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絕妙好文:念樓學短選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77868
- 條形碼:9787020177868 ; 978-7-02-017786-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絕妙好文:念樓學短選讀 本書特色
九旬出版家鍾叔河先生精選文言短篇合集
學習古文的簡約,汲取古人的智慧,于傳統中走向未來
絕妙好文:念樓學短選讀 內容簡介
九旬出版家鍾叔河先生精選文言短篇合集
學習古文的簡約,汲取古人的智慧,于傳統中走向未來
本書是鍾叔河先生從《念樓學短》中精選而出的文言短篇合集,每篇分為三個部分,即“學其短”“念樓讀”“念樓曰”。“學其短”部分是短小凝練的文言散文,體現了作者一貫提倡的向古人學習把文章寫短的宗旨;“念樓讀”部分是作者以流暢的現代漢語對文言短文的創造性譯寫,亦可作為獨立的白話小散文來欣賞;“念樓曰”部分則是作者的感想或評介,幽默、智慧,妙語迭出。文言短、譯文妙、點評絕,可稱得“絕妙好文”。
絕妙好文:念樓學短選讀 目錄
絕妙好文:念樓學短選讀 節選
序
《念樓學短》初版六千部,二十年來,兩卷本和五卷本共計已印行二十多萬部,收百字古文五百三十篇,作者從先秦正考父到民國章炳麟,文體從經史公文到□□雜志到書信日記,讀者則是一切愿意讀點古文、愿意學寫文章的人——這本來就是黃帝子孫應享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
《念樓學短》收的是傳統的好文章,好的首要標準就是短。因為短,所以好讀,好背誦,好欣賞,能傳世。正考父《鼎銘》,孔子“在川上曰”,劉邦“約法三章”,錢镠請夫人“緩緩歸”,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它們寫作時各有社會功能,它們的作者從未被定位為文學家,但它們都具足了人文之美——內容的美和形式的美,也就是具足了文學性。
曾雪梅二十年前便是《念樓學短》的六千位讀者之一,后來又成了它的責任編輯。她建議,從文學的角度,從全書五百三十篇中選出一二百篇,成為一冊文學的古代散文集,我自然無法不同意。
于是便有了這樣一本書。
書名本來想叫作“絕妙短文”,后來想一想,覺得還不如向傳世有名的“絕妙好辭”靠攏,就改成“絕妙好文”了。
二千零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三日于長沙,時年九十二歲。
子在川上
【學其短】
論語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本文錄自《論語·子罕》。《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孔子,春秋時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名丘,字仲尼。
【念樓讀】
孔子站在河岸上,眼望著奔流不斷的河水,不禁感嘆道:“要過去的,就這樣一去不回頭地過去了,沒日沒夜的啊!”
【念樓曰】
李澤厚著《論語今讀》,說“這大概是全書中*重要的一句哲學話語”(原文如此)。我很慚愧,不懂哲學,對于“哲學話語”知道應該尊重,卻不大想去親近,因為它們總使我覺得太玄了。事物和生活本來是明白和生動的,自有其意思和趣味,多少總能理解一點;若是經過哲學家一分析一提高,頭腦簡單如我者,往往反而不知所云。
我以為孔子是一位仁人,也可以稱之為智者,卻不是今人所謂的哲學家,雖然二者都是philosopher。
《論語》中的孔子不像他被供在圣堂上的樣子。“逝者如斯”這句話流露出的無常之感,普通人觸景生情時總也有過,讀到它便會想到,原來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夫子也有同我們一樣的感受和情思,從而覺悟到人性的永恒和偉大。而他老人家把話說得這么精練這么好,不要說我自己說不出,就是“大江流日夜”“不盡長江滾滾來”等名句比起來也不免遜色。于此又可見智慧的力量的確可以□□時空,逝者如斯,唯思想能長在耳。
吾生有涯
【學其短】
莊子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本文錄自《莊子·養生主》。《莊子》三十三篇,分內篇、外篇和雜篇。◎莊子,名周,戰國時宋國蒙地(今河南商丘)人。◎督,人背部的中脈;緣督,守中合道的意思。
【念樓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識和成就則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作無限的追求,人便會活得很累很累。明知如此,若還執迷不悟,更是枉拋心力,結果只會更糟。
人在社會上,不能不做大眾都認為該做的“好事”,但不必為了得到好名聲,做得過了頭。人有時亦難免做點大眾說是“壞事”的事,也不要做得過了頭,觸犯國家的法律和社會的準則。
總而言之,凡事都要循中道、依常理而行,千萬別過頭。這樣,人的精神和身體便能寬泰安詳,可以順其自然地生活了。
【念樓曰】
苦惱和麻煩,大都是做得過了頭造成的。作物適當密植本可增產,密得過了頭則會人為造出“自然災害”來。科學家用數學為生產服務本是好事,但算出葉子面積證明光合作用還有好大潛力,密植還可以再密,服務也服過頭了。有的人若不是不服老硬要出國講學,亦不至于倒在外國的講臺上,還是吃了過頭的虧。
我本凡夫,頗多俗念,一生像玻璃窗內的蒼蠅,碰壁碰夠了,豈止過頭,沒碰斷頭已屬萬幸。行年七十,方知六十九年之非,讀龔定盦、瞿秋白“枉拋心力”之句,覺得悔悟真是來得太晚了。秉燭而行,寧可摸索,決不再盲從亂碰,庶幾可以盡年乎。
曳尾涂中
【學其短】
莊子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累矣。”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
◎本文錄自《莊子·秋水》。
【念樓讀】
莊子在濮水上釣魚,楚王派了兩位大夫先來,代表國王表示:“希望將楚國的事情煩累先生。”要莊子去做官。
莊子沒放下釣竿,頭也不回地道:“聽說楚國有只‘神龜’,已經死去三千年了,楚王將它用絲綢包起,竹匣裝起,供奉在圣殿上。不知道這只烏龜,是愿意像這樣死去留下甲骨受供奉呢,還是寧愿活著拖起尾巴在泥里爬呢?”
