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工業史 用電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871741
- 條形碼:9787519871741 ; 978-7-5198-717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電力工業史 用電卷 本書特色
堅持“以史為據、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全面展示”的編纂原則!耙允窞閾本褪且钥煽康臍v史資料來還原史實;“實事求是”就是要根據史實形成歷史觀點、歸納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客觀公正”就是要尊重客觀歷史條件,不能用今人的標準苛求歷史,而要用歷史辯證的態度看待歷史;“全面展示”就是內容要齊全、成就要講足、失誤不回避,全面反映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脈絡、發展歷程及其時代背景、時代精神和人民力量。在細節處理上,要突出生產力,以生產力為主線,反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發展。對歷史事件和人物側重于記述,可加評論,但不宜多加評論。
中國電力工業史 用電卷 內容簡介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之際,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織電力行業各單位,編纂了《中國電力工業史》!吨袊娏I史》共分《綜合卷》《火力發電卷》《水力發電卷》《核能發電卷》《可再生能源發電卷》《電網與輸變電卷》《配電卷》與《用電卷》八卷,以生產力為主線,采用編年體的方式,梳理和闡述了中國電力工業萌芽、成長、壯大的發展歷程,記錄了中國電力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克服各種艱難困苦,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不斷攀登世界電力工業高峰,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力工業發展之路;謳歌中國電力工業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銳意改革、創新發展的歷程,贊美中國電力工業取得的輝煌成就,總結經驗教訓,探討電力工業發展的自身規律,傳承電力文化,弘揚電力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本卷為《用電卷》。本書始終緊扣國家命脈和電力工業發展主線,著重講用電從無到有、從曲折發展到全面突破的歷程。
中國電力工業史 用電卷 目錄
前言
凡例
緒論 1
一、中國電力工業肇始和電力初期應用 1
二、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用電管理 2
三、改革開放中用電管理的轉型與發展 4
四、深化電力體制改革中用電領域的創新發展 7
五、電力市場化改革中用電領域邁向國際領先 9
六、用電領域的發展成就 11
七、用電領域發展的基本經驗 13
**編 中國電力應用的初步發展(1882—1949)
**章 中國電力工業的發端與用電的開始(1882—1911) 18
**節 中國電力工業的創始 19
一、上海成為中國電力工業的誕生地 19
二、李鴻章奏準成立的北京西苑電燈公所 21
三、華僑黃秉常創辦的廣州電燈公司 22
四、德商等在天津競相創辦電廠 22
五、清政府修建旅順大石船塢電燈廠 24
六、浙江有識之士籌資創辦電燈公司 24
七、臺灣巡撫劉銘傳創立臺北興市公司 25
八、英國商人在香港設立電燈公司 26
九、葡萄牙商人在澳門創辦電燈公司 26
十、石龍壩水電站為云南省用電之始 26
第二節 公用電業的興辦 27
一、京師華商電燈股份有限公司對外供電營業 27
二、蕪湖明遠電燈公司供市區照明用電 28
三、吉林寶華電燈公司向市區供電 28
四、漢口既濟水電公司對外經營電燈業務 29
五、太原電燈公司向外提供照明用電 29
六、振興、耀明電燈公司向蘇州、無錫提供照明用電 30
七、福州耀華電燈公司向城內提供照明用電 31
