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工業史 火力發電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872922
- 條形碼:9787519872922 ; 978-7-5198-729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電力工業史 火力發電卷 本書特色
堅持“以史為據、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全面展示”的編纂原則。“以史為據”就是要以可靠的歷史資料來還原史實;“實事求是”就是要根據史實形成歷史觀點、歸納歷史規律、總結歷史經驗;“客觀公正”就是要尊重客觀歷史條件,不能用今人的標準苛求歷史,而要用歷史辯證的態度看待歷史;“全面展示”就是內容要齊全、成就要講足、失誤不回避,全面反映中國電力工業的發展脈絡、發展歷程及其時代背景、時代精神和人民力量。在細節處理上,要突出生產力,以生產力為主線,反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發展。對歷史事件和人物側重于記述,可加評論,但不宜多加評論。
中國電力工業史 火力發電卷 內容簡介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 100 周年之際,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織電力行業各單位,編纂了《中國電力工業史》。《中國電力工業史》共分《綜合卷》《火力發電卷》《水力發電卷》《核能發電卷》《可再生能源發電卷》《電網與輸變電卷》《配電卷》與《用電卷》八卷,以生產力為主線,采用編年體的方式,梳理和闡述了中國電力工業萌芽、成長、壯大的發展歷程,記錄了中國電力工作者依靠自己的勤勞智慧,克服各種艱難困苦,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不斷攀登世界電力工業高峰,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力工業發展之路;謳歌中國電力工業在黨的領導下艱苦奮斗、銳意改革、創新發展的歷程,贊美中國電力工業取得的輝煌成就,總結經驗教訓,探討電力工業發展的自身規律,傳承電力文化,弘揚電力精神,提升民族自信。
本卷為《火力發電卷》。《火力發電卷》著重記錄中國火力發電的發展歷史。中國火力發電起步時,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強侵略、戰爭不斷、社會動蕩,火力發電在困難與曲折中艱難前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在電力先行發展方針的指引下,中國火力發電快速發展,裝機容量、發電量屢創新高,成為保證社會經濟發展的“壓艙石”。進入21 世紀后,中國火力發電由追趕者轉變為引領者,以清潔、高效、智能、安全為主要特征,引領全球火力發電技術的發展。
中國電力工業史 火力發電卷 目錄
前言
凡例
緒論 1
一、中國火力發電的初創與中國電力工業的起步 1
二、中國火力發電自主發展的經驗與教訓 4
三、改革開放后火電技術的引進吸收與發展壯大 5
四、新世紀火力發電的創新發展與成就 7
五、“雙碳”背景下火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9
**編 中國火力發電的初步發展(1882—1949)
**章 晚清時期的火力發電(1882—1911) 15
**節 中國電力工業從上海起步 15
一、上海租界設立電氣公司 16
二、上海華界創辦南市電燈廠 17
三、清廷在北京創辦西苑、頤和園電燈公所 19
四、天津外商競相創辦電廠 21
五、黃秉常在廣州創辦中國首個民辦電燈公司 22
六、清政府修建旅順大石船塢電燈廠 23
七、劉銘傳創辦臺北興市公司 23
八、鎮江民營大照電燈公司創辦 24
九、湖南寶善成公司開設電廠 25
第二節 外國資本在華投資興辦電廠 25
一、北京使館區設立電廠 26
二、英德日外商在武漢租界各自創辦電廠 26
三、英商創辦粵垣電燈公司 27
四、德商在青島創辦電燈廠 27
五、俄商和日商在哈爾濱創辦電廠 28
六、英商創辦香港電燈公司和香港中華電力公司 29
七、葡萄牙商人在澳門設立電燈廠 29
八、俄商在內蒙古臚濱開辦電廠 29
第三節 民族資本投資興辦電業 29
一、上海設立閘北水電公司 30
二、北京創辦京師華商電燈股份有限公司 30
三、杭州、寧波等地有識之士籌資辦電 31
四、蘇州振興、無錫耀明等電燈公司建成發電 32
五、漢口華商創辦既濟水電股份公司 33
六、蕪湖集資創辦明遠電燈公司 34
七、南昌借款創辦開明電燈公司 35
八、成都商人創辦啟明電燈公司 35
九、長沙商會創辦湖南電燈公司 36
十、哈爾濱耀濱電燈有限公司 36
十一、吉林寶華電燈有限公司 37