“當然愿意活著在泥里爬。”大夫們回答。
“那么,兩位請回吧。”莊子道,“讓我拖著尾巴在泥里爬吧。”
【念樓曰】
與莊子同生活于二千三百多年前的古希臘智者第歐根尼,亦鄙視安富尊榮,居木桶中,冬日坐桶外曬太陽。征服世界的亞歷山大大帝屈尊步行前去看他,問:“想要我為您做點什么嗎?”他答道:“想請你走開,別遮了我身上的陽光。”
在□□面前,第歐根尼和莊子都選擇了自由。
儒家以“學而優則仕”為理想和責任,每批評莊子消極。古希臘智者則學而優不必仕,講學當辯護士靠施舍(如第氏)均可維持物質的生活,以保持精神的自由。莊子選擇自由,釣于濮水卻未必能養生,不做大官仍不得不做漆園吏。如果到濮水上來的不是楚大夫而是秦皇帝,頂撞他(秦皇帝)又會有怎樣的后果?想想也是很有趣的。
惠子謂莊子
【學其短】
莊子
惠子謂莊子曰:“子言無用。”莊子曰:“知無用,而始可與言用矣。夫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然則廁足而墊之致黃泉,人尚有用乎?”惠子曰:“無用。”莊子曰:“然則無用之為用也亦明矣。”
◎本文錄自《莊子·外物》。◎惠子,即惠施,莊子的友人。
【念樓讀】
惠子對莊子道:“你說的這些道理,我看都是無用的。”
“知道什么是無用,便能討論什么是有用了。”莊子回答道,“像你和我站在上面的大地,難道說它還不寬不厚嗎?但此刻對于你和我來說,有用的卻只有腳底下這一小塊。可是,如果把除了這塊以外的地都挖掉,一直深挖到九泉,我和你站腳的這一塊還有用嗎?”
“當然沒有用了。”惠子說。
“那么,‘無用’的用處,豈不十分明白了嗎?”莊子說。
【念樓曰】
《辭海》稱莊子為哲學家,通常都如此說。但古代無所謂哲學,這名詞還是十九世紀才從□□拿來的。
我這個人沒有哲學頭腦,很怕學哲學。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被編入“中級組”,學米丁、康斯坦丁、斯大林的哲學著作,還要寫筆記作發言,思之猶有余悸。后來到了街道上,“全民學哲學”,那么多文章,讀得頭昏腦漲,不讀又不行,更是難忘。而莊子此文,卻輕靈雋永,實在是絕妙的散文小品,閃爍著智慧的光輝。讀來不禁要問,這也是哲學嗎?
日文“哲學”源出西文philosophy,意為“愛智慧”,這才對了,莊子真愛智者也。
絕妙好文:念樓學短選讀 相關資料
選題好,翻譯的白話好,注釋好,批語好,讀了能增廣學識,讀來又趣味無窮。——楊絳
《念樓學短》收的是傳統的好文章,好的首要標準就是短,因為短,所以好讀,好背誦,好欣賞,能傳世。正考父《鼎銘》,孔子“在川上曰”,劉邦“約法三章”,錢镠請夫人“緩緩歸”,都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它們寫作時各有社會功能,它們的作者從未被定位為文學家,但它們都具足了人文之美——內容的美和形式的美,也就是具足了文學性。——鍾叔河
鍾叔河先生是一位有獨立思想的學者型出版家……他始終關注著中國如何在繼承傳統和學習世界的過程中走向全球文明。——董秀玉(三聯書店原總經理、總編輯)
絕妙好文:念樓學短選讀 作者簡介
鍾叔河,1931年生,湖南平江人,著名出版家、學者、散文作家。1949年參加工作,曾任《新湖南報》(現《湖南日報》)編輯、記者;1979年進入湖南□□出版社,策劃并推出“走向世界叢書”;1984年調任岳麓書社任總編輯,推動整理、出版《曾國藩全集》。1994年獲第三屆韜奮出版獎。著有《走向世界——中國人考察西方的□□》《小西門集》《籠中鳥集》《書前書后》《念樓學短》《記得青山那一邊》《大托鋪的笑話》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