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多學科視域下的當代中國口述史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08901
- 條形碼:9787522808901 ; 978-7-5228-0890-1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多學科視域下的當代中國口述史學研究 內容簡介
作為一種以人類歷史活動的主體——“活生生的人”為核心對象的研究方法與學科領域,口述史學由于其研究(實踐)主體、研究對象、研究目標(用途)與傳播(呈現)形式的多元性與豐富性,它在當代的發展呈現出日益明顯的跨學科特征與趨勢。正是如此,尤其是在進入21世紀以來,口述史學在中國的發展也引起眾多相關學科的重視與關注。基于此,本書精選了近20年來已在國內公開發表的41篇與口述史學主題相關的學術論文,希望以此呈現當代中國口述史學研究的多學科視角與趨勢。具體學科包括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中共黨史、歷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性別研究、民俗學、民族學、宗教學、文學、語言學、新聞學與傳播學、圖書館學?檔案學與博物館學、體育學、管理學、教育學、藝術學、建筑學與城市規劃以及醫學等等。
多學科視域下的當代中國口述史學研究 目錄
導論:口述史學的跨學科關系與應用 楊祥銀
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
唯物史觀視閾下口述史料價值與歷史虛無主義批判 周進
改革開放以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口述史研究的意義、原則和方法 劉謙 梁超鋒
中共黨史
口述史學新解——以山西十個合作社的口述史研究為例 辛逸 高潔
運用口述史方法深化中共黨史研究 王炳林 石卓群
歷史學
當代中國史研究與口述史學 宋學勤
試論口述歷史對中國當代社會史研究的啟示 姚力
經濟學
改革開放以來個體戶發展的歷史軌跡——基于漢正街個體戶的口述史 李詹
從苦力到華商:泰北華人關系網絡變遷與商業發展的口述史研究 馬瀟驍
政治學
政治動員與社會關系:土地改革中階級意識的塑造與阻滯
——基于對山東古邵鎮土改口述史的調查 陳國申 張毅
中國政治學早期抽樣調查研究
——以《北京社會經濟發展年度調查》(BAS)的口述史為例 岳春穎 王大鵬
社會學
口述歷史與集體記憶的社會建構 周曉虹
口述史方法對中國社會學研究的意義 劉亞秋
性別研究
傳統村莊公共場域治理秩序中的性別排斥研究
——基于漯河市農村婦女口述史調查 劉筱紅 胡軍帥
口述史的性別維度
——以工作與家庭對香港制衣業工人的意義為中心 葉漢明
民俗學
口述歷史與正史:言說歷史的兩種路徑
——以遼寧滿族民間敘事與區域史的建構為例 詹娜
追尋主觀性事實:口述史在現代民俗學應用的方法與思考 中村貴
民族學
藏文化環境中回族民族身份的傳承
——以一個家族口述史為例 魯順元
名從主人:20世紀50年代土族民族識別的口述史研究 祁進玉
宗教學
口述歷史與近當代中國佛教研究 張佳
論口述史方法在道教宮觀史研究中的運用 潘存娟
文學
文學口述史的理論、方法與實踐初探 王堯
語言學
論口述歷史證據可靠性的言語記錄本位 張錦
口述歷史語篇的多維度分析 趙雪 魯瑾芳 宮春輝 張顏雪
新聞學與傳播學
影像傳播中的歷史建構與消解
——解析電視傳播中的“口述歷史”現象 蔡騏
講述家庭故事:媒介記憶實踐、界定儀式與傳播賦權
——基于“族印”口述歷史紀錄片計劃的個案研究 袁夢倩
圖書館學、檔案學與博物館學
口述史學與圖書館文獻開發 全根先
口述歷史檔案資源知識組織與關聯分析 鄧君 王阮
口述歷史在博物館展覽中的角色強化 侯春燕
體育學
傾聽底層的聲音:口述史學在體育學中的實踐和展望 侯勝川 趙子建
記憶的“創造”與表達:口述史與體育記憶的建構機制 王智慧
管理學
制度變遷、角色建構與國家-個人關系的演化邏輯
——基于對上海“社嫂”的口述史研究 徐選國 唐曉琦 楊威威
教育學
教育口述史:內涵、形態與價值 周洪宇 劉來兵
1949~1976年中國鄉村教師的補充任用
——基于口述史的研究 胡艷 鄭新蓉
藝術學
論“口述史”在中國民族民間舞學術研究中的意義 王昕
歷見與重構——口述史方法與“長安畫派”研究 屈健 劉艷卿
中國樂派口述史研究的話語分析與訪談策略 謝嘉幸
口述史法在“十七年”時期劇種史研究中的運用 黃靜楓
建筑學與城市規劃
歷史人類學視角下的工匠口述史研究
——以貴州民族傳統建筑營造技藝研究為例 吳琳 唐孝祥 彭開起
基于口述史對京郊城鎮地方認同研究及規劃路徑
——以模式口為例 李玉婷 魏星 錢云
醫學
飛躍漸凍生命:運動神經元罕見疾病病友的口述生命史 王佩辰 蔡篤堅 林綺云
口述史研究與敘事醫學對發展中醫臨床醫學人文精神的啟示 閆雨蒙 李博 李澤宇 張瑞 趙國楨 劉清泉
后記 楊祥銀
多學科視域下的當代中國口述史學研究 作者簡介
楊祥銀,1979 年出生,浙江瑞安人,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杰出學者”青年學者 A 崗,兼任中華口述歷史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史學會醫療社會史專業委員會聯席秘書長。2001 年畢業于吉林大學歷史系,2004 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歷史學碩士學位,2007 年獲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2007 年 12 月至 2020 年 9 月任溫州大學人文學院講師、副教授和教授。主要從事口述史學與中國近代醫療史研究,著有《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美國現代口述史學研究》與《殖民權力與醫療空間:香港東華三院中西醫服務變遷(1894~1941年)》等專著;并在《歷史研究》等刊物發表 30 多篇學術論文。 陳鴻超,1987年出生,浙江溫州人,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溫州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口述歷史研究副所長,碩士生導師。曾榮獲浙江省“之江社科青年學者”,浙江省“高校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溫州市“社科青年骨干人才”,溫州大學“甌江特聘教授”、“新湖青年學者”、教學名師。目前在《社會科學戰線》《華僑華人歷史研究》《古代文明》等期刊發表十余篇學術論文,并出版專著、譯著2部,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唐代進士錄
- >
巴金-再思錄
- >
朝聞道
- >
史學評論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