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論語集解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16616
- 條形碼:9787100216616 ; 978-7-100-21661-6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論語集解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專業讀者;傳統文化的《論語集解》,〔三國魏〕何晏集解,虞思征整理。《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以記載孔子及孔門弟子的言行為主。一般認為在戰國初期由曾子弟子樂正子春、子思之徒*終編輯而成。《論語集解》則是現存*早的關于《論語》的注釋之作,由三國魏何晏領銜主編,孫邕、鄭沖、曹羲、荀顗四人參與其事,博采自漢迄魏間孔安國、馬融、包咸、周氏、鄭玄、陳群、王肅、周生烈八家之說。同時為便于研讀,整理者參照譯注本對全文加了分節和編號。本次點校整理取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代覆刻南宋廖氏世彩堂本為底本,刪去音釋部分,而以《四部叢刊》初編景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日本正平本為校本,擇善而從。著名出版家、學者李夢生審讀。
論語集解 內容簡介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以記載孔子及孔門弟子的言行為主。一般認為在戰國初期由曾子弟子樂正子春、子思之徒*終編輯而成。漢代《論語》有三大傳承流派,包括《古文論語》和今文《魯論》與《齊論》。西漢末年安昌侯張禹合《魯論》《齊論》加以整理,以《魯論》篇次為定,號曰《張侯論》,為世所貴。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底本,校以《古論》并加以注釋,成《論語鄭氏注》。魏正始中,何晏等人集漢孔安國、馬融、包咸、周氏、鄭玄五家注及魏陳群、王肅、周生烈三家義說,兼下己意,成《論語集解》十卷,為漢以來注解《論語》集大成之作,亦是官修儒家經典集注本之濫觴,影響深遠。同時為便于研讀,整理者參照譯注本對全文加了分節和編號。本次點校整理以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代覆刻南宋廖氏世彩堂本為底本,刪去音釋部分,而以《四部叢刊》初編景長沙葉氏觀古堂藏日本正平本為參校本,擇善而從。
論語集解 目錄
整理説明
整理凡例
論語卷**
學而**
爲政第二
論語卷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論語卷第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論語卷第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論語卷第五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論語卷第六
先進第十一
顔淵第十二
論語卷第七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論語卷第八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論語卷第九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論語卷第十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論語集解 節選
學而**
(一·一)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一〕?[一]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三] [一]馬融曰〔二〕:“子者,男子之通稱,謂孔子也。”王肅曰〔三〕:“時者,學者以時誦習之。誦習以時,學無廢業,所以爲説懌。” [二]苞氏曰〔四〕:“同門曰朋。” [三]慍,怒也。凡人有所不知,君子不怒〔五〕。 (一·二) 有子曰:[一]“其爲人也孝弟〔六〕,而好犯上者鮮矣。[二]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三]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四] [一]孔安國曰:“弟子有若。”〔七〕 [二]鮮,少也。上,謂凡在己上者。言孝弟之人必恭順,好欲犯其上者少也。 [三]本,基也。基立而後可大成。 [四]先能事父兄,然後仁道可大成〔一〕。 (一·三)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一] [一]苞氏曰:“巧言,好其言語。令色,善其顔色。皆欲令人説之,少能有仁。” (一·四) 曾子曰:[一]“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二] [一]馬融曰:“弟子曾參。” [二]言凡所傳之事,得無素不講習而傳之。 (一·五) 子曰:“道千乘之國〔二〕,[一]敬事而信,[二]節用而愛人,[三]使民以時。”[四] [一]馬融曰:“道,謂爲政教〔三〕。《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畝百爲夫,夫三爲屋,屋三爲井,井十爲通,通十爲成〔四〕,成出革車一乘。’然則千乘之賦,其地千成,居地方三百一十六里有畸〔一〕,唯公侯之封乃能容之,雖大國之賦亦不是過焉。”苞氏曰:“道,治也。千乘之國〔二〕,百里之國也。古者井田,方里爲井,十井爲乘〔三〕。百里之國,適千乘也。”融依《周禮》,包依《王制》《孟子》,義疑,故兩存焉。 [二]苞氏曰:“爲國者舉事必敬慎,與民必誠信。” [三]苞氏曰:“節用,不奢侈,國以民爲本,故愛養之。” [四]苞氏曰:“作事使民〔四〕,必以其時,不妨奪農務。” (一·六)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一] [一]馬融曰:“文者,古之遺文。”
論語集解 作者簡介
何晏(190—249),字平叔,南陽郡宛縣(今河南南陽)人。三國時期曹魏大臣、玄學家,東漢大將軍何進之孫。曹爽秉政時,累官至侍中、吏部尚書,典選舉,封列侯。高平陵之變后,與大將軍曹爽同為太傅司馬懿所殺,被夷滅三族。著有《論語集解》及文集十一卷。
虞思徵,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博士,2018—2020年在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從事博士后研究,現執教于東華大學人文學院。長期從事古典文獻、中國古代文學及漢語言文字學方面的研究,已整理點校出版古籍多種近200萬字,在《史林》等雜志發表論文十余篇,申請國家社科青年基金一項。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