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胡適文集:四十自述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23331
- 條形碼:9787568223331 ; 978-7-5682-2333-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胡適文集:四十自述 內容簡介
《四十自述》是胡適獨一親筆撰寫的自傳。他用質樸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童年、少年與青年時期的經歷,回憶了自己的成長歷程,并展現了其所處時代的社會風貌。本書是了解胡適思想形成過程的必讀之作。
胡適文集:四十自述 目錄
四十自述
序幕??我的母親的訂婚
一、九年的家鄉教育
二、從拜神到無神
三、在上海(一)
四、在上海(二)
五、我怎樣到外國去
六、逼上梁山
臺灣版自記
附錄
我的信仰
生平年表
胡適文集:四十自述 節選
序幕??我的母親的訂婚
一 太子會是我們家鄉秋天*熱鬧的神會,但這一年的太子會卻使許多人失望。
神傘一隊過去了。都不過是本村各家的綾傘,沒有什么新鮮花樣。去年大家都說,恒有綢緞莊預備了一頂珍珠傘。因為怕三先生說話,故今年他家不敢拿出來。
昆腔今年有四隊,總算不寂寞。昆腔子弟都穿著“半截長衫”,上身是白竹布,下半是湖色杭綢。每人小手指上掛著湘妃竹柄的小紈扇,吹唱時紈扇垂在笙笛下面搖擺著。
扮戲今年有六出,都是“正戲”,沒有一出花旦戲。這也是三先生的主意。后村的子弟本來要扮一出《翠屏山》,也因為怕三先生說話,改了《長坂坡》。其實七月的日光底下,甘、糜二夫人臉上的粉已被汗洗光了,就有潘巧云也不會怎樣特別出色。不過看會的人的心里總覺得后村很漂亮的小棣沒有扮潘巧云的機會,只扮作了糜夫人,未免太可惜了。
今年*掃興的是沒有扮戲的“抬閣”。后村的人早就練好了兩架“抬閣”,一架是《龍虎斗》,一架是《小上墳》。不料三先生今年回家過會場,他說抬閣太高了,小孩子熱天受不了暑氣,萬一跌下來,不是小事體。他極力阻止,抬閣就扮不成了。
粗樂和昆腔一隊一隊地過去了。扮戲一出一出地過去了。接著便是太子的神轎。路旁的觀眾帶著小孩的,都喊道:“拜呵!拜呵!”許多穿著白地藍花布褂的男女小孩都合掌拜揖。
神轎的后面便是拜香的人!有的穿著夏布長衫,捧著灶香;有的穿著短衣,拿著香爐掛,爐里燒著檀香。還有一些許愿更重的,今天來“吊香”還愿;他們上身穿著白布褂,扎著朱青布裙,遠望去不容易分別男女。他們把香爐吊在銅鉤上,把鉤子鉤在手腕肉里,涂上香灰,便可不流血。今年吊香的人很多,有的只吊在左手腕上,有的雙手都吊;有的只吊一個小香爐,有的一只手腕上吊著兩個香爐。他們都是虔誠還愿的人,懸著掛香爐的手腕,跟著神轎走多少里路,雖然有自家人跟著打扇,但也有半途中了暑熱走不動的。 馮順弟攙著她的兄弟,跟著她的姑媽,站在路邊石磴上看會。她今年十四歲了,家在十里外的中屯,有個姑媽嫁在上莊,今年輪著上莊做會,故她的姑丈家接她姐弟來看會。
她是個農家女子,從貧苦的經驗里得著不少的知識,故雖是十四歲的女孩兒,卻很有成人的見識。她站在路旁聽著旁人批評今年的神會,句句總帶著三先生。“三先生今年在家過會,可把會弄糟了。”“可不是呢,抬閣也沒有了。”“三先生還沒有到家,八都的鴉片煙館都關門了,賭場也都不敢開了。七月會場上沒有賭場,又沒有煙燈,這是多年沒有的事。”
看會的人,你一句,他一句,順弟都聽在心里。她心想,三先生必是一個了不得的人,能叫賭場煙館都不敢開門。
會過完了,大家紛紛散了。忽然她聽見有人低聲說:“三先生來了!”她抬起頭來,只見路上的人都紛紛讓開一條路;只聽見許多人都叫“三先生”。
前面走來了兩個人。一個高大的中年人,面容紫黑,有點短須,兩眼有威光,令人不敢正眼看他;他穿著苧布大袖短衫,苧布大腳管的褲子,腳下穿著麻布鞋子,手里拿著一桿旱煙管。和他同行的是一個老年人,瘦瘦身材,花白胡子,也穿著短衣,拿著旱煙管。
順弟的姑媽低低說,“那個黑面的,是三先生;那邊是月吉先生,他的學堂就在我們家的前面。聽人說三先生在北邊做官,走過了萬里長城,還走了幾十日,都是沒有人煙的地方,冬天凍殺人,夏天熱殺人;冬天凍塌鼻子,夏天蚊蟲有蒼蠅那么大。三先生肯吃苦,不怕日頭不怕風,在萬里長城外住了幾年,把臉曬得像包龍圖一樣。”
這時候,三先生和月吉先生已走到她們面前,他們站住說了一句話,三先生獨自下坡去了;月吉先生卻走過來招呼順弟的姑媽,和她們同行回去。
月吉先生見了順弟,便問道:“燦嫂,這是你家金灶舅的小孩子嗎?”
