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生活與生命的變奏: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導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73387
- 條形碼:9787559473387 ; 978-7-5594-7338-7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活與生命的變奏: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導讀 本書特色
車爾尼雪夫斯基是唯一真正偉大的俄國著作家,他從五十年代起一直到1888年,始終保持著完整的哲學唯物主義的水平,能夠擯棄新康德主義者、實證論者、馬赫主義者以及其他糊涂蟲的無聊的胡言亂語。 ——列寧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在我國解放前是*早的也幾乎是唯一的翻譯過來的一部完整的西方美學專著,在美學界已成為一部家喻戶曉的書。……很多人都是通過這部書才對美學發生興趣,并形成他們的美學觀點。 ——朱光潛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的看法或定義,可能是一切舊美學中*接近于馬克思主義美學的觀點。 ——李澤厚
生活與生命的變奏: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導讀 內容簡介
本導讀,結合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生平、哲學思想基礎、對黑格爾唯心主義認識論美學的批判、以及對其中核心關鍵詞“生活”翻譯中的俄漢差異進行重新解讀,發掘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中更為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理論價值,使我們更為準確而深刻地理解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思想,對前人閱讀這篇論文產生的誤解和誤讀提出了有理有據的糾補意見,還車爾尼雪夫斯基應有的歷史地位。對當代中國美學理論建設特別是“生命美學”的建設,有較高的借鑒指導意義。本導讀也對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學思想存在的歷史局限性作出了中肯的分析,但認為,不影響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學思想的根本正確性和偉大。
生活與生命的變奏: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導讀 目錄
**章 車爾尼雪夫斯基生平簡介
第二章 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學的哲學基礎
第三章 美是生活
第四章 美是生活,也是生命
第五章 新的美本質定義對流行美學范疇的重新審視
第六章 美,普遍存在于現實自然之中
第七章 藝術是為了彌補自然美的不足而產生的嗎?
第八章 “美是生活(生命)”對幾種典型藝術的甄別
第九章 藝術起源的兩個目的:再現現實、說明生活
第十章 車爾尼雪夫斯基十七條結論
第十一章 導讀結語
生活與生命的變奏: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導讀 節選
序言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學名著《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對于現代美學理論構建的價值是巨大的,不過它在中國二十世紀后期“實踐美學”鼎沸時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他提出了一個迥然不同于流行的黑格爾美學的美本質觀點,主張“美是生活”。不管這個觀點如何令人耳目一新,由于這篇論文篇幅比較簡短,還沒能形成較為完備的理論體系,與黑格爾《美學》那樣有一個龐大哲學體系支撐的美學理論在體量上就不具有可比性。“美是生活”作為一個比較“單薄”的觀點——哪怕是一個重要觀點——要挑戰一個龐大的理論體系,似乎顯得力度不夠。而且,這是車爾尼雪夫斯基寫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在當時俄國的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環境和他個人的社會、經濟條件下,車爾尼雪夫斯基還來不及對他的這個觀點深入思考,做成一個較為完整的理論體系,難以用這樣簡短的篇幅把批判對象龐大的理論體系的所有環節逐一清理。所以,不少讀者在已經熟知并已間接接受和運用“黑格爾美學”的背景下,面對車爾尼雪夫斯基新的美學觀,雖然可能眼前一亮,但打量一番,又不屑地一笑,回到原來的理論領地享受尊敬去了。 但是,車爾尼雪夫斯基憑著極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勇氣所提出的,確實是一個全新的理論觀點。這個觀點不是一個細枝末節上的點綴性、精細化、補充性的觀點,而是一個可以作為一個新的理論體系的邏輯起點的嶄新思想,它的理論張力和學術品質非一般的微末的觀點可比。他對這個觀點所做的駁論準備和理論證明,真實有力,直指論敵理論核心的軟肋。這么些年我們的美學一直走不出黑格爾美學的光暈而發展遲緩,重溫車爾尼雪夫斯基的這個觀點,看看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言是否真有道理,也許能幫助我們建立起真正解決審美實際問題的美學,建立起真正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的美學。 還有一個讓我們未曾足夠重視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學的原因,可能是兩種語言的“翻譯”距離產生的。在俄文中,“生活”的字母拼寫是жизнъ, 這個單詞同時也有“生命”的意思。在俄文里,所謂“生活”,就是人的生命的活著。所謂人的“生命”,就是生活著的人。讀車爾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我們本來也應按照俄語的本義同時想到“美是生命”。可是我們受縛于翻譯規則和漢語習慣把“生活”和“生命”這兩個詞單獨使用了。翻譯家把它翻成了“美是生活”,我們往往局限于漢語中“生活”這個詞的本義來理解它。所謂“生活”,就是人為了活著所進行的生命活動。我們日常的飲食、游玩、陽光、空氣、風花雪月,皆為“生活表象”,不會深入想到“生命”本體和本質,這在很大程度影響了對“美是生活”這個思想的理解深度。如果從“生活”下沉到“生命”,從жизнъ這個單詞的雙重內涵來理解美的本質——即立足于俄文的本意來理解美的本質——既不忘沉甸甸的“生命”,又聯系生動活潑的“生活”現象,就不會有這樣輕飄淺薄,讓人懷疑其真理性的感覺了。現在,我們不妨在閱讀中把漢語中的這兩個詞:生活—生命,緊密聯系起來體驗一下,也許會有新的發現和評價。因此我把本導讀的題目稱為“生活與生命的變奏”。 車爾尼雪夫斯基為什么會想到用жизнъ(生活—生命)這個詞來給美下定義呢?這會不會與他的生活閱歷有關,亦會不會與他的思想批判繼承有關?我們先看看他的成長經歷。
生活與生命的變奏:車爾尼雪夫斯基《藝術與現實的審美關系》導讀 作者簡介
封孝倫,貴州省黃平縣人,1953年生,四川大學文學碩士,山東大學文學博士,貴州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文學、美學原理、美學史教學與研究。曾出版《二十世紀中國美學》《人類生命系統中的美學》《生命之思》《美學之思》等專著,其學術思想有鮮明的創造性、系統性和個性。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