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類器官 理論與技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146853
- 條形碼:9787567146853 ; 978-7-5671-468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類器官 理論與技術 內容簡介
類器官是目前國際生命科學領域前沿的研究熱點,而國內該領域尚缺乏系統全面的專著,很難滿足我國類器官研究領域科研工作者、教師、醫生、學生和企業家的新需求。因此,亟需對類器官這一國際重點關注前沿領域中涉及的:理論基礎、研究進展、前沿技術、行業進展以及未來展望和面臨的挑戰等進行系統而全面的梳理、總結和思考,以期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類器官理論與技術(精裝版)》共18章,第1章概述了類器官的起源、發展歷史及技術優勢。第2章詳細介紹了類器官的設計原則;第3-11章按照人體器官系統的分類方法,系統闡述類器官在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感覺系統中的研究進展、應用以及發展前沿和熱點;第12章介紹腫瘤類器官的研究進展;第13章討論了器官芯片技術及其應用;第14章討論了類器官的工程化制備方法;第15章重點關注類器官構建過程中涉及的生物材料;第16章系統闡述類器官的評價手段;第17章陳述了類器官的轉化應用場景;第18章討論了類器官技術的發展前景及未來挑戰。該書的出版對了解類器官技術從基礎到應用發展的全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推動我國類器官行業發展,促進其在生命健康領域的轉化應用,有著重大的經濟價值和深遠的社會影響。 《類器官理論與技術(精裝版)》的撰寫以內容豐富、數據詳實、條理清晰、結構合理為基本要求,涵蓋了類器官的起源、構建原則和方案、工程化制備、評價表征、機制和效應探索以及臨床應用等方面的前沿進展。編寫的過程中力求語言的通俗易懂,希望不僅能全面、新穎地反映該領域研究的主流和發展趨勢,還能為生命科學、醫學、材料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學生、企業家及政府部門提供寶貴的參考資料,期待能協助對此領域感興趣的讀者對類器官技術進行深入學習和研究,實現科技成果的推廣與普及,也為推動學科發展、促進產學研融合發揮橋梁作用。
類器官 理論與技術 目錄
第1章 概述
1.1 緒論
1.2 類器官發展歷史與現狀
1.3 類器官優勢
1.4 類器官產業鏈
1.5 類器官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發展前景
1.6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2章 類器官的設計原則
2.1 緒論
2.2 類器官的特征
2.3 類器官的設計原則
2.4 類器官的設計
2.5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3章 運動系統類器官
3.1 運動系統類器官簡介
3.2 運動系統類器官發展歷程
3.3 骨類器官
3.4 軟骨類器官
3.5 骨髓類器官
3.6 肌肉類器官
3.7 肌腱類器官
3.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4章 消化系統類器官
4.1 消化系統類器官簡介
4.2 消化系統類器官發展歷程
4.3 牙齒類器官
4.4 舌類器官
4.5 唾液腺類器官
4.6 食管類器官
4.7 胃類器官
4.8 腸道類器官
4.9 肝臟類器官
4. 10膽囊類器官
4. 11胰腺類器官
4. 12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第5章 呼吸系統類器官
5.1 呼吸系統類器官簡介
5.2 呼吸系統類器官的發展歷程
5.3 鼻類器官
5.4 咽類器官
5.5 氣管類器官
5.6 肺類器官
5.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
第6章 泌尿系統類器官
第7章 生殖系統類器官
第8章 內分泌系統類器官
第9章 神經系統類器官
第10章 循環系統類器官
第11章 感覺系統類器官
第12章 腫瘤類器官
第13章 器官芯片技術及應用
第14章 類器官工程化制備
第15章 類器官中的生物材料、生長因子與衍生物
第16章 類器官標準化與評價
第17章 類器官的轉化應用
第18章 類器官發展前景與挑戰
附錄 縮略語
類器官 理論與技術 作者簡介
蘇佳燦,上海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上海長海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醫學博士,材料學博士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首席科學家,軍委科技委重點專項首席科學家。擔任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質疏松學組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青年骨質疏松學組委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上海市中西醫結合學會骨質疏松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青年科技人才協會副會長、上海醫藥衛生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等。申請并授權國家專利26項。主編、主譯專著14部。 白龍,工學博士,上海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特邀專家。主持5項科學基金,包括國自然青年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基金(站中)特別資助、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和研究生科技創新基金,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基金項目6項,并在國際知名雜志Biomaterials、Small、Acta Biomaterialia等上發表SCI學術論文46篇(其中,通訊作者身份15篇),H因子21,總引用近1400次,授權發明專利3項,參與撰寫專著2部,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超級博士后”激勵計劃,2022年度第八屆山西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陳曉,醫學博士,復旦大學博士后,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承擔國家、省部級研究課題5項,入選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計劃、衛健委青年醫師培養資助計劃。主編專著3部,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6項。發表SCI論文48篇,其中影響因子>10分10篇;發表于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Medicine、EMBO Reports等國際期刊,累計影響因子320.89分,累計引用2500余次。榮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成果推廣獎、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軍隊醫療成果二等獎等。獲2017年度上海市衛計委青年五四獎章,2017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一等獎,全國十佳科普使者稱號。 耿振,上海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副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長期從事關于醫用金屬表面改性、生物磷灰石的制備及修飾、骨/軟骨修復生物材料研發、骨性關節炎及骨重建機制的研究等工作,以作者/通訊作者身份在Nano Lett、Adv Funct、Mater、Bioact Mater、Chem Eng J、Theranostics、Jmater Sci Technol等雜志發表SCI論文30余篇,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課題、博士后面上和特別資助項目及省部級基金等10余項。參編專著4部。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