十二、長春商埠電燈廠 38
十三、福州、廈門創辦電燈公司 38
第二章 中華民國成立后的火力發電(1912—1937) 40
**節 北洋政府時期電力工業的初步發展 41
一、江浙地區火力發電發展居全國之首 41
二、武漢區域以既濟水電公司為主 44
三、膠濟區域日商實力雄厚 45
四、平津區域一共八家電廠 45
五、東北區域中俄日三方面競爭 45
第二節 南京國民黨政府推動電力國有化 46
一、建設委員會全面管理全國電氣事業 47
二、政府接辦部分電力企業 50
三、資本財團介入電廠經營 54
四、民營資本電廠反對統制政策 56
第三節 南京國民黨政府時期的火力發電發展 57
一、發電裝機取得較快發展 57
二、技術裝備緊跟國外發展 57
三、外資電廠仍占半壁江山 58
四、區域電力發展差距顯著 58
五、日本加快對中國電業的掠奪 59
第三章 全面抗日戰爭時期的火力發電(1937—1945) 61
**節 日本對中國電力的侵略和破壞 61
一、成立偽滿電業株式會社侵占東北電業 62
二、成立華北電氣實業有限公司侵占華北電業 62
三、成立華中水電公司侵占上海、江浙和鄂贛電業 63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對電力進行戰時管理 66
一、資源委員會全面接管電力工業 66
二、抗戰大后方的火電廠建設 67
第三節 抗戰時期火電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 75
一、中國火電裝備制造業開始起步 76
二、從瑞士BBC 引進2000 千瓦發電機組 76
三、選派人才赴美實習 78
四、從西屋公司引進火電技術 79
第四章 解放戰爭時期的火力發電(1945—1949) 81
**節 抗戰勝利后淪陷區電廠的接管 81
一、東北電力設備大部分被蘇聯軍隊拆走 82
二、資源委員會主導淪陷區電廠接管工作 82
三、冀北電力公司負責接管整個華北電力 83
四、上海各電力公司發還原主經營 84
五、西北實業公司接管山西電業 84
六、漢口電廠由既濟水電公司統一經營 85
第二節 中國電力工業的戰后重建 85
一、戰后電力工業的恢復 86
二、資源委員會制定電力發展計劃 86
三、頒布中國**部《電業法》 87
第三節 解放區的電力建設 88
一、中國共產黨對解放區電業的接管與恢復 88
二、解放區電廠的建設 93
第四節 電力工人護廠保電迎接全國大解放 96
一、第六次全國勞動大會在哈爾濱召開 96
二、江蘇地下黨群策群力英勇護廠 97
三、上海解放過程中電力始終未中斷 97
四、南京“京電”號小火輪成為“渡江**船” 98
五、青島電廠全體人員公開進行護廠斗爭 99
六、西京電廠更名為人民電廠 100
七、廣州西村發電廠工人“與電廠共存亡” 101
八、地下黨組織護廠隊保護柳州電廠 101
九、重慶電力工人用生命保護電廠 102
十、石景山發電廠承擔開國大典電力保供任務 103
第二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
中國火力發電(1949—1978)
第五章 國民經濟恢復期的火力發電建設(1949—1952) 107
**節 燃料工業部及其對電力工業的管理 107
一、電力工業管理模式 107
二、各地成立電業管理局 108
三、火力發電廠的運行管理 109
四、召開全國電業工作會議推進電力建設 109
五、恢復時期的電力安全生產工作 111
第二節 從捷克和蘇聯引進火力發電設備制造技術 112
一、從捷克引進6000 千瓦火力發電設備制造技術 112
二、從蘇聯引進大容量火力發電設備制造技術 113
第三節 上海和東北火力發電設備制造基地的初步建設 114
一、上海火力發電設備制造基地 114
二、哈爾濱火力發電設備制造基地 115
第四節 奠定電力(電工)技術基礎 117
一、學習采用蘇聯電工技術 117
二、建設電力(電工)科研院所 118
第六章 “一五”時期火力發電的發展(1953—1957) 120
**節 “一五”電力計劃及管理體制調整 120
一、“一五”電力計劃及實施 121
二、電力工業管理體制的初步建立和電力工業部的設立 122
三、“一長制”到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 123
四、火力發電設計和施工隊伍建設 124
第二節 蘇聯援建的156 工程中23 個火力發電項目與13 個電力設備制造項目 127
一、遼寧阜新發電廠 129
二、遼寧撫順發電廠 129
三、遼寧大連第二發電廠 130
四、黑龍江富拉爾基熱電廠 130
五、黑龍江佳木斯紙廠熱電站 131
六、吉林熱電廠 132
七、新疆烏魯木齊葦湖梁發電廠 132
八、陜西西安灞橋熱電廠 133
九、陜西戶縣熱電廠 134
十、甘肅蘭州西固熱電廠 135
十一、山西太原**熱電廠 136
十二、河北石家莊熱電廠 137
十三、北京熱電廠 137
十四、山西太原第二熱電廠 138
十五、內蒙古包頭第二熱電廠 139