第三節 電力的初期應用 31
一、河南黃河大堤的施工照明用電 31
二、天津、山東軍事基礎設施的用電 32
三、湖北、江蘇、甘肅、新疆的紡織皮革廠用電 32
四、河北、湖南、江西礦業的用電 34
五、廣西北海普仁醫院的照明用電 34
六、安徽、重慶、四川造幣廠的用電 35
七、俄國商人在內蒙古臚濱開辦電燈廠用于公共事業 35
八、俄國在哈爾濱建設發電廠供動力和照明用電 35
九、日本在南滿鐵路沿線設立電廠供照明用電 36
十、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有軌電車的用電 36
十一、電能計量的首次出現 37
第四節 電力營業章程的雛形 38
一、光緒皇帝批準的公司章程 38
二、早期各地自訂的營業章程 39
三、鎮江大照電燈公司獲**批清政府電力營業執照 39
四、早期的電力業務合約 40
五、《大清新刑律》中的竊電處罰規制 40
第二章 民國時期的電力供應與用電管理(1911—1949) 41
**節 民國時期的電業管理 42
一、電氣事業管理機構的逐步健全 42
二、南京國民黨政府統制電力工業的三種方式 44
三、早期的供電營業機構 45
四、業務擴充與營業費用 46
五、包燈制與表燈制的電費計收 50
六、上海、河北等地實施的階梯電價和特殊優惠電價 51
七、浙江、湖北實行委托銀行代收電費 52
第二節 電業法規與政策的出臺 52
一、北洋政府頒布《電氣事業取締條例》 53
二、南京國民黨政府頒布《民營公用事業監督條例》 53
三、南京國民黨政府頒布《電氣事業條例》 54
四、南京國民黨政府頒布《電業法》 55
五、電壓、周波等技術標準的統一 55
六、《電力裝置規則》等一系列工程技術法規的公布 57
七、處理竊電規則的出臺 58
八、《電氣事業電度表校驗規則》的出臺 60
第三節 農村用電的起步 61
一、農村集鎮辦電的興起 62
二、戚墅堰電廠開創農村電力排灌的先河 63
三、蘇州電氣公司的供電向農村延伸 64
第四節 電力供應的曲折發展 65
一、海南島及西南、西北5 省陸續開始用電 66
二、抗戰時期大后方的電力建設與應用 67
三、解放區的電廠建設與用電 69
四、電器設備制造業的初步發展 72
第二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期的用電管理(1949—1978)
第三章 三年恢復期和“一五”時期的供用電任務(1949—1957) 80
**節 三年恢復時期的電力管理體制 81
一、恢復時期電力工業的任務 81
二、燃料工業部的設立及其對電力工業的管理 83
三、各大區電業管理(總)局的設立 84
第二節 供用電管理的基本方針和任務 85
一、**次全國供用電會議的召開 86
二、供電營業機構的設立 87
三、新中國**部《供用電暫行規則》 90
四、用電營業制度的初步建立 91
五、統一調度發揮*大的供應能力 94
六、電氣測量儀表的技術管理 95
七、全電會議提出全心全意的為用戶服務 96
八、全國農業發展綱要首次提出“農村電氣化” 97
第三節 全國統一電價制度的初步建立 98
一、電價管理權限的逐步集中 98
二、兩部制電價制度的實行 100
三、依力率調整電費辦法的執行 101
第四節 合理用電和節約用電 103
一、合理用電和節約用電工作的推行 103
二、調整電力負荷的舉措 105
三、抗美援朝時期的省煤節電運動 107
第四章 供用電管理的調整和發展(1957—1966) 109
**節 用電管理制度的調整 110
一、《全國供用電規則》的頒布 110
二、中國**個《用電監察條例》(草案) 112
三、電力計劃分配制度的試行 112
四、用電定額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 114
五、電費管理工作制度的實施和完善 115
六、電氣測量儀表檢驗規程的制定 116
第二節 供電營業業務的逐步完善 117
一、供用電工作的十五條 118
二、全國實行統一的目錄電價制度 119
三、城市公用事業附加的征收 120
四、銀行代收電費和劃撥結算電費的逐步實行 122
五、國產電度表和互感器的應用 123
第三節 以排灌用電為中心的農村電氣化發展 124
一、農村電氣化管理局的成立 125
二、農村排灌用電的快速發展 126
三、農村小水電的興起 128
四、亦工亦農的農村電工 130
五、北京市郊縣率先實現大電網供電全覆蓋 131
第五章 “文化大革命”和轉折時期的用電管理(1966—1978) 133
**節 “文化大革命”對用電管理的影響 134
一、電力工業的軍事管制 135
