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董仲舒--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楊蒨著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159837
- 條形碼:9787101159837 ; 978-7-101-1598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董仲舒--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楊蒨著 本書特色
董仲舒,西漢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一生歷經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董仲舒用他建構的新的儒家學說,努力嘗試約束、規范封建統治者的權力,促進了國家統一與社會安定。經過董仲舒的努力,儒家思想首次成為中國大一統王朝的正統思想。 漢景帝時,董仲舒為博士,講授《公羊春秋》。講學時,在堂上掛一副帷帳,他在帳中講,學生在帳外聽。由于慕名而來的人實在太多,只好讓他的得意門生呂步舒等轉相傳授。很多人跟從董仲舒學習多年,卻沒有機會同他見上一面。 在此期間,董仲舒還憑借著自身廣博的學識和思辨能力,實現了儒家學說與道家、法家、陰陽五行等思想的整合,并將這些學說對天人關系的探討,應用于君民關系的實踐之中,為儒學成為政治上的指導思想創造了條件。此后,漢武帝聽從他的建議,適當降低了其他諸子百家的地位,儒學從此成為傳統社會正統思想。 漢武帝時,董仲舒出任江都國國相。漢高祖的陵園和寢廟接連發生火災,董仲舒為此草擬了他對時政弊端的看法,然而卻被人盜取草稿并向朝廷揭發,董仲舒因此下獄,險些斬首,后被漢武帝下詔赦免。此后,有人心懷叵測地向漢武帝推薦董仲舒做膠西王劉端國相,想要借劉端之手除掉董仲舒。然而,劉端因為敬仰董仲舒是著名的大儒,待他始終較為尊重。 董仲舒晚年辭官歸家,著書寫作。他的傳世著作有《春秋繁露》《天人三策》以及《士不遇賦》。他雖然辭官在家,國家每有大事商議,漢武帝都會派人前去請教。 董仲舒死后葬于西漢京師長安西郊。漢武帝為了表彰他對國家的貢獻,在經過他的墓地時,特地下馬致意,他的墓地也因此成為了著名的“下馬陵”。
董仲舒--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楊蒨著 內容簡介
董仲舒,西漢哲學家。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求相結合,并吸收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他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采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本書選取人物一生中的若干片段,勾畫出這位有名人物的氣質和精神。
董仲舒--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楊蒨著 目錄
白狐守冢
朝堂策聞
江都丞相
星羅棋布
陰陽災異
《春秋》之學
巫蠱之禍
董仲舒生平簡表
董仲舒--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楊蒨著 節選
《董仲舒(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 “唉!都是因為屋里的柴草早就用光了。你們有所不知,*近有一伙強盜,領頭的是個年輕人,常在夜間率眾出城,任由馬匹踐踏我們的莊稼地。這伙人行蹤詭秘,有時夜里還挨家挨戶地敲門索要酒食。這莊稼地的收成,糊口尚嫌不足,又哪里來的糧食釀酒!這一帶的亭長正好是我的女婿,他們日夜查訪,把這伙人的蹤跡呈報給了縣令,縣令卻只是裝模作樣派人搜捕一陣,后來自然是不了了之。方才胡亂放箭的也正是他們。”狐翁解釋道。 “他若是經過你家呢?”呂步舒問道。 “他若敢來我家,我會用一句話招待那小子一沒有酒,只有尿!” 就在這時,院落外浮現出星星點點的火光,那些火光三三兩兩,閃爍跳躍,懸浮在半空。接著,馬蹄聲由遠而近。 狐翁隨即出門查看情況。眼前卻出現了十多個黑影,那是十多個高大健碩的騎士。那些騎士身后的馬上還各掛著三五只豺狼狐兔,毛皮的顏色在火燭的照射下閃著光澤。 待回過神來,狐翁和白衣少女已經被幾個陌生人捉住。 又有二三十個紅衣赤幘的人,不知由哪里冒出來,迅速沿著這些騎士的外圍圍成了一圈。緊接著,兩隊人馬像是數不清的黑點與紅點,互相圍繞周旋,勢力此消彼長。 就在那個圓圈的中央,一輛馬車漸漸停下。 那輛馬車的正對面,一個身著紅衣的中年男子從一匹高頭駿馬上跳下,攔住了馬車的去路。他手中拿著二尺板和索繩——那是亭長準備收執盜賊的信號。亭長手下的卒吏們頭戴赤幘,身穿紅衣,小腿上裹著行滕,個個帶劍佩刀、持盾被甲。 “盜賊可算是抓到了。就是你們縱馬踩踏農田,還盜取了宗廟外一方竹席?”只聽亭長說道,“一大早讓我聽見你們偷盜竹席,你們就應當被判處死刑。因為,孔子說過‘朝聞盜席,死可以’。” “偷塊竹席,無論如何也不至于死刑吧,這比秦朝的法律還要過分了。”呂步舒小聲嘀咕道。 董仲舒說道:“他聽見的那句話,應當是《論語》里的‘朝聞道,夕死可矣’。原本的意思是,早上能夠悟見道理,即使晚上死去,便也無憾。” “畢竟世上的書籍都讓秦始皇給燒成了竹炭,今天的人只能道聽途說,以訛傳訛。后來的《春秋》和《論語》已經算字句清晰的了。這世間*早的書——《書》,又名《尚書》,即上古之書,是晁錯從九十高齡的老儒伏生那里聽寫下來的,伏生是濟南郡人,方言口音重,真不知被錯聽成了什么模樣。”呂步舒道。 二人打算看那一眾車馬如何應對。卻見那車前的騎士毫不慌亂,調頭便去向輅車主人請示了一番。隨后,隱約聽見輅車里傳出略顯不耐煩的聲音:“是我之前未說明白,還是你們聽迷糊了?” 車里的人沒有露面,但依然能從聲音判斷出是個年紀不大的年輕人。 不一會兒,騎士便回轉來,以一種目中無人的架勢開口道:“我家主人,乃是平陽侯。” 平陽侯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功臣曹參的后人。這一代襲爵平陽侯的應該是曹參的曾孫曹時。曹家歷來遵奉黃老道家,當年,曹參執政時,什么事情都不管,終日只是逗貓遛狗。曹參還專門定制了一口大缸,各地官員一有文書呈報,看也不看就直接丟進去,積滿一缸后便全部燒掉。 對方雖然身份顯貴,可亭長依然正氣凜然,說道:“我只知道,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然而.那場狩獵仿佛絲毫沒有被打斷過。騎士甚至沒有理會他,依舊旁若無人地質問著身邊的人:“剛剛放走獵物的是誰?” 一個家臣模樣的人下馬走了出來。他努力低垂著目光,用顫抖著的聲音回答道:“臣方才已捉住那只小狐,卻一路看見一只白色的老狐緊緊跟隨著我們,步步哀鳴,實在于心不忍,于是擅自放走了主人的獵物。” 此刻,亭長逐漸辨認出了那個家臣模樣的人,那正是他的上級——北邙山的縣令。 一旁的狐翁神情焦急,張開口似乎想要說什么,卻又一下頓住了。當額頭上的汗水順流到嘴邊,才開口。 ……
董仲舒--中華先賢人物故事匯/楊蒨著 作者簡介
楊蒨,女,廣東深圳人,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人文學院歷史系博士。長期致力于簡帛學與先秦秦漢文史研究,發表學術論文散見于《簡帛》、《簡帛研究》等刊物。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