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苗族代耕農的文化適應與社會融入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815169
- 條形碼:9787522815169 ; 978-7-5228-1516-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苗族代耕農的文化適應與社會融入研究 內容簡介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大量鄉村人口被吸納進城市工業體系,發生在鄉村之間的遷徙模式被由鄉村到城市的遷徙模式所遮蔽。實際上,發生在鄉村之間的人口遷徙現象普遍存在,學界和政府部門對這類移民群體的關注較為有限。本書以云南文山遷徙至廣東陽江代耕的苗族移民為例,研究其在移居地的文化適應與社會融入情況。研究發現,苗族代耕農能夠主動進行文化適應、積極融入移居地社會,并與當地村民建立起較好的社會關系。與此同時,他們在戶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方面也面臨身份困境,在移居地定居30余年卻尚未取得移居地的戶籍身份和接近成員資格。當前,鄉村之間的人口遷徙現象日益頻繁,如何解決此類移民群體的戶口遷移訴求,如何理順戶籍、土地權利與成員資格之間的關系,需要我們在理論上和制度上進一步探索。
苗族代耕農的文化適應與社會融入研究 目錄
導論
一鄉土中國的人口遷徙
二作為外來戶的代耕農
三鄉村外來戶的入住權
四山地苗族的遷徙行動
五田野工作與研究方法
**章代耕引發的苗族遷徙
一公購糧任務下的農業負擔
二尋找土地的山地苗族
三苗族移民的遷徙策略
四一個家庭的遷徙歷程
五移民網絡與鏈式遷徙
第二章田地代耕與居住權利
一永久性田地代耕模式
二限期性田地代耕模式
三居住用地的集體購置
四移民社區的準入機制
第三章社區內外的經濟活動
一代耕初期的生存危機
二公購糧任務到農戶地租
三山地資源的開發利用
四山地經濟與就業選擇
第四章移民社區的文化建構
一自我隔離的生存空間
二移民社區的建筑景觀
三黏合性文化適應策略
四自主辦學與子女教育
第五章家庭策略與社會結合
一人口壓力下的分家策略
二生存壓力下的聯合家庭
三殘缺家庭的重新組合
四祖先信仰下的家族整合
第六章婚姻選擇與族群邊界
一傳統規約下的婚姻選擇
二姻親網絡中的家族聯結
三社會變遷下的婚姻締結
四單向流動的族際通婚
第七章生命儀式與文化傳承
一誕生儀式中的生命觀
二成年儀式與社會資格
三葬禮儀式與社會網絡
第八章多元醫療與文化整合
一疾病治療中的文化信任
二神靈信仰下的多元醫療
三神靈庇佑下的行醫實踐
四醫療實踐中的文化整合
第九章制度變革下的土地糾紛
一免稅之后的“公糧”之爭
二地權歸屬的主客糾紛
三失地移民的再次定居
第十章土地交易下的社會融入
一購置舊宅與村落定居
二買地建房與家園重建
三戶籍限制與生活困境
四社會融入與制度壁壘
結語
一土地交易下的家園重建
二移民群體的社會整合
三制度束縛下的融入困境
參考文獻
后記
苗族代耕農的文化適應與社會融入研究 作者簡介
溫士賢,民族學博士,現任職于華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山地民族生計轉型、少數民族人口遷徙、旅游人類學等研究。出版專著《家計與市場:滇西北怒族社會的生存選擇》,在《民族研究》、《開放時代》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推拿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虎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