二、《全國供用電規則》約束力的削弱 136
三、用電監察工作的停滯 137
第二節 “三電”工作模式的形成 138
一、“三電”工作方針的確立 138
二、“三電”辦公室的設立 140
三、缺電形勢下的群眾辦電 141
第三節 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和地震救災的供電保障 142
一、列車電站的供電保障和用電服務 142
二、國防軍工供用電的管理 143
三、中國**條電氣化鐵路寶成線的供電和保障 145
四、邢臺地震救災與供用電的恢復 146
五、唐山地震救災與供用電的恢復 148
第四節 國產電能計量設備的推廣 150
一、單相電度表的統一設計和應用 150
二、國產計量檢驗裝置的研制與應用 151
三、國產高精度標準電能表的成功研制及應用 152
四、國家高電壓計量站的建設 153
第五節 小水電的發展和農村安全用電的加強 154
一、“四誰”政策促進農村小水電的快速發展 155
二、《農村安全用電管理條例》的頒布 156
三、觸電保安器的研制及在農村的推廣 158
四、安全用電和觸電急救知識的宣傳普及 160
五、“兩線一地”配電方式在農村電網的推行及改造 162
第六節 轉折時期用電秩序的初步恢復 163
一、嚴重缺電和缺電調查 163
二、“突出抓電”的提出 165
三、“一查四定”工作的開展 166
四、電力憑證定量制度的實行 167
五、“學大慶會議”與增產節約運動 168
六、用電規章制度的恢復和加強 170
七、收繳電費大會戰 171
第三編 改革開放到新世紀初的用電管理(1978—2002)
第六章 以新“八字方針”為中心的用電管理(1978—1982) 177
**節 落實新“八字方針”的調整與整頓 178
一、落實新“八字方針”的六個意見 178
二、《全國供用電規則》的調整補充 179
三、用電監察工作的恢復 181
四、工業優待電價的局部調整 182
五、農電管理的整頓與加強 183
六、農村地區拖欠電費問題的整頓 184
七、營業大普查工作的開展 186
八、電能計量設備的清產核資 187
第二節 “三電”工作的強化 188
一、《國務院關于節約用電的指令》的發布 188
二、計劃用電包干的實行 189
三、線損管理制度的試行 191
四、工業產品用電單耗的強化管理 192
五、電力時控開關與電力定量器的自主研制與推廣 194
六、節能技術改造工作的推進 195
第三節 供電服務工作的改進 196
一、《供電部門職工服務守則》的發布 196
二、電力行風的整治與加強 198
三、用電報裝“一口對外”制度的實行 199
四、群眾行風監督員的設立 200
五、全國首次表彰供電服務先進典型 201
第七章 集資辦電機制下用電管理的發展(1982—1987) 203
**節 集資辦電與多種電價等政策的形成與調整 204
一、集資辦電政策的形成與完善 204
二、峰谷分時電價的試行 206
三、多種電價的實施 208
四、出售用電權與發行電力建設債券 209
五、供電工程貼費的調整 211
六、電力建設資金的征收與管理 212
七、電費、電度表保證金制度的執行與取消 214
第二節 統籌兼顧保障人民生活和重點領域的用電 215
一、缺電時期人民生活用電的保障 216
二、確保重點生產企業和重點建設項目的用電 217
三、《功率因數調整電費辦法》的修訂實施 218
四、夏時制的實施與終止 220
五、節約用電大檢查的開展 220
第三節 計量法的貫徹與落實 221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頒布 222
二、水利電力部門獲得國家計量檢定管理的授權 223
三、電能量值傳遞體系的建設與加強 224
四、電能計量管理工作的整頓與加強 225
第四節 “縣為實體”的農電管理體制形成 226
一、農電體制改革的“二十字方針” 226
二、農電資產維護基金的建立 227
三、鄉(鎮)電力管理站的成立 228
第五節 用電技術的自主研發與應用 230
一、無線電力負荷控制系統的自主研發與推廣應用 230
二、微機在抄表核算中的初期應用 232
三、60 千安工頻大電流比例基準裝置的建成 233
四、86 型系列電度表的聯合設計 234
第八章 供用電法規體系的形成與電力需求側管理的起步(1987—1996) 236
**節 供用電法律法規框架的形成 237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的制定和頒布 237
二、《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的頒布 238
