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3S技術導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615279
- 條形碼:9787302615279 ; 978-7-302-61527-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3S技術導論 本書特色
本書內容豐富,偏重實踐,包含3S的綜合應用,適合選作教材。
3S技術導論 內容簡介
本書的內容主要涉及地理信息系統、遙感、全球定位系統中的基本數學模型及其原理以及三者集成的框架。本書的特點是:以空間數據管理為目的,注重基本概念、數據特性和數學模型、工作原理的闡述。全書共8章,包括概論、坐標系統與時間系統、地理空間數據、遙感技術、遙感圖像處理技術、衛星定位技術、地理信息系統以及3S技術的綜合應用。 本書可以作為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信息系統工程、電子信息和計算機類(非地理信息系統、遙感技術)等專業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空間信息管理領域的研究、設計和工程開發人員參考。
3S技術導論 目錄
第1章概論1
1.13S技術的基本概念1
1.1.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統1
1.1.2什么是全球定位系統2
1.1.3什么是遙感技術3
1.1.4什么是3S技術4
1.23S技術的發展5
1.2.1GIS技術的發展5
1.2.2RS技術的發展7
1.2.3GPS技術的發展9
1.2.43S技術的發展11
1.33S系統的基本組成14
1.3.13S系統的組成14
1.3.23S系統涉及的關鍵技術18
1.43S技術的應用20
1.5本章小結22
第2章坐標系統與時間系統23
2.1地球及其空間模型23
2.1.1地球及其地理網格23
2.1.2地球空間模型24
2.1.3大地基準26
2.2天球及其天文基本概念28
2.2.1天球及其春分點28
2.2.2歲差與章動29
2.3地球坐標系統30
2.3.1空間直角坐標系統30
2.3.2大地坐標系統31
2.3.3地圖投影32
2.3.4常用的地圖投影及其坐標系統34
2.4天球坐標系統40
2.4.1地平坐標系統40
2.4.2赤道坐標系統41
2.5常用坐標系統簡介42
2.6時間系統44
2.6.1世界時系統45
2.6.2歷書時系統 46
2.6.3原子時系統47
2.6.4協調世界時系統47
2.6.5GPS時系統49
2.7本章小結50
◆3S技術導論目錄第3章地理空間數據51
3.1地理空間數據的描述51
3.1.1地圖的概念51
3.1.2地理信息的表達53
3.1.3幾何數據對地理空間的表達56
3.1.4遙感圖像對地理空間的表達56
3.2向量數據模型58
3.2.1地理要素的幾何表示58
3.2.2拓撲關系60
3.2.3非拓撲關系63
3.2.4不規則三角網63
3.3柵格數據模型65
3.3.1地理要素的柵格表示65
3.3.2柵格數據的類型和結構68
3.3.3柵格數據的編碼71
3.4向量數據與柵格數據的集成78
3.5向量數據與柵格數據的轉換79
3.5.1向量數據向柵格數據的轉換79
3.5.2柵格數據向向量數據的轉換82
3.6本章小結83
第4章遙感技術85
4.1遙感技術基礎85
4.1.1遙感技術的基本概念85
4.1.2遙感技術系統90
4.1.3遙感技術的分類和應用93
4.1.4遙感技術的展望96
4.2電磁波與遙感技術的物理學基礎98
4.2.1電磁理論基礎98
4.2.2遙感系統中電磁輻射能量的影響因素102
4.2.3太陽輻射對遙感的影響102
4.2.4大氣對遙感的影響104
4.2.5地物目標的波譜特性109
4.3遙感傳感器115
4.3.1遙感傳感器的基本組成與種類115
4.3.2攝影型遙感傳感器116
4.3.3掃描型遙感傳感器121
4.3.4微波遙感傳感器123
4.3.5遙感圖像的性能指標和遙感傳感器特性129
4.4遙感平臺131
4.4.1遙感平臺的種類131
4.4.2遙感衛星133
4.4.3常用遙感衛星136
4.5本章小結142
第5章遙感圖像處理技術144
5.1遙感圖像基礎144
5.1.1遙感圖像的數據表示144
5.1.2遙感圖像處理的涵蓋范圍與分類146
5.1.3遙感圖像數字處理的基礎知識148
5.1.4遙感圖像數字處理系統組成152
5.2遙感圖像校正技術155
5.2.1遙感圖像的輻射校正155
