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12369
- 條形碼:9787522712369 ; 978-7-5227-123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 內容簡介
《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全面回顧了黑格爾對現代性反思和批判的發展歷程,把其歸納為從早期崇仰現代性原則,到中期批判現代性弊病,再到晚期和解現代性矛盾三個歷史時期。 在此基礎上,《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從現代性的批判性、現代性的邏輯原則、現代性的弊病及根源、超出現代性的路徑等四個方面,歸納分析了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的發展邏輯。 通過辨析黑格爾的現代性批判與宗教批判之間的張力關系,《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考察了黑格爾對時代問題的反思與回應,在總結現代性未來出路的基礎上,指出黑格爾隱喻了人類信仰的時代特質和世界歷史的發展方向。
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 目錄
**節 現代性的表象與邏輯
一 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
二 理性的邏輯與工具主義
三 主體性原則與個人中心主義
四 價值主體與價值危機
第二節 宗教批判的傳統及其現代性轉向
一 宗教批判的宗教傳統
二 宗教批判的哲學傳統
第二章 黑格爾對現代性的接受:理性邏輯的高揚
**節 康德理性思想及其對黑格爾的影響
一 康德的理性思想與道德宗教
二 康德對宗教的現代性批判
三 康德對黑格爾的影響
第二節 圖賓根時期:初步接受現代性的理性邏輯
一 主觀宗教與客觀宗教:基于康德理性思想的分析
二 民眾宗教:個人理性的現實化
第三節 伯爾尼時期:高揚理性邏輯
一 理性邏輯對宗教思想的批判
二 對理性邏輯的反思
第三章 黑格爾對現代性的宗教反思:理性邏輯的局限
**節 “愛”:和解宗教思想與理性邏輯
一 從親“現代性”到反“現代性”的轉向
二 從拒斥宗教思想到接受宗教精神的轉向
三 “愛”的辯證法
四 愛的現代性意義
第二節 “生命”:主觀情感與客觀生活的統
一 從“愛”到“生命”的轉向
二 “生命”的哲學意義
第三節 “精神”:生命體驗與客觀精神的統
一 從猶太人的精神到耶穌的精神
二 從生命到精神的轉向
三 謝林與黑格爾哲學思想的“日出”
……
第四章 黑格爾對現代性的改造:個體理性與集體意志的結合
第五章 黑格爾對宗教的現代性改造:宗教的理性化
第六章 黑格爾對現代性的救贖:理性與信仰的聯姻
第七章 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的意義與反思
參考文獻
后記
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 節選
《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 **,這種解釋無法區分康德的個體性原則與傳統個人主義思想中的個體性原則之間的差別。傳統個人主義思想強調的個人的獨立性,并且認為個人只有保持與社會現實和集體之間的對立性才能夠合理地追求自身的權利和訴求,因為國家或者共同體并不像它們所許諾的那樣去維護每一個人的利益,人們需要時刻保持警惕的態度。表面看來,康德與傳統個人主義并無區別,二者都在強調個人的獨立性和自我決定原則。然而,人們過多地強調個體性原則以及個人與社會的對立性,這又使個體性原則成為形而上學的*終原則和不可改變的東西。這種做法只是過于諂媚地夸大主體性的光輝,從而忽視了社會現實的客觀性。康德對傳統個人主義的主張提出了批判:“純粹融貫一致的邏輯、不加自我反思地對自我保護的屈從是不合理的,是自我欺騙的。”康德已經認識到純粹理性的抽象統一性原則在社會現實實踐中不可能。換言之,個體權利的實現需要在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之中,需要在自我意識與歷史條件的糾纏之中才有可能。而康德思想的一個重要出發點就是要反思和批判傳統個人主義的個體性,這種闡釋無法厘清二者的差別。 第二,這種闡釋無法區分康德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之間的區別。表面看來,無論是理論理性還是實踐理性都可以指導個人實現與集體的統一。但是,如果我們在純粹理論理性的領域去理解康德對個人和集體的關系的看法,那么個人就成了知性的個體,與之相應,社會和集體都變成了不可知的自在之物(物自體)。“康德給予自在之物的唯一性質是它‘影響著’主體。然而在這種活動中,自在之物又截然地同主體相對立,只有靠一種不可履行的思辨——康德在任何地方都未實行——它才和作為另一種‘自在之物’的道德主體偶然地堆在一起。康德的認識批判并不允許他把自由引入存在,他靠祈求一種存在領域來救自己。這種存在領域的確可以免遭這種批判,但也被免除了任何有關它可以是什么的判斷。”在康德的理論理性中,個人和自在之物是完全對立著的兩種存在,那么人們就會很容易得出個人與集體是完全對立的這一判斷。因此,只有基于實踐理性才能打通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實踐理性能夠在價值上回應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而理論理性只能在知識上思考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 康德所說的理性主要是指實踐理性,亦即道德倫理實踐和處理人與人、人與集體關系的理性。盡管康德強調,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密不可分,但是實踐理性比理論理性更具有“實踐性”。只有在這種意義上,康德才能超越傳統個人主義,強調在個人與集體的關系中思考人的真正自由問題。阿多諾對此認為,“無法想象一個個人的先驗主體離開了社會、離開了為了善或惡而使之一體化的社會,因為先驗主體的概念建立在社會生活的基礎上。甚至康德的普遍性也想成為一切、即一切合理存在物的普遍性,合理性被先驗地社會化了”。康德的理性*終要社會化和現實化,亦即*終要通過人在現實生活中實踐出來,而這種實踐的過程就是個人理性與社會現實發生關系的過程。 基于上述,康德的“個人”具有雙重意義,既是作為理性存在者的觀念性的個人,又是處于社會關系中的總體性的個人。阿多諾認為,康德的“理性的存在物‘肯定意指著活生生的人類主體,但康德的’普遍的自在目的的王國‘據說和理性的存在物相等同,但又超越了人類主體。他既不想把人性的觀念讓給現存的社會,又不想讓它揮發成幻影”。所以康德的個人一方面是理性存在者,另一方面又是社會中的活生生的個體,二者緊密相連。 ……
黑格爾現代性批判思想研究 作者簡介
陳士聰,哲學博士,博士生導師,東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與德國古典哲學。發表CSSCI期刊論文數十篇,出版學術專著一部,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項目各一項,參與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等多項課題。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山海經
- >
莉莉和章魚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