三、《供電營業規則》的頒布 240
四、《供電營業區劃分及管理辦法》的頒布 240
五、《用電檢查管理辦法》的頒布 241
六、《居民用戶家用電器損壞處理辦法》的頒布 242
七、《供用電監督管理辦法》的頒布 243
八、《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的頒布 244
第二節 用電秩序的整頓與管理的加強 245
一、能源部與公安部聯合下發嚴禁竊電的通告 245
二、農村電價電費的檢查整頓 246
三、國務院批準隨電量開征三峽工程建設基金 248
四、社會電工的統一管理 249
五、城鄉居民生活照明用電列入計劃保障 251
六、國防軍工特殊任務的供電保障 252
七、電費回收工作的加強 253
八、電能質量國家標準的發布 254
九、國家標準《用電安全導則》的發布 256
第三節 電力需求側管理的起步 257
一、電力需求側管理概念的引入 257
二、綠色照明工程的實施 258
三、節能宣傳周活動常態機制的建立 259
四、節約用電技術的推廣應用 261
五、家用電器能效標準和標識的推行 265
第四節 農村電氣化的推進 267
一、農電管理四種模式的形成 267
二、農村電氣化縣的發展 268
三、節電先進縣的建設 270
四、電力扶貧共富工程的實施 271
五、電力“三為”服務達標競賽活動的開展 272
第五節 用電領域電子信息技術的初步應用 274
一、《用電管理信息系統技術規范》的實施 274
二、程控技術在電能計量裝置校驗中的應用 275
三、復費率電能表的應用及質量監督 276
第九章 電力企業政企分開與用電管理轉型(1996—2002) 278
**節 電力政企分開加快用電管理變革 279
一、國家電力公司的成立 279
二、國家電力公司**次市場營銷會議的召開 280
三、全國供電營業區的劃分 282
四、**張供電營業許可證的頒發 283
五、全國統一的供用電合同文本印發 284
六、江西頒布**部反竊電地方性法規 285
七、電能計量裝置管理的強化與進步 286
第二節 供需矛盾緩解放開計劃用電限制 287
一、國務院批準取消電力短缺時出臺的收費政策 288
二、國務院批準停止收取供(配)電貼費 289
三、整頓電價秩序堅決制止亂收費 291
四、統一銷售電價的推行 292
五、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引進 293
六、城市光亮工程的實施 294
七、國家電力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指導中心成立 295
第三節 農村“兩改一同價”與城鎮“一戶一表”改造 296
一、農村“兩改一同價”的啟動與推進 296
二、農村電網的建設與改造 297
三、城鎮“一戶一表”改造的推進 299
四、城鄉用電同網同價的實現 300
五、農村供電所的成立 301
六、縣級供電企業體制的改革 303
七、電子式電能表的推廣應用 304
八、低壓電力用戶集中抄表系統的研發與應用 305
第四節 標準化供電服務的推進 306
一、電力市場整頓和優質服務年活動 307
二、全國統一供電服務熱線95598 開通 308
三、用戶受電工程“三不指定” 309
四、全國供電示范窗口的創建 310
五、營業服務標準及行為規范的統一 312
六、李慶長共產黨員服務隊的成立 313
第四編 新世紀用電領域的重大突破與成就(2002—2020)
第十章 電力廠網分開下用電領域發展方式的轉變(2002—2010) 320
**節 供電監管體系的建立與地方供用電法規 321
一、廠網分開與電力企業重組 321
二、《電力監管條例》的頒布 322
三、《供電服務監管辦法(試行)》的出臺 323
四、首份供電服務監管報告的發布 324
五、12398 監管投訴熱線的開通 325
六、云南省頒布**部供用電地方性法規 325
第二節 電力市場建設與大用戶直購電試點 327
一、區域電力市場建設試點 327
二、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開展跨區電力交易 328
三、全國首個電力多邊交易市場在內蒙古自治區建立 329
四、吉林炭素有限責任公司率先開展大用戶直購電試點 330
五、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購電試點的推進 331
第三節 電價改革的全面推進 332
