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美學人學研究與探索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6822112
- 條形碼:9787546822112 ; 978-7-5468-2211-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學人學研究與探索 內容簡介
《美學人學研究與探索》,甘肅省敦煌文藝出版社2023年4月出版,顧祖釗主編。
人的意識是哲學、科學都在研究的。人這樣明明白白的知道,人們很需要研究清楚,人類的意識是如何形成的。本書提出,人的精神的本質是明確是誰的有知道功能的一個個體,即“我”,因為“我”有知道的功能,即形成了人類的意識。也就是人的意識是由個體的“我”形成的,個體的“我”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是,正是個體的“我”,形成了人類的意識。一個明白的知道自己的存在的東西是唯一的一個存在。在人學理論研究上,為什么提出精神與身體的二元論?因為科學已經確定,“心不等于腦子,腦子分析到*終,就是原子構造”《關于心的研究——新科學的啟示》,《西北民族學院學報》1997.2,作者,竇宗儀。另參閱《意識科學的**人稱方法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2.《意識的科學研究途徑》,光明日報,2004.06.29.
本書提出,美是源于人的審美,但是人的審美并不是人的主觀性,而是人類自身的生命存在的本質。因為人是美的需求者,而美的實現是由自然形成的,因而人們說“美景天成”,自然名勝令人“流連忘返”。結合人學研究,本書提出義與利統一的美學論述。正是因為美的本質是在于客觀事物滿足人的生命需求,美才是這樣重要的。本書37萬字。參閱《美源于主體的需求》,《社會科學》,2007.1.《樂感美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本書通過人學研究,提出人的精神與人的身體是兩個方面,因為人的身體就是由原子構成的非常復雜的生物構造,而人的精神是一個知道者、知覺者,即“我”,但是,“我”是由我的大腦形成的,即“自我顯然不是人
的身體存在,但卻離不開人的身體存在”(作者:陜西師范大學武天林),因為“我”是由我的大腦形成的,這樣,在我們的感覺上,身體的快感、痛感,寒冷、干渴等等,通過人學研究,這些感覺實際是人的精神的快感、痛感。我們
可以體會一下,看一看我們有時感覺干渴,實際是我們的精神感覺到干渴。因為人的快感是人的精神的快感,所以人的快感是美感。季羨林也在《美學的根本轉型》提問到“口味之美就不能算是美”?但是人的快感必須經過
“我”的認可才是美感,假設人如果吃了珍稀的鳥的蛋,人不但不感覺到美,而且感覺到痛心。
本書還參考:
“人類精神是一個獨特的時空世界,它像宇宙、像生命、像歷史一樣無限深遠、無限復雜、無限神秘、無限迷人。探尋這個時空世界的內容、特性、結構和運行規律,是人類主體覺醒和文化自覺的重要內
容,是關系當代人類前途命運的緊迫課題! 龐井君,《以審美方式探尋人類精神體系之根 》,《學術前沿》(京),2017(5)下
“人類的心靈含有*深的奧秘”(梅儉華主編《自我問題研究》,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年6月,184頁)
《自我的本質》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0.2
《心靈導論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7
《中國心靈哲學論稿 》 科學出版社 2020.4
美學人學研究與探索美學人學研究與探索 前言
為美學的思考者探索者
美學,是一個人類的難題。公元前五世紀古希臘哲學家就發現“美是難的”,直到今天,美,依然是很難很難的課題!但是,再難,也擋不住中國美學思想家探索的腳步,這本《美學、人學研究與探索》的出版,便是中國美學思考者、探索者仍在攻堅克難的一個證明。它的成書也是中國這個鼓勵創新的時代里出現的一個小小的奇跡。毋庸諱言,美學是一個不太被重視的角落,然而,即使在這個學術的角落里,也有一幫夢想著創造奇跡的人。
說此書的出版是一個小小的奇跡,首先是因為它是一部不為當代流所動,而將一群逆行的美學思考者的真知灼見匯集而成的書。記得在19年的某次文藝理論學術會議上,北方某中心的主辦者公開宣布:現在是“思想淡出,知識登場”的時代。也許,這是對當今流的一種概括,顯然它與那種“去思想化”的暗流合,于是,許多飽學之士便蜂擁而去。然而,這并非民族學術界的幸事,卻是我國學術界的悲哀。試想,當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理論界,不以思考創新為己任,而以炫耀知識,是外民族的知識為榮耀的時候,那么這個民族的思想界和理論界就一定會陷入無所作為的停滯時代,這是可怕的學術傾向。所幸上述概括不全是事實,或者說只是于表面戲說。而我們這本思考者、探索者的專集的出版,便以它“硬核”的事實,說明中國美學界仍有人在思考,從沒有停止過理論的創新與探索。當它突然地出現在你的面前,著實讓人驚奇:中國美學啊,你也有自己的脊梁!
