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德國的浩劫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85908
- 條形碼:9787100085908 ; 978-7-100-08590-8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德國的浩劫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高中以上文化水平讀者本書是作者邁內克晚年的壓卷之作,被看作是德國思想自我反省的代表作。作者從兩個世紀的德國歷史文化背景著眼,對于導致法西斯專政的原因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不同意二戰后西方思想界流行的看法,即希特勒現象是德國近代歷史文化的必然產物,而是挺身為德國歷史文化辯護,認為是歷史的偶然而非必然導致了法西斯的暴政。這是作為思想史家的邁內克在歷經浩劫后對德國歷史文化所作的深刻反思和再評價。
德國的浩劫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邁內克晚年的壓卷之作,被看作是德國思想自我反省的代表作。作者從兩個世紀的德國歷史文化背景著眼,對于導致法西斯專政的原因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不同意二戰后西方思想界流行的看法,即希特勒現象是德國近代歷史文化的必然產物,而是挺身為德國歷史文化辯護,認為是歷史的偶然而非必然導致了法西斯的暴政。這是作為思想史家的邁內克在歷經浩劫后對德國歷史文化所作的深刻反思和再評價。
德國的浩劫 目錄
**章 當代的兩大浪潮
第二章 第二帝國建立以前和以后的德國人民
第三章 **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國人民
第四章 戰后的*初經歷
第五章 智人和強人
第六章 軍國主義和希特勒主義
第七章 群眾的馬基雅維里主義
第八章 偶然性和普遍性
第九章 關于希特勒主義的積極內容
第十章 希特勒主義和布爾什維主義
第十一章 希特勒主義和基督教
第十二章 希特勒主義和西方列強
第十三章 希特勒主義有前途嗎?
第十四章 1944年7月20日事件的背景
第十五章 德國的新生之路
德國的浩劫 節選
《德國的浩劫》: 這里并不需要詳細地給那個并不神圣的人勾畫出一幅性格肖像,而且那也違反我的意思。我僅僅引用兩段我從別人嘴里聽到的有關他的議論,因為它們涉及如何考慮希特勒在德國歷史上的地位這一中心問題。奧托·希恩茲有一次對我說,“這個家伙確實一點也不屬于我們這個種族。他身上有著某些完全是外國的東西,某些像是一種已經絕了種的原始種族的東西,其本性是徹底地不道德的”。而且貝克上將——就是他,為了他那要把我們從希特勒手下解放出來的努力而在1944年6月10日付出了他的生命,——在很早以前有一次談話中就向我說道:“這個家伙是根本沒有祖國的。”兩個人的話都再一次肯定了這一正確的印象,即希特勒的性格和行動,盡管和他那時代的德國生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但對我們德國人來說,其中卻仍然存在著某種全然獨特的、對我們[德國人]是陌生的、難于理解的、而且無論如何還是某種非常之自我中心的東西。那種東西以駭人的精力很好地利用了現存的歷史力量和當代德國人的愿望,而又并沒有完全內在地和他們在一起并植根于他們之中。人們都知道,對于拿破侖**也曾有過類似的評論;而在世界歷史上那些*強有力的權勢人物的身上,人們往往會遇到謎一般的深處,在那里面自我和周圍世界之間的自然聯系是消滅了,或者好像是彼此分離了。無論如何,希特勒生命的結局就表明,在那關鍵性的時刻,他所關心的并不是德國人民的幸福或者是拯救德國尚未完全被毀滅的實體。下面這句話可以用來描寫他:“如果我要下地獄,德國人民也將下地獄。”他就是按照這話在行動的。我認為另有一句話是更加確鑿可信的(那是1944年春就有人轉述給我的),這話是他在他那領導人的圈子里說的:“如果天意拒絕給我以勝利,那么我就擔心德國人民恐怕活不過去這場恥辱。” 從根本上,他那惡魔式的自我和被他所統治和蹂躪的周圍世界二者之間,是彼此奇特地分裂開來的。他確實能夠為自己贏得一伙膽大妄為、肆無忌憚的冒險家和行險僥幸者來作為他堅實可靠的黨羽;因為有著這樣一個特殊性格在頂峰,他們就可以有希望爬上去。他也能迷惑廣大范圍的德國人民,使他們相信他就充分體現了他們理想中的要求,——許多人會說他是一個新宗教的傳道者。但是在我們深入地觀察了他的性格中那種自我中心的特點之后,對于他作為理想的要求所宣布的那些東西,其真誠性究竟何如,就會引起懷疑了。他置之于他的學說的中心點的那種對自己本民族的謳歌和崇拜,盡管他懂得在《我的奮斗》一書中對此使用*熱烈的字眼,并不具備一種充滿著整個靈魂動力的理想性質,反而倒更其是一種可怕而有效的權力手段;這種手段是人們可以隨時拋棄的,只要能找到另一種更有效的手段,或者是只要它看來不再合用的話。如果他對北歐種族的世界使命的信念,真是他內心里的大事,那么他就不會和日本結盟的;這個同盟把北歐種族撤出了東亞,把它讓給了一個被認為是劣等的異族。 希特勒的信仰宣言,似乎也并非出自一種內心深處的精神需要。他本來也能唱出另外一種調子,而仍然能成為一個使舉世都在他的面前屏息的偉大的而又極其成功的煽動者的。我們這樣說,并不是要把他當作某種單純的機會主義的策略家,——盡管他玩弄這一套可以是詭計多端,乃至極其狡猾的。但是在他的種族教義中也存在著一種根本的激情,那是他在奧地利排猶主義的超級熾熱氣氛中為他自己構成的。他對猶太人的仇恨既是真誠的和偏執狂的,又是獸性的。對猶太人,他是在東方認識他們的,他從一開頭或許就**次地從殘余的傳統道德的范圍之下解放出自己來,并開始以不道德的方式進行思索。他性格中的這種純粹沖動式的因素,于是就和他那算計性的因素幾乎難以分辨地融合成一座瘋狂激情的火爐。這種激情,正如我們前面已經指出的,肯定是和那些未受過教育的人們的激情共生在一起的,他們*初受的是純技術的理性教育,卻忽然一下滾進了毫無批判力的狂熱之中;——但是希特勒的狂激卻更加強烈地是屬于他本人的,是屬于自己的世界使命的。一位老將軍有一次向我說:“我們從他選擇了哪些人做領導人,就可以看出他是個什么人,——那些人要么是流氓,要么是傻瓜。”在希特勒的身上這兩者是糾纏在一起的。 ……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