一、國務院電價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的出臺 333
二、高耗能企業差別電價的執行 334
三、浙江、福建、四川等地的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 336
第四節 電網企業構建新型供電服務體系 338
一、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供電服務組織體系 338
二、《供電服務規范》的出臺與完善 340
三、供電服務品質評價的開展 341
四、業擴報裝工作的全過程閉環管理 343
五、電費抄核收工作的全面質量管控 344
六、電能計量裝置設計的統一規范 345
七、關口電能計量的規范管理 346
八、標準化設計引領用電領域的信息化建設 347
九、用電領域信息化建設的深化應用 348
十、“抓基礎、上臺階”的農電標準化建設 349
十一、縣級供電企業創一流工作的全面完成 351
十二、電能計量檢定獲得政府專項授權 352
十三、國網計量中心的成立 353
第五節 結構性供需矛盾下的電力需求側管理 354
一、全國電力需求側管理會議的召開 354
二、有序用電有效緩解電力供需矛盾 355
三、河北率先建立電力需求側管理專項資金 356
四、江蘇開展國內首個60 萬千瓦能效電廠項目 357
五、“千家企業節能行動”的開展 358
第六節 用電安全服務的加強 360
一、重要電力用戶的安全管理 361
二、煤礦供用電安全整治專項行動 362
三、高危及重要用戶供電電源的安全配置 364
四、用電領域的安全風險防范與管理 365
五、電能質量國家標準體系的建設與完善 367
第七節 供電服務承諾與社會責任報告 369
一、電網企業發布供電服務承諾 369
二、電網企業發布社會責任報告 371
三、南方電網公司的“萬家燈火 南網情深” 373
四、國家電網公司的“你用電,我用心” 373
第八節 抗災搶險與重大事件的保電 374
一、南方罕見冰災后的供用電恢復 375
二、汶川特大地震后的供用電恢復 377
三、青海玉樹地震后的供用電恢復 379
四、甘肅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后的供用電恢復 382
五、“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保電 383
六、北京奧運會保電 384
七、上海世博會保電 387
八、廣州亞運會保電 389
第十一章 電力市場化改革中用電領域的快速發展(2010—2017) 392
**節 電力市場化改革與配套機制的建立 393
一、輸配電價改革的推進 393
二、市場化交易機制的完善 396
三、電力交易機構的組建 397
四、發用電計劃的有序放開 398
五、推進售電側改革的重點任務 399
六、燃煤自備電廠監督管理的加強 401
第二節 售電側改革試點與銷售電價分類結構調整 402
一、重慶、廣東率先開展售電側改革試點 402
二、廣東大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的深化試點 404
三、全國首家增量配電領域混合所有制供電企業的成立 405
四、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的逐步推進 406
五、大慶油田電力集團獲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供電類) 408
六、電力市場信用體系的建立 409
七、銷售電價分類結構的調整和規范 410
八、居民生活用電階梯電價的推行 411
九、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建立與取消 414
第三節 電力需求側管理體系的完善與發展 415
一、《電力需求側管理辦法》的發布 416
二、《有序用電管理辦法》的出臺 417
三、電力需求側管理標準體系的建立 419
四、電力需求側管理工業領域試點和城市綜合試點 420
五、國家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的建設與應用 422
六、電網企業實施電力需求側管理目標責任考核 423
七、電力需求響應的實施 424
八、“能效管理與技術應用”中德合作項目的實施 425
第四節 用電領域的業務發展與技術突破 427
一、95598 服務熱線實現全網集中統一受理用電業務 428