說此書的出版是一個小小的奇跡,其次是因為它的成書,是一種來自社會底層的自發力量。這里的文章,很少是為某個項目、某個而寫作,發表的刊物也不是多么高級,一般都沒有某種利的推動,而多半是發自良知的即學術良心的學術沖動。而這本書的成因更是一種民間的自發行為;本書文章的收某者和出版經費的資助者,本是一位天津的普通科技工作者,居然能對美學發表一些質樸的一針見血的看法。不僅拿出他并不富裕一點積苦資助本書的出版,還給每位作者發了再版稿費;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收集美學論文,找出版社,幾受控,攝轉多地,才找到了出版社愿意承擔?吹剿菆讨鴾嫔C嫒,才懂得他為這本書付出多少辛勞。他如此無想無艾地為中國美學的未來操勞,深深地感動了我:中國居然有這樣的美學布速者和志愿者,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更說明中國美學的未來是有希望的。
翻開目錄,你就會發現,這本書在提倡人學視角、生命美學和生活關學。對中國古代美學也頗感興趣。它集中了中國美學界老中青三代人的智慧,呈現了新時代美學論壇百家爭鳴盛況的一個側面。是一本中國美學研究者的案頭書,一本難得的參考書。
說它是新時代美學論壇百家爭鳴盛況的一個側面,是因為美學探索者們可以說是放言無忌的,比任何時代都自由。例如,尊敬的胡經之先生提出:不能把本質力量對象化無服夸大,陽光空氣不必經過這種對象化,一樣可以是很美的。華人把中秋的明月當成審美對象,說上面有美麗善舞的結氓,照桂花酒的吳剛,還有常年搗藥的玉兔。顯然這是把人的本質力量對象化了,所以中秋的月亮成了審美對象,但是能不能說這就是實踐呢”顯然不能。所……層次的綜合”的主張,馬大康提出的“審美幻象”概念,楊修品提出的“愛才覺得美”的高見等等,都是走向創造和建構的重要參考?上гS多高見不能一一羅列了。
之,本書給人以新意送出,琳瑯滿目之感。美學能遇到的問題,這里幾乎都已涉及。如要繼續我們對美學的思考與探索,此書便是咱們共同的起點。
是為序,又代前言了。
美學人學研究與探索 目錄
人,應該搞清自己與自然界的關系
“”——中國古代的“生命美學”
中華哲學美學四大有世界意義的貢獻
走向人學的美學——論當代審美理論的“阿基米德
21世紀中國美學:抵抗“散文化”
與斷崖:當前中國美學研究的成就與局限
——從陳炎版《美學》教材說起
中國美學之生命美學精神
生命美學:崛起的美學新學派
論美是普遍快感的對象
審美與生活的同一
——在闡釋中理解當代審美文化
論當代審美文利性的回歸
美學大勢與人學
愛便是美
關于義利關系的哲學思考
美與“自由”關系的反思
美學研究的展
生活美學:21世紀的新美學形態
從生命美學看審美價值的主體回歸
從生命美學再認識:美學自律與審美自律
生命的宣言與告白——“生命美學”述評
新世紀美學基本理論建設的幾點思考
——從馬克思主義出發
論當代中國美學的生命轉向
從比較視域看中國美學的基本
從“樂感”探尋美學的理論基點
關于實踐觀的種種問題
心之存在的證明——羅蒂后現代心靈觀批判
美從“樂”處尋:《樂感美學》的現
《林語堂的生活美學》代序
身體美學的當代建構意義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美學
“日常審美經驗”與“感知星叢”——生活論美學的“建構性”
論利益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終動力
生活美學的價值取向及其現實意義析論
美學研究與人學研究
美是什么?——對于美的本質的分析、討論
對美學、人學、價值的實質的綜合分析
對美學、人學理論研究的幾點討論
論著索引
后 記
- >
二體千字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