十六、內蒙古包頭**熱電廠 139
十七、湖南株洲電廠 140
十八、河南鄭州火電廠 140
十九、湖北青山熱電廠 141
二十、河南洛陽熱電廠 141
二十一、云南開遠發電廠 142
二十二、四川重慶發電廠 142
二十三、四川成都熱電廠 142
二十四、蘇聯援建的13 個電力設備制造項目 143
第三節 “一五”電力的自主發展 145
一、強化電力安全生產基礎建設 145
二、**臺國產6000 千瓦空氣冷卻汽輪發電機組投產 147
三、列車電站的創建和發展 148
四、編制電力工業遠景發展輪廓方案 150
五、頒布電力設備額定電壓及周率標準 151
第七章 “大躍進”和三年調整時期的火力發電建設(1958—1965) 153
**節 “二五”電力計劃與中央“八字方針” 153
一、“二五”計劃的制定及執行 154
二、火力發電相關的技術政策建議 157
三、從“水主火輔”到“水火并舉”的電力發展方針 158
四、水利電力部成立 160
五、電力建設進行填平補齊 162
六、執行中央“八字方針” 163
第二節 “大躍進”期間一些違背火力發電生產規律的做法 166
一、大破規章制度 166
二、“小土群”“小洋群”全民辦電 168
三、火力發電設備超銘牌出力運行 169
四、火力發電廠大搞設備制造 170
第三節 “大躍進”時期的火力發電建設 171
一、**臺國產1.2 萬千瓦空氣冷卻汽輪發電機組在四川重慶發電廠投運 171
二、**臺國產1.2 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在上海南市發電廠投運 171
三、**臺國產2.5 萬千瓦中壓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在上海閘北發電廠投運 172
四、**臺國產2.5 萬千瓦高壓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在黑龍江哈爾濱熱電廠投運 172
五、**臺國產5 萬千瓦空氣冷卻汽輪發電機組在遼寧發電廠投運 173
六、**臺國產5 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在上海閘北電廠投運 174
七、**臺國產10 萬千瓦汽輪發電試驗機組在北京高井發電廠投運 174
八、中國**座露天電廠——浙江半山發電廠建成 176
第四節 電力科學研究機構的發展 176
一、技術改進局改為電力科學研究院 177
二、西安熱工研究所的組建 177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時期火力發電的曲折發展(1966—1976) 179
**節 動亂中的火力發電 180
一、“三五”計劃與火力發電的趕超規劃 180
二、電力系統實行軍管 182
三、科研院所戰備疏散和科研人員下放 183
四、超銘牌出力,一廠變一廠半 184
五、生產“次高壓”發電設備 187
六、60 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研究停滯 189
七、火力發電機組煤改油 189
八、火力發電事故頻發 190
九、國務院114 號文件 192
第二節 “三線”火力發電建設靠山進洞 193
一、“三線”建設先行官 194
二、部分“山、散、洞”電源項目 196
三、改變落后面貌為西部大開發做貢獻 200
第三節 國產大型火力發電機組的自主發展 204
一、**臺國產12.5 萬千瓦雙水內冷汽輪發電機組在吳涇熱電廠投運 204
二、**臺國產20 萬千瓦超高壓燃煤機組在朝陽電廠投運 205
三、**臺國產30 萬千瓦燃油機組在望亭發電廠投運 206
四、**臺國產30 萬千瓦亞臨界燃煤機組在姚孟電廠投運 207
五、自主研發國產大機組的工作特點 208
第四節 大規模引進國外火力發電機組 211
一、“四三”方案 211
二、三套火力發電機組 211
三、引進東歐火力發電機組 213
第五節 唐山大地震后的電廠生產恢復 214
一、唐山電廠恢復生產 214
二、陡河發電廠恢復生產 216
三、列車電站再立新功 217
第九章 三年轉折時期的火力發電(1976—1978) 220
**節 撥亂反正恢復安全生產秩序 220
一、生產方針的重新確立 221
二、恢復科研院所 221
第二節 挖掘發電設備產能與油改煤發電 223
一、恢復發電裝機容量400 萬千瓦 223
二、節約能源油改煤 224
第三編 改革開放到新世紀初期的火力發電(1978—2002)
第十章 新“八字方針”下的火電發展(1978—1982) 229
**節 新“八字方針”的提出 230
一、第三次全國性缺電局面 230
二、第二次設立電力工業部 231
三、1979 年中央工作會議提出新“八字方針” 232
第二節 落實新“八字方針”的火電調整與整頓 233
一、火電發展速度的調整 233
二、火電發展質量的提高 234
三、落實新“八字方針”的火電整頓 236
四、火電在整頓中逐步發展 236
第三節 在調整中推進火電項目建設 237