二、業擴報裝手續的精簡和流程的優化 429
三、全面推進供電服務提升工程 431
四、方便快捷的交費服務網絡 433
五、電能計量檢定的省級集中管理 434
六、智能電能表系列標準的發布 435
七、電能計量現場檢驗技術在特高壓領域的突破 436
八、用電信息安全防護體系的技術突破 437
九、南網計量中心的成立 438
第五節 電動汽車充換電服務的起步與發展 439
一、充換電設施建設的開啟 440
二、充換電技術的研究與示范 441
三、充換電模式的發展 442
四、充換電設施投資主體的多元化 444
第六節 電力服務“三農”成效顯著 445
一、國家電網“兩個提升”工程的實施 445
二、新農村電氣化建設的“百千萬”工程 447
三、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全面解決 448
第十二章 用電領域綜合實力的全面提升(2017—2020) 450
**節 電力營商環境的全面改善 451
一、2019 年“獲得電力”指數升至全球第12 位 451
二、國內電力營商環境得到全面改善 452
三、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的多次下調 454
四、兩部制電價執行方式的調整 456
五、轉供電環節加價的清理規范 457
六、國有企業職工家屬區“三供一業”的供電分離移交 458
七、掌上辦電的全面推廣應用 459
八、大數據應用助力供電服務新業態 461
第二節 電力城鄉一體化服務的實現 463
一、縣級供電企業代管體制的全面取消 463
二、用電信息自動采集的城鄉全覆蓋 465
三、鄉村電氣化提升工程的全面推進 466
四、“臺區經理制”網格化供電服務模式的建立 467
五、星級供電所的創建 469
六、南方電網開展電費核算省級集中試點 470
七、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的供電服務保障 471
八、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搶供電 472
第三節 電網企業扶貧攻堅成效顯著 475
一、電網企業服務脫貧攻堅工作的啟動 475
二、貧困地區電網建設與農網改造升級 476
三、貧困地區的用電服務 478
四、光伏電站的扶貧與接網服務 479
五、電網企業定點和駐村扶貧任務的圓滿完成 480
第四節 綜合能效服務引領能源消費新格局 481
一、《關于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的出臺與實施 482
二、靠港船舶使用岸電的推進 484
三、北方地區“煤改電”的清潔取暖 485
四、蘇州同里的綜合能源服務創新 487
五、虛擬電廠技術的試點應用 489
第五節 充換電服務網絡的全面建成 490
一、充換電標準體系的建立 490
二、互聯網 + 充電服務平臺的建立 492
三、全國高速公路快充網絡的形成 494
四、電動汽車與智能電網的融合發展 495
第六節 用電領域的科技創新與應用 496
一、電能計量設備自動化檢定技術全球領先 497
二、廣東實現電能計量器具的全自動智能運儲 499
三、智能量測設備典型環境實驗基地的建成 499
四、國內首條百米級電動汽車移動式無線充電試驗線路建成 501
五、中國智能電能表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首次大規模進入海外市場 501
六、ChaoJi 充電技術標準發布 502
中國的用電發展水平及結構變化 504
大事年表 517
附錄 534
附錄A 中國用電重要數據 534
附錄B 用電領域獲得國家主要獎項的科技成果與國家重點實驗室 537
索引 541
后記 560
參考文獻 562
展開全部
中國電力工業史 用電卷 作者簡介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于1988年由國務院批準成立,是全國電力行業企事業單位的聯合組織、非營利的社會團體法人,至今已歷經七屆理事會。截至目前,共有1148個會員單位,設立17個專業分會,1個專業委員會,代管12個全國性專業協會,基本形成了功能齊全、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規范有序、覆蓋全行業的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