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閩臺文化生態中的南音散曲藝術傳承比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3495442
- 條形碼:9787533495442 ; 978-7-5334-9544-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閩臺文化生態中的南音散曲藝術傳承比較 本書特色
1.叢書立足于閩臺兩地的南音文化,比較和研究它的生態、歷史、現狀、傳承、發展、傳播等,把它們放在一個較為高層的位置進行系統的、全面的、整體的審視,為南音在閩臺兩地的傳承、發展與研究奠定共同的基礎。 2.在建設文化強國的精神鼓舞下,對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南音音樂文化、音樂體系、兩岸傳承等方面進行更加用心的研究和傳承,不但具有文化傳承價值,還將為音樂學院學生學習傳統音樂文化提供藍本。同時它還可以作為一個先驅者的角色,成為中國音樂界對中國傳統音樂在文化生態學、民俗學、傳播學等方面研究的模板。 3.本書的出版,將為化解閩臺文化隔離與誤識引發的南音傳承局限性提供對策,為化解當下南音藝術傳承與南音現代化發展之間的矛盾提供思路,對我國列入“非遺”項目后的各傳統音樂文化保護有所啟示。
閩臺文化生態中的南音散曲藝術傳承比較 內容簡介
本書以流傳于海峽兩岸的南音散曲為研究對象,特別以1950年代-1980年代的閩臺代表性曲唱家馬香緞與蔡小月的曲唱藝術為案例,運用跨學科的理論與方法,比較和思考了兩岸文化生態中的散曲傳承局限性、差異、根源與對策。同時,作者認為,現在的南音散曲藝術傳統傳承正遭遇到時代困境而呈現出局限性,而閩臺文化隔離以及人們對散曲的藝術傳統的誤識正在加速毀壞南音作為以曲唱藝術為核心的傳統,因此作為南音重頭內容的散曲曲唱藝術的傳承必然是為了發展,發展必須傳承。
閩臺文化生態中的南音散曲藝術傳承比較 目錄
一、閩臺南音傳承研究的興起與局限
二、閩臺南音傳承研究的突破點——散曲傳承
三、閩臺南音散曲傳承研究的方法論
**章 閩臺文化生態中南音散曲傳承的繁盛表征比較
**節 閩臺南音散曲傳承的文化生態系統比較
一、外生態系統復雜化
二、內生態系統行業化
三、動力系統的多樣化
四、核心系統的一體化
第二節 閩臺文化生態系統中南音散曲傳承的繁盛表征
一、經費投入與政策支持多源化
二、社會機構參與薪傳普及化
三、南音人參與薪傳功利化
四、閩臺南音音像數據庫建設合作化
五、惠民工程演出定期化
六、閩臺館閣活動與交流常態化
七、閩臺南音傳播渠道現代化
第二章 閩臺文化生態中散曲傳承的局限性
**節 閩臺南音曲唱中“人”傳承的局限性
一、現有南音社會組織機構中曲唱名家存量遞減
二、現有南音組織機構中師資曲目存量減少
三、現有南音人對南音曲唱傳統知識認知減弱
第二節 閩臺南音曲唱傳統中“樂”傳承的局限性
一、南音體裁內容傳承的緊迫性
二、上、下四管音樂體制之傳承局限性
第三節 閩臺南音散曲藝術中“觀”傳承的局限性
一、何謂南音散曲藝術傳統
二、南音散曲藝術傳統價值觀及其局限性
第三章 閩臺文化生態中南音散曲傳承的大陸標本——馬香緞的曲唱藝術
**節 馬香緞的南音曲唱人生
一、馬香緞的南音養成過程
二、改革開放后的南音活動
三、馬香緞的海外教學與南音交流經歷
四、泉州市藝校教學與*后生涯
第二節 馬香緞的南音曲唱藝術風格
一、馬香緞演奏演唱曲目
二、馬香緞的曲唱風格理念
第三節 馬香緞曲唱藝術風格個案分析——以《中滾·望明月》為例
一、《中滾·望明月》的音樂學分析
二、馬香緞在《中滾·望明月》中的曲唱風格
第四章 閩臺文化生態中南音散曲傳承的臺灣標本——蔡小月的曲唱藝術
**節 蔡小月的南音曲唱人生
一、蔡小月的南音養成過程
二、南音活動與交流演出
第二節 蔡小月的南音曲唱藝術分析
一、蔡小月演唱曲目
二、蔡小月的曲唱藝術特色
第三節 蔡小月的曲唱風格個案分析——以《南北交·心頭悶憔憔》為例
一、《南北交·心頭悶憔憔》的音樂學分析
二、蔡小月在《南北交·心頭悶憔憔》中的曲唱風格
第五章 文化隔離語境下的閩臺南音散曲標本比較——馬香緞與蔡小月的曲唱藝術比較
**節 曲唱傳承標本之典范
一、地域流派特征的典型性
二、個體流派特征的代表性
第二節 南音曲唱風格之異同
一、南音曲目
二、曲唱特點
三、潤腔法與三音列
四、曲唱審美
第三節 曲唱傳統差異之根源
一、個人條件
二、師承流派
三、南音人生
四、文化隔離的社會環境
五、海外傳播
第六章 閩臺文化生態中南音散曲傳承局限性之成因與對策思考
**節 誤識及其引發的閩臺南音散曲傳承局限性
一、誤識理論的層次化特征及其在閩臺文化生態中的表現形式
二、南音物種“名與實”的歧義性是產生誤識的根源
三、誤識引發的南音散曲傳承局限性表征
第二節 閩臺文化生態中南音散曲傳承的主體訴求與實踐
一、教學機構傳承南音曲唱傳統的主體訴求與實踐
二、研究機構傳承南音傳統的主體實踐
三、民間社團為復原與傳承南音曲唱傳統所做的嘗試與實踐
第三節 多層次存異求同化解傳承與發展之間矛盾的策略
一、保存與復原應成為傳承南音傳統的主要方式
二、專業化傳承與大眾化普及是傳承南音的重要手段
三、區別對待傳統南音與現代南音的發展路線
四、構建閩臺傳承平臺是促進文化認同的重要渠道
結論
一、南音散曲藝術傳統傳承的局限性與困境
二、從文化記憶特征的學理認知推進復原南音曲唱傳統價值觀
三、馬香緞與蔡小月的曲唱藝術作為閩臺南音曲唱傳承標本的意義
四、南音散曲藝術傳統及其價值觀的活態傳承與有效傳承
五、當前全球化大背景下保護傳承與發展南音散曲藝術的優先關系
六、未來研究
附錄
一、馬香緞演唱曲目《中滾·望明月》琵琶、唱腔譜
二、蔡小月演唱曲目《南北交·心頭悶憔憔》琵琶、唱腔譜
閩臺文化生態中的南音散曲藝術傳承比較 作者簡介
曾憲林,1974年出生于漳浦縣,福建省藝術研究院音樂舞蹈室主任、助理研究員,兼任《福建藝術》音樂編輯。福建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為民族民間音樂、宗教與民俗儀式音樂,專著《南音“譜”的曲調研究》,為《全國藝術科學“十五”規劃課題》國家自籌項目;撰寫論文20余篇,分別發表于《人民音樂》、《南京藝術學院學報》、《沈陽音樂學院學報》、《音樂創作》、《戲曲研究》等學術期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