一、浙江鎮海發電廠建成投產 237
二、江蘇諫壁發電廠裝機容量162.5 萬千瓦 238
三、湖北省大冶有色金屬公司余熱電廠建成投產 239
四、上海寶山鋼鐵總廠自備電廠建成投產 239
第四節 全面引進、消化西方的先進火電技術 239
一、引進火電機組設計制造技術的決策過程 240
二、引進火電技術的談判和簽約 242
三、考核機組的生產制造 243
四、引進火電技術的消化 247
第十一章 電力體制改革與火電規模化發展(1982—1992) 251
**節 電力機構改革 252
一、第二次設立水利電力部 252
二、列車電站完成使命 253
三、能源部成立 253
四、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的組建 254
第二節 多渠道集資與多家辦電 255
一、集資辦電政策的形成 256
二、利用外資辦電的發展 259
三、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的成立 260
四、地方與國家合資建設浙江臺州發電廠 261
五、中央和地方合資建設山東龍口發電廠 262
六、中外合資建設廣東沙角B 電廠 263
七、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成浙江北侖發電廠 265
八、利用外資和地方集資聯合建設華能大連電廠 268
九、利用外資建成華能上海石洞口第二電廠 270
十、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上海吳涇熱電廠六期擴建工程 272
十一、長山熱電廠油改煤項目投產 273
十二、全國**個股份制電廠——內蒙古海勃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建成 274
第三節 “以煤代油”籌集電力建設資金 275
一、國家頒布“以煤代油”政策及規劃 275
二、“以煤代油”專項資金辦公室成立 276
三、華能發電公司成立 278
四、華能集團公司的組建 279
第四節 火電機組的國產化與規模化 280
一、主機的國產化與規模化 281
二、輔機的國產化與規模化 287
三、火電機組控制系統的國產化 297
四、電力勘測設計的規范化 303
五、火電機組的優化 307
第五節 重點火電工程建設 315
一、北京石景山熱電廠投產 316
二、國產首臺亞臨界60 萬千瓦機組在哈爾濱第三發電廠投產 317
三、**臺引進型60 萬千瓦機組在平圩發電廠投產 319
四、快速建成華能德州電廠 320
第六節 火電行業環保體系的初步建立 321
一、《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出臺 322
二、火電廠開展污染物治理 322
三、“以大代小”技術改造 328
第十二章 電力市場化改革與火電優化發展(1992—2002) 330
**節 電力企業的公司化改革 331
一、能源部撤銷與電力工業部第三次設立 331
二、五大電力集團成立 332
三、龍源電力技術開發公司和神華集團公司組建 333
四、國家電力公司成立與電力工業部撤銷 333
第二節 火電建設進一步優化 335
一、熱電聯產快速發展 336
二、廣東沙角C 電廠建成投運 337
三、浙江嘉興發電廠建成投運 339
四、華能伊敏煤電聯營項目 340
五、福建漳州后石發電廠建成投運 342
六、陜西渭河發電廠新廠建成投運 343
七、江蘇揚州第二發電廠建成投運 344
八、上海外高橋發電廠建成投運 345
九、華能太倉電廠建成投運 346
十、河北邯峰發電廠建成投運 347
第三節 大型空冷發電機組建設 348
一、通過3 個工程為大型空冷機組的發展打下基礎 348
二、自主研發直接空冷技術,發展大容量空冷機組 349
三、太原第二熱電廠的空冷發電機組投產 350
四、豐鎮發電廠國產空冷發電機組投產 351
五、大唐國際云岡熱電有限責任公司大容量空冷機組建成投產 352
第四節 煙氣環保改造和“上大壓小” 353
一、國家制定了更為嚴格的電力環保法規 353
二、煙氣脫硫技術的開發 354
三、WFGD 樣板工程在華能珞璜電廠建成 355
四、重慶發電廠脫硫項目投產 358
五、國內首個30 萬千瓦WFGD 國產化示范項目在山東黃臺發電廠建成 358
六、首臺煙氣脫硝裝置在福建后石發電廠投運 359
七、“上大壓小”關停小火電 360
第四編 新世紀中國火電的自主創新與發展(2002—2019)
第十三章 電力企業重組和火電技術裝備全面國產化(2002—2009) 364
**節 中國電力新組建(改組)公司成立 364
一、兩大電網公司 365
二、五大發電集團公司 366
三、四家輔業集團公司 368
第二節 環保新要求和國家環評風暴 369
一、國家頒布《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369
二、中國**例二氧化硫排污權交易 370
