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視聽傳播:主流媒體融合、社交、垂直、智能、沉浸、場景的邏輯演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574787
- 條形碼:9787511574787 ; 978-7-5115-747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視聽傳播:主流媒體融合、社交、垂直、智能、沉浸、場景的邏輯演進 本書特色
從書籍、報紙、廣播、電影、電視到互聯網新媒體,視聽融合越來越深度與多元,不斷升維信息傳播、輿論引導與用戶體驗。媒體融合創新圍繞視聽傳播來發展,視聽呈現也是媒體融合創新的重要形態,更是媒體融合創新的重要驅動力。
視聽傳播:主流媒體融合、社交、垂直、智能、沉浸、場景的邏輯演進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新型主流媒體建設中新聞視聽的移動社會化傳播變革實踐,把握守正創新的原則,厘清“變”與“不變”的總體規律和創新要義。把視聽傳播置于移動互聯網這一技術創新語境下,融入我國媒體融合戰略背景,在中國媒體實踐中探討視聽傳播的創新變革。 本書在理論批判、實證分析、個案研究、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形成研究成果,為我國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提升國際傳播效能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視聽傳播:主流媒體融合、社交、垂直、智能、沉浸、場景的邏輯演進 目錄
導論:視聽傳播與媒體融合的時代共創……………………………………… 001
**章 視聽傳播的媒介生態發展、用戶遷移與信息傳播轉向………… 041
**節 媒介生態變遷與視聽傳播演變… ………………………………… 041
第二節 移動視聽語境下用戶媒介信息接觸與認知轉向………………… 047
第三節 移動視聽語境下信息傳播問題探究
——新聞反轉、輿論生成機制和治理路徑… …………………… 076
第四節 移動視聽語境下信息傳播問題探究
——虛假信息擴散機制與網絡治理… …………………………… 102
第二章 視聽傳播創新與我國主流媒體變革………………………………… 130
**節 媒體融合發展戰略演進:從兩極到四級… ……………………… 131
第二節 主流媒體融合創新的體制機制變革……………………………… 138
第三節 主流媒體的平臺化建設… ………………………………………… 148
第四節 主流媒體借助社交平臺的傳播信息探究:
——基于人民日報微博賬號的實證分析… ……………………… 167
第五節 主流媒體融合創新路徑:“合”的本質與“分”的策略………… 183
第六節 主流媒體視聽融合創新與區域協調發展………………………… 203
第三章 新聞視聽生產與傳播的理念創新…………………………………… 216
**節 用戶理念:樹立用戶思維… ……………………………………… 216
第二節 價值理念:主流價值堅守與媒體品牌價值開發………………… 226
第三節 辯證理念:可視化交互深度報道與碎片信息的對立統一……… 243
第四節 服務理念:視聽場景拓維與“新聞+服務”的媒體功能轉型… … 250
第四章 新聞視聽內容創新(一)… ………………………………………… 255
**節 突破圈層:爆款內容的生產邏輯… ……………………………… 255
第二節 視聽節目的內容融合與創新… …………………………………… 260
第三節 視聽傳播多元融合創新… ………………………………………… 301
第五章 新聞視聽內容創新(二)… ………………………………………… 317
**節 全國兩會報道視聽融合創新的歷時體察………………………… 317
第二節 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獎項獲獎作品視聽融合創新的歷時體察…… 391
第六章 視聽傳播敘事與形態創新的類型化分析… ……………………… 432
**節 碎片可視敘事… …………………………………………………… 432
第二節 臨場交互敘事… …………………………………………………… 446
第三節 沉浸交互敘事… …………………………………………………… 456
第四節 全景敘事… ………………………………………………………… 471
第五節 “云”時空敘事… ………………………………………………… 478
第七章 視聽融合創新與國際傳播同構……………………………………… 484
**節 從戰略高度加強中國對外話語體系建設………………………… 485
第二節 國際主流媒體的融合創新… ……………………………………… 490
第三節 海外社交平臺視聽傳播實踐
——基于新華社國際傳播的實證分析…………………………… 504
第四節 我國移動視聽社交平臺的國際傳播研究… ……………………… 520
第五節 移動視聽語境下時政報道國際傳播路徑探索…………………… 527
第六節 移動視聽語境下中醫文化的國際傳播路徑探索………………… 533
第八章 全媒體傳播語境下的視聽融合創新………………………………… 540
**節 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發展關鍵問題探究…………………………… 540
第二節 全媒體語境下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力………………………… 551
第三節 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具體路徑探索………………………… 555
