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故鄉(xiāng)是一蓬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84092
- 條形碼:9787530684092 ; 978-7-5306-840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故鄉(xiāng)是一蓬草 本書特色
《故鄉(xiāng)是一蓬草》是作者的一部心靈成長史。整部作品有著深厚的時代烙印和漫漶的鄉(xiāng)愁經驗表達,值得品讀。本書分為“節(jié)氣抒懷”“草木塵香”“鄉(xiāng)村物語”“天涯萍蹤”“歲月留聲”等五個專輯。收錄《廬山小記》《五月雨》《中秋快樂》等文章。
故鄉(xiāng)是一蓬草 內容簡介
《故鄉(xiāng)是一蓬草》是一部以鄉(xiāng)土題材為主的散文集,收錄作品七十一篇,以故鄉(xiāng)的節(jié)氣和鄉(xiāng)村物事為主線,寫出了關中地區(qū)獨有的傳統(tǒng)農耕文化和民俗風貌,以及當地人身上所具有的純良溫厚的高貴品質和不畏貧窮艱苦的風骨;也有一部分作品是作者行走在天南海北和歲月深處的所見所聞、生命體驗。
故鄉(xiāng)是一蓬草 目錄
**章 節(jié)氣抒懷
雨水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滿
夏至
小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霜降
立冬
小雪
冬至
小寒
第二章 草木塵香
桐花如常開
外婆與一株菊的宿命情結
蘆花滿天飛
蒲公英的春天
故鄉(xiāng)的野菜
鄉(xiāng)愁是一味咸菜
菊入秋香
父親,苜蓿和牛
花事,女人事
倭瓜有味
兩棵棗樹
草木塵香
一朵蜀葵的盛夏時光
荇菜青青
清歡土豆
艾草綠了
第三章 鄉(xiāng)村物語
故鄉(xiāng)的屋檐
遠去的笸籮
年畫記憶
石碾碾過日落與星光
蟬聲飄過夏天
秦聲悠悠
草香入夢
舌尖上的攪團
懷念土炕
土墻趣事
殺年豬
安神記
有多少場雪在村莊上飄過
有多少人路過我的村莊
酒事二題
第四章 天涯萍蹤
煙雨周莊
平遙之夜
黃河謠
姑蘇清韻
被灼熱的廢墟
大“道”拂我心
翰墨生香書院門
茶味成都
凍山雪韻
秦嶺深秋
廬山小記
菜子嶺的慢時光
聞香識麟游
初遇綿山
第五章 歲月留聲
在春天里
塵埃的香氣
五月雨
燈與煙花依舊時
與貓為鄰
六月未央
街角的書香
青荷緩緩開
中秋快樂
涼秋手記
冬日絮語
冬日書
歲末,那些與我不離不棄的年味
漫讀筆記
咖啡時光
后記 大地之上,萬物柔腸
故鄉(xiāng)是一蓬草 節(jié)選
雨水前夜,門子(方言,家門里的人)翠紅姑讀未婚夫的信,信曰:“親愛的,江南已是春了,油菜花開得觸目驚心,二月蘭紫成一片煙霞,白玉蘭大朵大朵地掛在樹梢,還有數不清的迎春花瓣,已落了滿地。隨信遙寄一枝春,盼早聚! 翠紅姑是村里唯一的中專生,水汪汪的大眼,皮膚白皙,纖細腰身,走起路來,綢緞一樣的黑發(fā)在身后甩出一串皂角的清香。她的未婚夫是村里的知青,每當那個知青回城探親時,總會有信寄到村里來。翠紅姑讀到*后一個字,莞爾一笑,一抬眼,東風不知何時己復西。少女的一顆心,亦落進了春里。 崖畔上,春風清揚,一簇又一簇的野花野草的芽兒、葉兒,鵝黃點點,嫩綠點點,影影綽綽鋪就開來。一群羊在草叢中蹦來蹦去,像調皮的孩子。那風兒褪去凜冽,輕輕柔柔,一縷一縷往田里拱,田野被拱出了一片綠。村里教了半輩子書的三爺放學后,扛著鋤頭去地里,他一邊走,一邊文縐縐地給身邊幾個女娃娃們說:“這春風一定是綠的,不然,為什么它一來,大地都綠成一團呢?” 二婆坐在屋檐下曬太陽,暖風微醺,舒服得要命。也許,二婆是在曬日子深處那些發(fā)了霉的心事吧!