三、大氣污染防治處于轉型階段 371
四、分時電價和環保電價等差別電價的實行 371
五、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加快火電廠煙氣脫硫產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 372
六、國家發布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十一五”規劃 373
七、國家“環評風暴”推進國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373
第三節 加強能源治理體系建設 374
一、成立國家能源領導小組辦公室 375
二、國家能源委員會成立 375
三、國家能源局成立 376
四、合理處置發電資產遺留問題 377
第四節 超臨界、超超臨界火電機組的創新與國產化 378
一、首臺國產35 萬千瓦超臨界機組在瑞金電廠投產 379
二、首臺60 萬千瓦國產化超臨界機組在華能沁北電廠投產 380
三、首臺國產60 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在華能營口電廠建成 382
四、首臺國產100 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在華能玉環電廠建成 382
五、首臺國產66 萬千瓦超臨界塔式爐褐煤機組在華能九臺電廠投產 384
第五節 空冷機組的發展與國產化 386
一、國產首臺亞臨界60 萬千瓦直接空冷機組在大同二電廠投產 387
二、國產首臺30 萬千瓦空冷機組在內蒙古烏拉山電廠投產 387
三、國產首臺60 萬千瓦亞臨界空冷燃煤脫硫機組在華能銅川電廠投產 388
四、首臺60 萬千瓦超臨界空冷機組在華能上安電廠投產 388
五、世界首臺百萬千瓦空冷機組在華電靈武電廠啟動 389
第六節 大型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的發展和國產化 390
一、引進技術的30 萬千瓦循環流化床示范工程在白馬電廠投產 390
二、國產首臺21 萬千瓦循環流化床鍋爐機組在分宜第二發電廠投產 391
三、首臺國產30 萬千瓦循環流化床機組在開遠電廠投產 391
四、循環流化床技術研發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 391
第七節 火電廠分散控制系統自主創新發展 392
一、國產DCS 首次應用于30 萬千瓦發電機組 394
二、國產DCS 中標60 萬千瓦超臨界發電機組 394
三、國產DCS 中標100 萬千瓦超臨界發電機組 395
第八節 火電領域輔助技術創新與成果 395
一、大型電站鍋爐燃煤特性及爐型耦合體系的研究成果 395
二、大型汽輪機部件壽命評定新技術 396
三、30 萬千瓦火電機組可靠性增長技術 397
四、一種煤粉鍋爐等離子點火及穩燃技術 397
五、發電廠熱力設備重要部件壽命管理技術 399
六、火電廠廠級運行性能在線診斷及優化控制系統 399
七、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400
八、超臨界60 萬千瓦火電機組成套設備研制與工程應用 402
九、中國**臺9FA 重型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研制成功 402
第九節 火電建設標志性工程 403
一、電力裝機5 億千瓦標志性機組在寧海電廠建成 404
二、電力裝機6 億千瓦標志性機組在鄒縣發電廠建成 405
三、電力裝機7 億千瓦標志性機組在泰州發電廠建成 406
第十節 重要火電建設工程 407
一、中國首臺90 萬千瓦火電機組并網 408
二、大唐湖南湘潭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二期3 號機組60 萬千瓦超臨界機組并網 408
三、華電可門發電公司1 號機組并網發電 408
四、北方聯合電力公司上都電廠一期工程投產 409
五、北京首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工程——華潤協鑫(北京)熱電有限公司
一期投產 409
六、浙江大唐國際烏沙山發電廠3 號機組投產 410
七、華能珞璜電廠5 號機組投產 410
八、安徽淮南平圩電廠3 號機組投產 410
九、國電成都金堂電廠1 號機組投產 411
十、鄒縣發電廠8 號百萬千瓦機組投產 411
十一、國電北侖電廠三期工程7 號機組正式投產 412
十二、世界首臺60 萬千瓦W 火焰超臨界鍋爐試運成功 413
十三、國華寧海電廠5 號百萬千瓦機組投產 413
十四、國投北疆電廠2 號百萬千瓦機組投產 413
十五、大唐景泰電廠1 號66 萬千瓦超臨界機組投產 414
十六、華能東方電廠一期2 號機組投產 414
第十一節 關停小火電和全面推進煙氣脫硫 414