后 記… …………………………………………………………………………… 560
參考文獻… ………………………………………………………………………… 564
視聽傳播:主流媒體融合、社交、垂直、智能、沉浸、場景的邏輯演進 節選
導論:視聽傳播與媒體融合的時代共創 從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通過《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媒體融合規劃頂層設計藍圖,到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于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對媒體融合發展階段的科學論述與融合創新的有力指導,到“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列入“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要求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媒體融合作為國家戰略推進已進入第九年。在自上而下的國家政策支持與自下而上的媒體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之迫切需求的綜合作用下,主流媒體在媒介技術、內容生產、產品形態、體制機制、人才建設等各個層次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其中,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視聽內容生產與傳播創新,更是當下夯實鞏固新型主流媒體建設成果,進一步推動移動化、智能化、社交化轉型升級,更大程度實現“破壁出圈”、提升傳播“四力”的關鍵所在。本研究正是從這一核心邏輯點出發,聚焦新型主流媒體建設中新聞視聽的移動社會化傳播變革實踐,把握守正創新的原則,厘清“變”與“不變”的總體規律和創新要義。課題組從多維視角對當下我國主流媒體融合創新實踐進行連續、整體和系統的觀察分析,全面、科學把握當下新聞視聽傳播的時代性特征、洞悉移動數字化背景下新聞用戶的消費偏向,從而在理論批判、實證分析、個案研究、走訪調研的基礎上形成研究成果,力求準確把握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體視聽傳播的發展規律與前瞻趨勢,為打造我國新型主流媒體,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提供理論支持與方向指導,為各級媒體差異協同發展和建設全媒體傳播體系提供切實有效的經驗參考與決策依據。 一、視聽傳播創新與主流媒體破局 本研究不是孤立地從學理邏輯去分析視聽傳播的諸要素和相互關系,而是把視聽傳播置于移動互聯網這一技術創新語境下,融入我國媒體融合戰略和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背景,在中國媒體實踐中探討視聽傳播的創新變革。本研究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在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探索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和如何打造新型主流媒體,以多維研究視角和創新經驗規律豐富中國特色新聞學自主知識體系建設。 因此,本研究依循視聽傳播創新和媒體融合發展這兩條邏輯主線展開:一方面探討視聽傳播按照融合、社交、垂直、智能、沉浸、場景的邏輯演進;另一方面探討我國媒體融合的縱深發展,從立體多樣、融合發展的現代傳播體系,進一步聚焦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視聽傳播作為融合創新的核心方向,為相關研究提供了學理支撐,媒體融合發展戰略為相關研究注入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十四五”時期,是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深水期和攻堅期,也是主流媒體融合創新真正要啃硬骨頭的時期。當下擺在新型主流媒體建設事業面前的關鍵課題,是要將過往積累的散點式、零碎式的創新成果和經驗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具有廣泛實用性與鮮活生命力的方法機制,以推動我國主流媒體深度融合向著多層級、全方位發展,從而實現由各自為政、散兵游勇式的戰術創新階段到“國家隊”“正規軍”的戰略性融合階段的跨越式邁進。這一時代命題正期待著理論學界及時、有效的回應。“陣地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新聞輿論陣地就應該在哪里”。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社交+人工智能”成為信息傳播主流,內容生產、信息傳播與輿論引導已進入傳播視頻化、視頻碎片化、碎片移動化的全新語境。當專業內容媒體逐步向社交媒體、場景媒體靠攏與轉型時,如何理解并認識全新情境下的輿論陣地,怎樣建設好新的輿論陣地,做到牢固守住根據地,積極開拓主戰場,是新型主流媒體建設中必須牢牢把握的工作主軸之一。如何以移動優先、人需優先,創新變革新聞視聽傳播,從而講好中國故事,發揚正能量,讓主流意識形態的聲音講得更好、傳得更遠,是主流媒體輿論引導的重要命題。由此觀之,主流媒體新聞視聽傳播變革相關研究乃媒體融合發展國家戰略之學術支撐。