書為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保羅·考特曼教授在復旦大學中文系開設課程的講稿。課程依循黑格爾美學的問題線索,探討藝術的真理地位,在當代文化語境中重審藝術的“過去性”,尤其強調“思辨”思維在藝術實踐的歷史認知活動中的關鍵作用。 考特曼是當代西方著名悲劇理論家、批判理論的后起之秀。他認為,“我們需要……對我們的認知、信仰和習俗進行辯護或理性批判……這種能力就是我所說的黑格爾意義上的思辨能力”。他稱,黑格爾“創建了獨一無二的現代人文學科研究規劃”。本書正是站在黑格爾哲學和美學的高度和立場上,對黑格爾意義上的象征型、古典型與浪漫型藝術的演進做出考察,使我們與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臘雕塑、基督教繪畫與莎士比亞戲劇等不同歷史環節的藝術形式依次重逢。
論藝術的“過去性”:黑格爾、莎士比亞與現代性 內容簡介
本書編譯自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保羅?A.考特曼教授在復旦大學中文系開設課程的講稿。課程依循黑格爾美學的問題線索,探討藝術的真理地位,在當代文化語境下重新審視藝術的“過去性”,尤其強調“思辨”思維在藝術實踐的歷史認知活動中的關鍵作用。在對于象征型、古典型與浪漫型藝術演進的考察中,我們與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臘雕塑、基督教繪畫與莎士比亞戲劇等不同歷史環節的藝術形式依次重逢。在這里,藝術的過去性與當代文化境遇相碰撞,對我們提出形而上沉思的吁請,它召喚著未來人文研究的解釋學工程。
論藝術的“過去性”:黑格爾、莎士比亞與現代性 目錄
第二講 黑格爾的《美學講演錄》
第三講 黑格爾論象征型藝術
第四講 黑格爾論古典型藝術
第五講 黑格爾論浪漫型藝術
第六講 論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與現代倫理生活
第七講 論現代悲劇
第八講 論莎士比亞的《冬天的故事》
第九講 黑格爾與普洛斯彼羅:藝術的過去性
第十講 藝術失去至高職能
第十一講 深情地照料死者
第十二講 大地的命運
論藝術的“過去性”:黑格爾、莎士比亞與現代性 作者簡介
[美]保羅·A.考特曼(Paul A.Kottman),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文學博士,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文學系主席,比較文學與哲學系教授,曾任東京大學、科隆大學形態學國際學院、意大利維羅納大學等多所國際院校的客座教授。著有《作為人類自由的愛》(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17年)、《莎士比亞作品中的悲劇性狀況》(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出版社,2009年)、《場景的政治學》(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07年),參與主編《黑格爾美學的藝術:黑格爾哲學與藝術史視角》(芬克出版社,2018年)、《藝術的堅持:美學哲學與早期現代性》(福特漢姆大學出版社,2017年)、《哲學家論莎士比亞》(斯坦福大學出版社,2009年)。
- >
我與地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