一、《關于加快關停小火電機組的若干意見》 415
二、大唐安陽公司實施上大壓小“全國**爆” 416
三、山西侯馬發電公司關停2 臺2.5 萬千瓦老機組 416
四、廣西合山電廠一次性關停36 萬千瓦機組 417
五、國華電力徐州發電有限公司“上大壓小”拆除小火電機組 417
六、國華北京熱電廠煙氣脫硫工程竣工 417
七、浙江省首臺60 萬千瓦火電機組煙氣脫硫工程技改項目投產 418
八、國內首批同步脫硫、脫硝機組在華電長沙電廠投產 418
九、世界首例海水脫硫百萬千瓦機組在華能海門電廠投產 419
第十二節 電價機制 420
一、中國電價機制的形成 420
二、電價管理政出多門 421
三、電煤價格由雙軌制到放開 422
四、煤電聯動政策出爐 423
五、全國煤炭訂貨會的終結與煤電聯動機制的形成 424
六、國家發展改革委對電煤價格**次臨時干預 426
第十三節 深化煤電體制改革與電煤市場化形成 428
一、發電企業結盟進行電煤價格談判 429
二、煤電聯動造成的惡性循環 429
三、再次啟動煤電價格聯動機制 430
四、第二次電煤價格臨時干預 431
五、電煤市場化形成 432
第十四章 火電的清潔低碳高質量發展(2009—2012) 434
**節 持續推進火電國產化高質量發展 434
一、百萬千瓦超超臨界空冷機組在寧夏靈武電廠建成 435
二、國家能源局召開火電機組閥門國產化工作啟動會議 436
三、推進超(超)臨界火電機組四大管道國產化 437
四、智能化電廠華電萊州電廠一期工程投產發電 439
五、世界*大生物質電廠在廣東湛江投入商業運營 440
六、電力裝機10 億千瓦標志機組在烏蘇熱電廠建成 441
七、神華神東郭家灣電廠30 萬千瓦CFB 發電機組投產 441
八、國華滄東電廠自主設計建造**個萬噸級海水淡化裝置 442
第二節 火電節能環保主要指標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443
一、國內首例聯合脫硝技術在神華國華北京熱電廠投用 444
二、環保部脫硝技術政策初定 444
三、《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修訂 446
四、脫硝成本增加和脫硝電價政策出臺 446
五、廢舊脫硝催化劑的處理及再生 447
六、大型火電廠煙氣脫硫、脫硝技術逐漸成熟 449
七、國產20 萬千瓦機組開始拆除 451
第三節 在空冷發電和濕法脫硫、脫硝、脫汞環保技術等方面取得顯著的成果 452
一、大型火電機組空冷系統優化設計與運行關鍵技術及應用 453
二、濕法高效脫硫及硝汞控制一體化關鍵技術與應用 454
第四節 火電廠煙氣碳捕集技術的發展 454
一、國內首座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 455
二、國內首個萬噸級燃煤電廠二氧化碳捕集裝置投運 455
三、華能上海石洞口第二電廠10 萬噸二氧化碳捕集裝置投產 455
第十五章 創新改革引領世界火電發展(2012—2019) 457
**節 新一輪電力體制改革 458
一、國家能源局重組 458
二、進一步完善煤電聯動機制 459
三、實行燃煤電廠超低排放電價支持政策 461
第二節 煤電行業持續節能減排 462
一、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推進高效發電,火電效率世界領先 463
二、取消一批不具備建設條件的煤電項目 463
三、火電機組煤耗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464
四、華電國際十里泉發電廠“上大壓小”工程 465
五、內蒙古大唐國際托克托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建成世界*大火力發電廠 466
六、新疆農六師煤電有限公司建成世界上單機容量*大、參數*高的空冷機組 467
七、安徽淮南平圩電廠三期百萬千瓦機組直聯特高壓電網 467
八、徐州華潤電力有限公司3 號機組高溫亞臨界綜合升級改造 468
第三節 燃煤電廠全面實現超低排放 469
一、中國建成世界*大規模的清潔煤電體系 469
二、浙能嘉興電廠投運國內首套超低排放裝置 471
三、首臺“近零排放”燃煤機組在舟山電廠投產 471
四、國內首臺“超凈排放”改造的燃煤機組在廣州恒運電廠投產 472
五、京津冀首臺“近零排放”燃煤機組在神華國華三河電廠投產 472
六、天津誕生“近零排放”燃煤電廠 473
七、福建省首臺超低排放燃煤機組投運 474
八、燃煤機組超低排放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 474
九、SCR 脫硝催化劑逐步國產化 475
十、新型多溫區SCR 脫硝催化劑與低能耗脫硝技術及應用 476
十一、燃煤電廠逐步開展廢水零排放改造 477
第四節 碳排放交易市場和綠色煤電促進環保升級 478