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互聯網普及率已達到74.40%。更為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10.47億。也就是說,全國99.6%的網絡用戶使用手機移動端上網。而對比本項研究開始的2018年,全國手機網民規模為7.53億人。這些數據清晰地顯示,以手機為載體的智能移動設備已經成為“萬物互聯”的基礎設施。移動網絡服務場景不斷豐富、移動終端規模加速提升、移動數據量持續擴大,信息生產、傳播、消費模式和格局隨之發生巨大變革。值得注意的是,在移動網絡更大程度激活信息生產消費主體、釋放數字經濟活力的同時,平臺的擴張與算法的崛起對媒介生態與輿論引導帶來了新的問題,如后真相、過濾氣泡、同溫層效應、群體極化、公共頻率的瓦解、另類空間興盛,等等。這些問題及其在廣闊政治、文化與社會層面引起的越發強烈的影響亟待學術界進行思考與回應。因此,在移動互聯網的新語境下探析新聞視聽傳播亦是新聞傳播轉型之時代所需。 從主流媒體融合轉型的具體實踐來看,移動傳播已成為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戰略重點,亦是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價值引領的主戰場。近年來,主流媒體紛紛圍繞移動傳播場景,打造移動傳播矩陣,不斷創新報道和產品形態。以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媒體為代表的主流媒體都確立了移動優先的發展戰略,積極探索將5G+8K+AI領先數字媒介技術運用到新聞采集、生產、分發、接受、反饋等多個環節中;踴躍嘗試交叉使用多元傳播載體,開發新型新聞產品,通過圖文、動漫、小游戲、表情包等多種方式設置公共議題,引領話題,凝聚主流共識;通過進一步吸收、融合數字網絡文化中的優質元素,不斷強化內容制作與創新能力,主動向年輕用戶群體靠攏,推動“融合破圈”。各級主流媒體如何因地制宜進行創新變革,探索出一條適合于自身資源優勢和特點的有效發展路徑,更好地滿足用戶的移動化、分眾化、差異化的信息消費需求;如何有效解決自身生存與發展問題,形成穩定的自我造血能力,進而在這一基礎上實現從“融得進去”到“融得更好”的轉變,占領新聞輿論陣地的制高點,這都成為媒體融合轉型的當務之急。從這一維度來看,本研究之內容,更是我國數以千計的各級主流媒體單位生存發展、創新轉型之急需。 二、視聽傳播的學理重塑:知識圖譜與媒介景觀 移動互聯網的技術創新、富有學理性的視聽傳播與實踐性的媒體融合,三者交融構成相當豐富的知識圖譜與媒介景觀。 (一)移動互聯網背景下主流媒體新聞視聽傳播變革的研究知識群與議題走向 學者們通過對文獻數據信息繪制科學知識圖譜來實現學科知識的可視化,借此進行研究理論發展、研究范式轉換、學科領域演進以及學科結構辨識等方面的研究。本研究借助CiteSpace科學知識圖譜對核心主題“移動互聯網”“主流媒體”“視聽傳播”相關文獻進行數據分析,通過檢索式“移動互聯網AND主流媒體OR視聽傳播”在中國知網檢索數據,梳理主題相關研究領域的研究脈絡、熱點,為研究問題的聚焦、研究視角的開拓、研究方法和理論的創新等提供參考與支撐。 1.研究領域熱點分布——共現圖譜分析 通過CiteSpace軟件進行參數設置后共獲得“移動互聯網”和“主流媒體”“視聽傳播”研究相關的210個關鍵節點,不同節點的大小不同,代表著相關研究領域關鍵詞共現的頻次存在差異,圖中的節點越大,代表關鍵詞共現的頻次越高;節點顏色的深淺,代表節點首次出現時間的先后。其中,節點的中心顏色越深,則說明該關鍵詞首次出現越早,節點的中心顏色越淺,則說明該關鍵詞首次出現得越晚。圖2中節點樣態顯示,與本研究主題相關的媒體融合、新媒體、短視頻,以及傳統媒體、新聞客戶端等關鍵議題都是共現圖譜中出現頻次較高的研究關鍵詞。移動互聯網背景下主流媒體新聞視聽傳播變革相關的研究分布態勢呈現出既有聚焦又有延展的整體特點。
視聽傳播:主流媒體融合、社交、垂直、智能、沉浸、場景的邏輯演進 作者簡介
曾祥敏,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新聞與傳播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入選全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領軍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北京市“師德先鋒”;擔任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專家組組長、北京記協理事、北京市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專家、《中國新聞傳播研究》副主編;榮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次、二等獎1次;系國家級一流課程《電視采訪報道》負責人,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廣播電視新聞學”核心成員。 主要研究領域為視聽傳播、媒體融合、國際傳播、網絡輿情傳播等。主要著作有《電視采訪》(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獲評北京市高校優質本科教材)、《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分眾化傳播》《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融媒體新聞這樣做》《電視新聞學》等。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