“是的。順弟,誠厚,叫聲月吉先生。”
月吉先生一眼看見了順弟腦后的發辮,不覺喊道,“燦嫂,你看這姑娘的頭發一直拖到地!這是貴相!是貴相!許了人家沒有?”
這一問把順弟羞得滿臉緋紅,她牽著她弟弟的手往前飛跑,也不顧她姑媽了。
她姑媽一面喊:“不要跌了!”回頭對月吉先生說,“還不曾許人家。這孩子很穩重,很懂事。我家金灶哥總想許個好好人家,所以今年十四歲了,還不曾許人家。”
月吉先生說:“你開一個八字給我,我給她排排看。你不要忘了。”
他到了自家門口,還回過頭來說:“不要忘記,叫燦哥鈔個八字給我。”
二 順弟在上莊過了會場,她姑丈送她姊弟回中屯去。七月里天氣熱,日子又長,他們到日頭快落山時才起身,走了十里路,到家時天還沒全黑。
順弟的母親剛牽了牛進欄,見了他們,忙著款待姑丈過夜。
“爸爸還沒有回來嗎?”順弟問。
“姊姊,我們去接他。”姊姊和弟弟不等母親回話,都出去了。
他們到了村口,遠遠望見他們的父親挑著一擔石頭進村來。他們趕上去喊著爸爸,姊姊弟弟每人從擔子里拿了一塊石頭,捧著跟他走。他挑到他家的舊屋基上,把石頭倒下去,自己跳下去,把石子鋪平,才上來挑起空擔回家去。 順弟問:“這是第三擔了嗎?”
她父親點點頭,只問他們看的會好不好,戲好不好,一同回家去。
順弟的父親姓馮,小名金灶。他家歷代務農,辛辛苦苦掙起了一點點小產業,居然有幾畝自家的田,一所自家的屋。金灶十三四歲的時候,長毛賊到了徽州,中屯是績溪北鄉的大路,整個村子被長毛燒成平地。金灶的一家老幼都被殺了,只剩他一人,被長毛擄去。長毛軍中的小頭目看這個小孩子有氣力,能吃苦,就把他臉上刺了“太平天國”四個藍字,叫他不能逃走。軍中有個裁縫,見這孩子可憐,收他做徒弟,叫他跟著學裁縫。金灶學了一手好裁縫,在長毛營里混了幾年,從績溪跟到寧國,廣德,居然被他逃走出來。但因為面上刺了字,捉住他的人可以請賞,所以他不敢白日露面。他每日躲在破屋場里,挨到夜間,才敢趕路。他吃了種種困苦,好容易回到家鄉,只尋得一片焦土,幾座焦墻,一村的丁壯留剩的不過二三十人。
金灶是個肯努力的少年,他回家之后,尋出自家的荒田,努力耕種。有余力就幫人家種田,做裁縫。不上十年,他居然修葺了村里一間未燒完的磚屋,娶了一個妻子。夫妻都能苦做苦吃,漸漸有了點積蓄,漸漸掙起了一個小小的家庭。
他們頭胎生下一個女兒。在那大亂之后,女兒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她的名字叫作順弟,取個下胎生個弟弟的吉兆。隔了好幾年,果然生了一個兒子,他們都很歡喜。
金灶為人*忠厚;他的裁縫手藝在附近村中常有雇主,人都說他誠實勤謹。外村的人都尊敬他,叫他金灶官。
但金灶有一樁*大的心愿,他總想重建他祖上傳下來,被長毛燒了的老屋。他一家人都被殺完了,剩下他這一個人,他覺得天留他一個人是為中興他的祖業的。他立下了一個誓愿:要在老屋基上建造起一所更大又更講究的新屋。
他費了不少功夫,把老屋基扒開,把燒殘磚瓦拆掃干凈,準備重新墊起一片高地基,好在上面起造一所高爽干燥的新屋。他每日天未明就起來了;天剛亮,就到村口溪頭去揀選石子,挑一大擔回來,鋪墊地基。來回挑了三擔之后,他才下田去做工;到了晚上歇工時,他又去挑三擔石子,才吃晚飯。農忙過后,他出村幫人家做裁縫,每天也要先挑三擔石子,才去上工;晚間吃了飯回來,又要挑三擔石子,才肯休息。
這是他的日常功課,家中的妻子女兒都知道他的心愿,女流們不能幫他挑石頭,又不能勸他休息,勸他也沒有用處。有時候,他實在疲乏了,挑完石子回家,倒在竹椅上吸旱煙,眼望著十幾歲的女兒和幾歲的兒子,微微嘆一口氣。
順弟是已懂事的了,她看見她父親這樣辛苦做工,她心里好不難過。她常常自恨不是個男子,不能代她父親下溪頭去挑石頭。她只能每日早晚到村口去接著她父親,從他的擔子里捧出一兩塊石頭來,拿到屋基上,也算是分擔了他的一點辛苦。
看看屋基漸漸墊高了,但磚瓦木料卻全沒有著落。高敞的新屋還只存在她一家人的夢里。順弟有時做夢,夢見她是個男子,做了官回家看父母,新屋早已造好了,她就在黑漆的大門外下轎。下轎來又好像做官的不是她,是她兄弟。
胡適文集:四十自述 作者簡介
胡適(1891.12.17—1962.2.24),徽州績溪人。原名嗣穈,學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適,字適之,取達爾文學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之義,筆名天風、藏暉等。胡適是中國自由主義的先驅、新文化運動的領袖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歷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共擁有36個博士學位。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自卑與超越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