一、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在發電行業正式啟動 479
二、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逐步發展 480
三、華能天津IGCC 示范電站 483
四、中國生物質發電廠的建設進入高峰期 486
五、全國首個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項目 488
第五節 推進火電廠轉型升級 488
一、北京燃氣熱電智慧電廠示范工程投產 489
二、國家能源集團全面推進“智慧企業”建設 490
三、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由煤電轉變為燃氣輪機發電 491
四、望亭大型燃煤機組跨區域長距離供熱轉型 492
五、燃煤電廠摻燒廢棄物項目進入快速發展期 494
六、大型超超臨界機組自動化成套控制系統應用 495
第六節 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的自主化發展之路 496
一、上海電氣聯合安薩爾多布局燃氣輪機 496
二、哈爾濱汽輪機廠生產國產首臺3 萬千瓦燃氣輪機 497
三、東方汽輪機廠 5 萬千瓦重型燃氣輪機研發加速推進 497
四、燃氣輪機“三大中心”成為助力清潔高效發電的新引擎 498
第七節 煤電聯營下火電快速發展 499
一、中國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重組開創集團層面煤電聯營 499
二、淮滬煤電一體化示范項目 500
三、神華國能哈密煤電工程 502
四、伊敏煤電公司的煤電一體化模式 502
第八節 超超臨界再熱機組技術和循環流化床機組性能指標世界領先 503
一、超超臨界一次再熱機組向更高參數發展 503
二、超超臨界二次再熱發電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507
三、循環流化床機組性能指標世界領先 512
四、火電機組面臨深度調峰和靈活性的新要求 516
五、以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推進火電高質量發展 520
第九節 火力發電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522
一、華能集團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 522
二、華電集團境外試“火”方興未艾 524
三、國家電投集團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 525
四、國家能源集團投資中國境外首個100 萬千瓦級火電項目 526
五、中國電建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電站首臺機組投產發電 526
六、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海外項目遍布世界 527
七、中國東方電氣集團出口百萬千瓦級電站鍋爐 528
第十節 火電央企躋身國際一流 528
一、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529
二、中國大唐集團有限公司 531
三、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532
四、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533
五、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534
大事年表 536
附錄 569
附錄A 1978—2020 年發電裝機容量及比重 569
附錄B 1978—2020 年發電量及比重 570
附錄C 2016—2020 年主要發電企業火電機組裝機情況 571
附錄D 2016—2020 年主要發電企業火電機組發電量情況 572
附錄E 2016—2020 年主要發電企業火電機組利用小時情況 573
附錄F 2016—2020 年主要發電企業火電機組發電煤耗情況 574
索引 575
參考文獻 597
展開全部
中國電力工業史 火力發電卷 作者簡介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于1988年由國務院批準成立,是全國電力行業企事業單位的聯合組織、非營利的社會團體法人,至今已歷經七屆理事會。截至目前,共有1148個會員單位,設立17個專業分會,1個專業委員會,代管16個全國性專業協會,基本形成了功能齊全、分工協作、優勢互補、規范有序、覆蓋全行業的服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