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作為文化的標識:哈尼梯田景觀符號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2706344
- 條形碼:9787522706344 ; 978-7-5227-0634-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作為文化的標識:哈尼梯田景觀符號研究 內容簡介
哈尼梯田因生活在此的各族人民“再生產整個自然界”得以塑造。人的實踐活動及社會發展使體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的大地景觀不斷變化。景觀變化過程也是人類文明的積淀歷程,景觀不斷變化的特性決定了認識與呈現景觀的困難。景觀標識是引導人們認識、理解與欣賞景觀及其社會文化意義的指示性符號,是紐結著地方與世界、傳統與現代、行動與表征的符號系統。景觀標識的設立從根本上講是一種新形式的文化書寫行為。敞開入的生活世界的語言正因為人不斷反思常識、追求知識、積累智慧、探索真理等深層次發展訴求而更多地傳播智慧。
作為文化的標識:哈尼梯田景觀符號研究 目錄
**章 作為景觀的哈尼梯田景觀標識
**節 景觀標識及其分類
第二節 公共標識景觀
第三節 旅游標識景觀
第四節 程式化表現的展演景觀
第五節 片段式呈現的生活景觀
小結
第二章 景觀標識設立的認知與實踐
**節 信息傳遞的認知
第二節 文化信息的加工
第三節 形式對內容的僭越
小結
第三章 景觀標識的閱讀與理解
**節 表層的引導與內涵的缺位
第二節 導致誤解的視覺陷阱
第三節 通往文化理解的嘗試
小結
第四章 景觀標識對村落的影響
**節 景觀標識的進入與傳統村落的顯現
第二節 內部信息的外部化表述張力
第三節 他者的進入與時空格局的改寫
小結
第五章 梯田世界的變化與知識傳播的創新
**節 梯田知識生產的延時性
第二節 梯田信息傳遞的不確定性
第三節 梯田知識傳播的創新原則
小結
結語
參考文獻
后記
作為文化的標識:哈尼梯田景觀符號研究 作者簡介
鄭佳佳,女,云南文山人,民族學博士,社會學在站科研博士后,現為昆明理工大學國際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云南大學西南邊疆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兼職研究人員。從事西南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研究及世界民族研究。自2015年至今,先后二十余次前往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核心區元陽縣開展實地調查。在《世界民族》《思想戰線》《廣西民族大學學報》等報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主持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云南省哲學社科規劃項目等國家、省部級重大、重點研究項目多項。2022年入選云南省“興滇英才支持計劃”青年人才;2023年獲云南省社會科學獎三等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與六便士