5.2.2遙感圖像的幾何校正158
5.3遙感圖像增強技術163
5.3.1灰度修正163
5.3.2去噪技術165
5.3.3銳化170
5.3.4偽彩色和假彩色172
5.4遙感圖像鑲嵌技術172
5.4.1遙感圖像鑲嵌技術處理流程172
5.4.2遙感圖像自動配準技術173
5.4.3數字遙感圖像鑲嵌中的拼接縫處理方法177
5.5遙感圖像融合技術178
5.5.1遙感圖像融合技術基礎178
5.5.2像素級遙感圖像融合方法180
5.5.3圖像融合效果的評價 181
5.6遙感圖像解譯技術182
5.6.1遙感圖像的解譯標志183
5.6.2遙感圖像目視解譯流程185
5.6.3遙感圖像分類原理與基本過程186
5.6.4遙感圖像分類方法188
5.7本章小結194
第6章衛星定位技術196
6.1衛星定位技術的發展196
6.1.1早期的衛星定位技術196
6.1.2子午衛星導航系統的應用及其缺陷196
6.1.3GPS197
6.1.4GLONASS198
6.1.5Galileo199
6.1.6BDS200
6.1.7GNSS201
6.2GPS的組成和性能202
6.2.1GPS的組成202
6.2.2GPS的相關概念204
6.2.3GPS的性能214
6.3GPS定位原理215
6.3.1測距交會原理215
6.3.2偽距的概念及偽距測量216
6.3.3載波相位測量218
6.3.4GPS定位方法的分類221
6.3.5GPS定位作業的主要方式223
6.4GPS的定位誤差225
6.4.1與GPS衛星有關的誤差225
6.4.2與衛星信號傳播有關的誤差226
6.4.3與信號接收設備有關的誤差227
6.4.4相對論效應228
6.5GPS的應用和發展229
6.5.1GPS的應用特點229
6.5.2美國對GPS用戶的限制性政策229
6.5.3GPS的應用領域和實例230
6.5.4GPS的發展232
6.6北斗衛星導航系統233
6.6.1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成和性能233
6.6.2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定位原理234
6.6.3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與應用235
6.7本章小結237
第7章地理信息系統240
7.1地理信息系統及其組成240
7.1.1地理信息系統的概念240
7.1.2地理信息系統的組成242
7.2地理空間數據庫技術247
7.2.1地理空間實體及其描述247
7.2.2數據模型248
7.2.3地理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252
7.3地理空間數據的輸入和處理256
7.3.1地理空間數據的輸入256
7.3.2屬性數據輸入260
7.3.3地理空間數據的編輯處理263
7.3.4幾何變換267
7.4地理空間數據分析274
7.4.1地理空間數據探查與查詢275
7.4.2地理空間數據的統計分析277
7.4.3基于數字高程模型的分析283
7.4.4地理空間數據的疊置分析287
7.4.5地理空間數據的緩沖區分析291
7.4.6地理空間插值分析292
7.4.7路徑和網絡分析299
7.4.8空間幾何度量307
7.5本章小結311
第8章3S技術的綜合應用313
8.13S系統的時空特性和集成框架313
8.1.1時間和空間表示313
8.1.23S系統的集成框架315
8.2GIS與RS的集成316
8.2.1GIS與RS功能的結合316
8.2.2遙感影像作為GIS的數據源316
8.2.3GIS數據輔助RS進行遙感影像分析317
8.2.4GIS與RS結合在城市分析中的應用舉例319
8.3GIS與GPS的集成321
8.3.1GIS與GPS集成應用概述321
8.3.2GIS與GPS集成的系統結構322
8.3.3汽車導航系統實例323
8.3.4車輛實時監控系統實例326
8.4RS與GPS的集成327
8.4.1RS與GPS集成應用概述327
8.4.2集成GPS的機載三維遙感定位技術328
8.53S技術的綜合集成應用335
8.5.13S綜合集成技術335
8.5.2VISAT系統336
8.5.3Google Earth338
8.6本章小結347
中英文詞匯對照349
參考文獻355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經典常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