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和光同塵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7143963
- 條形碼:9787517143963 ; 978-7-5171-4396-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和光同塵 本書特色
作家以細膩的筆觸、思辨的張力,探索不同時代作家的關注轉向和寫作特征,以及近年文學作品中的審美旨趣和新變。精選的評論文章,從私人化的感悟到普遍性的敘述,思忖個體與社會、傳統與現代間的緊密關聯。
和光同塵 內容簡介
評論集《和光同塵》為作者近五年的文學評論作品精選集。全書共分為五輯。其中,**輯:文學“情本體”,討論近年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情義與情懷,包括對張煒、楊本芬、邱華棟、尹學蕓等作家作品的評論。第二輯:種子與土壤,從梁鴻、張檸等的具體作品出發,觀察當下由社會現實出發的文學思潮,如時代新人、女性主義等。第三輯:美,及其突圍,重點呈現近年文學作品中的審美趣味及變遷,所評作家有李修文、張楚、蘇滄桑、傅菲等。第四輯:成長未完成,主要觀察當下青年作家的創作,以“80后”、“90后”作家為主要評論對象。第五輯:幻想,或未來,關注近年來的科幻小說、幻想小說,如陳春成、沈大成、李宏偉等的創作。
和光同塵 目錄
**輯 文學“情本體”
有情世界的歌頌者 / 3
細小而憂傷 / 20
“但我曾卷入更加洶涌的波濤”/ 24
愛是內心的海嘯 / 29
寫作者的尊嚴 / 34
愛的辯證法 / 38
第二輯 種子與土壤
想象一個女人 / 45
“現實”作為種子 / 61
“你的屋子”,或一種現實 / 77
一個時代的“新角色” / 89
“到底什么是獨立、自由” / 103
都市生活與江南風貌 / 109
第三輯 美,及其突圍
把自己作為方法 / 119
小說家的“中年” / 125
美的突圍 / 138
霧中風景 / 143
寂靜的鄉村 / 151
......
和光同塵 節選
作為一種與古典美學、古典精神高度適應的表達形式,抒情在中國傳統的文學書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所謂“興觀群怨”,其背后均指向了抒情。然而,隨著小說觀念的變化,尤其是在現代性的視野中,我們開始強調寫作的“零度”、作家的退隱,甚至對一切價值與意義進行著樂此不疲的反諷與消解。抒情的寫作,也在這一觀念的影響下遭到了冷遇。然而,情感及其表達的欲望,如同人性本身一樣,是亙古不變、不容否定的。如同李澤厚所說,中國文化之核心是“情本體”,以家國情、親情、友情、愛情等各種“情”作為人生的*終實在和根本。那么,我們有必要追問,在如今這樣“反抒情”的時代中,“抒情”是否還有可能?或者說,我們的“情”將歸于何處? 今天,“愛”這個曾經重要或者說本應重要的話題,正在逐漸被日常點滴消磨,變成幾乎被遺忘的、抽象的概念。但對于真正具有愛的能力的人來說,愛從來都是及物的,是即刻執行的動詞。如同中國鄉土社會中所有平凡的女性一樣,我的奶奶,她將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家庭和子女,直到生命*后一刻依舊在為孩子們縫縫補補,在做完了*后一件衣服之后,她昏迷一天,溘然長逝。那件用盡她*后一點力氣的小小的棉襖,于她而言,就是必須完成的、甚至超越自己生命本身的任務,這種發自本能而不計得失的行動,就是奶奶愛的方式。 ……
和光同塵 作者簡介
行超,女,1988年生于山西太原,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報》評論部副編審。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文藝研究》、《文藝爭鳴》、《讀書》、《南方文壇》、《小說評論》、《揚子江文學評論》等。曾獲2020年度《南方文壇》優秀論文獎,《長江文藝》雙年獎(2019—2021),2021北京文藝評論年度優秀作品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獎等。出版有評論集《言有盡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