西墻角,一棵粗壯的桃樹上,粉嘟嘟的花蕾鼓鼓的,綴滿窗檐下,染了一窗夕陽的緋紅。院子里的雞正從土里刨食,為爭霸主地位,兩只公雞斗起來了,斗得頭破血流,一副不斗個你死我活誓不罷休的架勢,直到斗不動了才罷休。我婆(方言,奶奶)在一邊看著,也不吱聲。斗就斗吧,春天是個讓人欲望叢生的季節(jié),何況是兩只正在生長旺盛期的雞! 那個時候,我已經上小學,是翠紅姑的跟屁蟲。她去挖野菜,我就挎著柳條筐一顛一顛跟著。我喜歡看她看向遠方的眼神,明媚而憂傷;也喜歡她身上雪花膏的味道,紫羅蘭的香氣,很好聞。當然了,*喜歡的,還是她桃花樣的水靈。 河邊薺菜又嫩又肥,蒲公英、車前草,一堆堆地擠在一起,用點兒心,一會兒工夫就裝了一籃子。野菜挖回來,往院子里一倒,雞們鬧哄哄上來搶,你多吃一口,我少吃一棵的,柵欄內很快變成戰(zhàn)場,尤其是那只紅冠大公雞,高昂著脖子,像個威武的將軍一樣喔喔叫著。 要說的是,二婆家家底厚實,日子過得富足,人秉性也好,溫和大方。我經常去她家串門玩兒,可喜歡二婆養(yǎng)的長毛兔了,紅眼睛,長耳朵,一身雪白雪白的毛,可愛得不得了。我蹲在兔籠前給它們喂野菜,又摸摸絨嘟嘟的毛。二婆就喊:“紅丫頭,小心點兒,兔子急眼了,也會咬人!钡搅饲锾,二婆薅了兔毛,坐在樹下紡毛線,牛骨頭做的撥棱錘轉得飛快,紡出的毛線粗細均勻又密實。冬天**場雪落的那天,二婆給我一副兔毛手套,暖和又漂亮,戴在手上的感覺,幸福得讓人直想哭。 二婆的男人,我自然叫二爺了,也是勤勞淳厚溫良之人,且仁義慷慨,頗有威望,很得村人的愛戴和信任。那個時候,村里的莊稼何時澆水、何時開鐮、何時下種,都是他掐著節(jié)氣算的。眼看這立春后天氣暖和起來,地里的凍土也日漸酥軟,但雨水還是偏少,他走一遭,嘴里都是塵土。 二爺瞅著雨水節(jié)氣快到了,晚飯后,差二婆領著村里的老太婆去廟里求雨,期盼來一場雨水,莊稼、牲口,都離不得雨水呢!二婆自然不敢怠慢,連續(xù)幾日扎在廟里,跪拜、念經、敬香,聲聲虔誠,字字如炭。 雨水日,黃昏,二爺在地里鋤草,不遠處的村莊正被一縷縷炊煙繚繞著,如詩如畫。二爺收起鋤頭往家走,一身肥膘的大黃狗早就窩在大門口,看見二爺回來,高興地圍在他身邊活蹦亂跳。二婆正在往桌子上收拾飯菜。二爺問:“老婆子,今晚吃啥?” 二婆隔著廚房窗臺回了一句:“白面蒸的薺菜團子,陳谷還有一些,熬了粥,還有墻角塑料布下蓋著的頭茬韭菜煎了餅,正好可以給你喝兩盅! 二婆說完,又喊翠紅姑:“去廂房給你爹拿二兩小燒! 夜里,一場雨水悄然而落。伴著絲絲雨聲,二爺醺醉其中,鼾聲亦如棉絲。翠紅姑在燈下讀書。有詩人說:“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又有詩人說:“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我一直記得這兩首詩,其中**首,是上了初中,語文老師講陶淵明時細細講解過的。后一首,卻是多年以后,在學校圖書館里無意看到的,雖是無意,可那一枝春,早已醉了人間! P3-5
故鄉(xiāng)是一蓬草 作者簡介
張靜,女,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陜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寶雞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閑暇時讀書為樂,煮字為歡,有50萬字的散文刊于(四川文學》《湖南文學》等紙媒,獲第三屆葉圣陶教師文學獎、中國第三屆網絡文學大獎賽散文入圍獎、寶雞市第五屆秦嶺文學獎等獎項。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中國歷史的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